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起眼的金沸草散,卻是名家力薦的治咳良方

不起眼的金沸草散,卻是名家力薦的治咳良方

小編導讀

中醫方劑數以萬計,能為世人常用的不過幾百首。脫穎而出為他人力薦的方劑,是經過醫家多年臨證驗之有效的。今天,我們帶來中醫名家江爾遜力薦的一首治咳良方。在方劑浩海中,它並不起眼,卻為江老所喜愛,那它有何妙處呢?一起去看看吧~~

余早年體弱,薄受風寒輒咳,每以金沸草散取效。施諸他人,亦收捷效。

數十年來,余治咳嗽,無論新久,亦無論表裡寒熱虛實,恆喜用此方化裁。有病者咳嗽纏綿數月,遍用中西藥物乏效,服此湯數帖而痊。余因嘆其佳妙而授他人,以至輾轉傳抄,依樣畫葫蘆,竟亦屢有霍然而愈者。

似此平淡之方葯,而效驗如此,其理安在哉?

余竊思咳嗽固多,無非肺胃之病。觀《內經》揭咳嗽之總病為痰涎或水飲「聚於胃,關於肺」六字,可了無餘蘊矣。

方中主葯金沸草,乃旋覆花之莖葉,余恆用其花。諺曰:「諸花皆升,旋覆獨降。」其肅肺降胃、豁痰蠲飲之力頗著;其味辛,辛者能散能橫行,故能宣散肺氣達於皮毛,一降一宣,肺之制節有權矣;其味咸,咸能入腎,故能納氣下行以歸根,俾胃中之痰涎或水飲息息下行而從濁道出,不復上逆犯肺,肺自清虛矣。是一葯之功,三臟戴澤,三焦通利焉。

再者,方中寓有「芍藥甘草湯」,酸甘合化,滋養肺津,收斂肺氣,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其能緩解支氣管平滑肌之痙攣。余用此方治癒之咳嗽不知凡幾,深知方中諸葯均可損益,惟旋覆花、芍藥、甘草三味為舉足輕重而不可挪移之品,表而彰之。而臨證之頃,損益之妙,又存乎一心也。

若風寒咳嗽,不論久暫,可盡用本方。若喉癢咳痰不爽,似燥咳而實非,可加桔梗;風熱咳嗽,去荊芥、前胡,合桑菊飲;燥熱咳嗽,去荊芥、前胡,合貝母瓜蔞散;痰多而清稀,合二陳湯;痰黃而夾熱,加黃芩,或合瀉白散;兼喘,合三拗湯;痰壅氣促,上盛下虛,去荊芥、前胡,合蘇子降氣湯;咳嗽日久,無明顯外證,合止嗽散;脾胃虛弱,合五味異功散;反覆感冒者,合玉屏風散。臨證者曷必不屑一試,以有采於芻蕘之言歟?

陳某,女,45歲。1972年10月就診。患者體豐,平素健康。3個多月前,偶因感冒,咳嗽遷延,迭經中西醫治療,反而咳嗽日劇,遂從百里之遙,專程前來請江老診治。自訴喉中瘙癢,日夜嗆咳不休,影響眠食,極為苦楚。伴見氣短神疲,咳唾清稀痰沫,舌苔薄白,脈象浮滑。診畢,江老喟然嘆曰:外感咳嗽,小病耳,何以竟致遷延數月?!經云:微寒微咳。此定由初治失於表散之咎。遂擬金沸草散加減。

荊芥6g,前胡10g,金沸草10g,白芍10g,法半夏10g,甘草6g,桔梗10g,紫菀10g,百部10g,陳皮10g,杏仁10g,枇杷葉10g。

半年後,患者因他病前來就診,欣然告曰:前次藥方,連服5劑,咳嗽遂愈,至今未作。

【注】

金沸草散凡二方:一見於《南陽活人書》,以金沸草、前胡、荊芥、細辛、茯苓、生薑、大棗、甘草等組成;二載於《和劑局方》者,方中無茯苓、細辛,而增麻黃、白芍。此外,三因旋覆花湯,又在局方金沸草散基礎上增入杏仁、茯苓、五味子,治風寒暑濕傷肺,喘咳大甚,坐卧不寧。江老在長期臨床實踐中,常以三方靈活取捨,或再合六安煎、桔梗湯(《傷寒論》),並隨症加減,把專病專方與「隨證治之」緊密結合起來。如外有寒熱,加柴胡、黃芩(含小柴胡湯意);高熱氣喘,加麻黃、石膏(麻杏甘石湯意);發熱咽痛,加銀花、連翹、射干(銀翹散意);痰多黏稠加川貝母、瓜蔞仁(貝母瓜蔞散);哮喘痰鳴,加蘇子、葶藶子(含葶藶大棗瀉肺湯);兼發熱、自汗、惡風,加桂枝、厚朴(桂枝厚朴杏子湯);久咳加紫菀、百部、枇杷葉(即合止嗽散);體虛易感冒,加黃芪、防風、白朮(玉屏風散);脾虛食少或便溏,加党參或黃芪、白朮(六君子湯);痰涎清稀、頭眩、心下滿,加桂枝、白朮(即合苓桂術甘湯)。

江老常說,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葯。金沸草具有下氣降逆、消痰行水以治咳喘的功效;芍藥合甘草,能緩急止痛,在此可藉以緩解、鬆弛支氣管的痙攣。故三者同為方中主葯,不可挪移。而麻黃、細辛、五味子,則以其過於溫散或酸收(且方中芍藥已有酸收作用),故用之宜慎。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

經方大師傳教錄:傷寒臨床家江爾遜「杏林六十年」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江長康、江文瑜主編

),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今日立春】立春到來宜發陳,順應天地養肝氣
脾失健運、濕邪下注之帶下病,用這味葯倒是稀奇!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