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古小講堂:曆法始成

上古小講堂:曆法始成

何時換生肖

如今年關將至,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年的影響已經遍布世界,近日便有各大國際品牌相繼推出了和十二生肖有關的產品,然而因為文化差異,結果實在是不敢恭維。很多人都說2018年是狗年,其實這是不確切的,翻一翻萬年曆,2018年1月1日的年干支人就是丁酉,也就是說那天仍然還是雞年,那麼什麼時候到狗年呢?

有人會說是要等過了春節,這個說法對也不對,因為咱們現代人過的春節和古代的春節根本就不是同一天。

在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因為要引用西曆,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公曆,當時的政府便把西曆的一月一日定為元旦,而我國自古以來的元旦,本是農曆正月初一,元旦這個名字給了西曆,那麼正月初一怎麼辦呢?——改名春節

我國本來也是有春節的,那就是立春,只要一過了立春,交了節氣,年的干支就變了,生肖也就換了。

現在您各位就清楚了,換生肖,不看元旦不看春節,看的是立春

曆法始成

曆法的出現,也要從黃帝時代說起,相傳黃帝命日官羲和和月官常儀觀察日月以制定曆法,我們平常說的陰曆陽曆就是他們所制定的,因為古稱月為太陰、日為太陽,所謂陰曆就是由月亮的規律得出來的曆法,陽曆則是看太陽的軌跡得出來的曆法。

常儀觀月亮,以月圓缺一次的周期為一月,把春夏秋冬的一次循環,也就是一年分為十二個月。

但月亮圓缺一次的平均周期是29.5天,十二個月和一回歸年之間是有幾天的差距的,這個差就是「閏余」,為了彌補這個差距,每隔三年就要把閏余加成一個閏月放到這年裡,三年一閏,十九年七閏,剛好能夠合上,這就是陰曆。

而中國的陽曆,是觀測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最早是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個日子,後來隨著完善演變成了二十四節氣,紀年月日並不是用數字,而是用干支。陽曆和陰曆一直混合使用,所以我們中國的古人用的是陰陽合曆,現在的日曆上,我們也能看到日月的干支,只是很少有人去注意罷了。

至於十二生肖,其實是每一年的地支,在命理學中,叫作太歲歲君,是黃帝的星官臾區觀察木星的方位而定,所以木星以前叫「歲星」。干支紀月則是根據北斗七星而定。

具體如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閱一番,因為過於複雜,這裡就不加贅述了。

————

【聞古知新說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古知新 的精彩文章:

上古小講堂:母系社會無軌可出
上古小講堂:道教的至上神「盤古」

TAG:聞古知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