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溥儀,一個被命運操縱的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
講
述
歷
史
The
Last Emperor
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1
很多「相遇」是需要一個契機的,比如一部電影,一個人。
很早就聽說《末代皇帝》是一部好電影,但一直沒看。沒有時間嗎?也不是,大概就是缺少一個契機。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劉亦菲出演好萊塢花木蘭,是我們的恥辱嗎?》,文章戳中當下的一個痛點。
日益浮躁的社會風氣下,我國的傳統文化正面臨丟失的情境,甚至被外國人拿來「出口轉內銷」,比如《花木蘭》,比如《末代皇帝》。
文中特彆強調了《末代皇帝》,這部電影是「出口轉內銷」的極大成功案例,橫掃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九項大獎。
一部講述中國皇帝的電影,我曾想當然地認為是咱們中國人拍的,直到今天才知道是義大利導演貝托魯奇的作品。
基於這樣的契機,我看了這部電影。
溥儀:「我在哪裡?」
所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
2
對中國歷史有一定了解的人,對溥儀的印象大概好不到哪裡去。一個腐朽王朝的傀儡,一個背叛國家的賣國賊。
看電影之前我也這樣認為,看完後我的想法被顛覆了。
柴靜曾在《看見》里說:「唯有深刻地認識事物,才能對人和世界的複雜性有了解和體諒,才有不輕易責難和讚美的思維習慣。」
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在於,導演在深刻認識了那段歷史之後,做到了尊重歷史。
整個影片對主角沒有過度的責難和讚美,也沒有大肆渲染、濃墨重彩的場景。
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加入趣味和情感,將一個不平凡的故事,平凡地表達出來,那種返璞歸真的震撼力直達人心。
電影開端,一列蒸汽式火車緩緩駛來,到站後很多人被持槍士兵快速趕下車,突然廣播響起「戰犯注意,戰犯注意,排隊到候車室集合,不準交頭接耳……」
這個時候鏡頭對準了正要下車的溥儀,他表情很複雜,有無措,害怕,還夾雜著一絲不甘。
當時是1950年8月,1945年日本投降後,溥儀逃亡過程中被蘇聯紅軍俘虜,帶到蘇聯關押了五年。直到新中國成立,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
曾經萬人之上的皇帝,退位後投降過民國和日本,那時候明面上別人還稱他一聲「皇上」,身邊還有許多人伺候,這最後一次投降是真的淪為階下囚。
因為害怕,或者還有那麼一點兒屈辱,溥儀在候車室割腕自殺,被監獄所長發現救活。
3
故事回到他登基那一年。
一個還在吃奶的三歲乳娃,慈禧太后的一紙詔書,讓他被迫成為皇帝,從此深入宮牆,與家人君臣兩隔。
冊封這一段我印象特別深。
慈禧太后坐在金攆上,畫著紅唇,面色慘白,一臉褶皺,周身散發著行將就木的腐朽味兒。身旁立著的多眾多妃嬪宮女,無一不是面色慘白,乍一看跟活死人一樣。
小溥儀進來就被嚇了一跳,躲在柱子後面不肯出來。不一會兒小孩兒的天性就暴露了,他也不管什麼冊封,自顧自地在大殿里玩耍,天真爛漫的神情和陰森恐怖的氛圍形成鮮明對比。
看到這個場景我心裡莫名覺得荒謬和滑稽。這麼多年我們拍了那麼多清宮戲,在服裝和場面上無一不體現那個朝代的奢華。
這一度讓廣大民眾誤以為清朝只有奢華和強大,忘記了這個王朝在落幕時是怎樣的腐敗和不堪。
電影前半部分沒怎麼去描寫溥儀如何登基被退位,然後又複位。
導演把筆墨著重放在他的成長經歷上,看似平淡地記錄著他在皇城裡的生活點滴,實則已經為後面跌宕起伏的人生埋下了伏筆。
他年少時的這些經歷,向觀眾傳達了一個信息:他雖然是皇帝,可他也只是個孩子,是個可憐人。
他一直在皇宮裡,一道宮牆隔絕了所有。身邊的宮女太監敷衍他,朝政由大臣掌控,後宮由太妃說了算,10歲了還吃乳母的奶水。
他只是一個傀儡,被養成的無知又自大的傀儡。
帝師庄士敦的到來,為小皇帝枯燥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庄士敦是英格蘭籍軍官,教授溥儀英文、數學、世界史、地理。他見證了這個末代皇帝,在皇宮裡如同行屍走肉一般,沒有自由,沒有靈魂。
他同情他,也憐憫他。
他向溥儀傳授新知識新思想,在溥儀被軍閥逼迫離宮時,還一度幫他向英國政府求取庇護。
可是造化弄人,英國政府不接這個燙手山芋,被不懷好意的日本接收了。
無知又自大的溥儀妄想通過「友好」的日本從新複位,他以為自己在利用別人,豈知別人不過是榨乾他剩餘價值罷了。
4
他會問為什麼他是所有中國人中唯一一個不能踏出自己家大門的人。
電影中有兩個關於門的場景特別觸動人心。
第一道門,發生在溥儀生母吞鴉片自盡時。雖然小皇帝口口聲聲說,從小就與母親分開,感受不到母愛,也感受不到母親離世的悲痛。
轉身就騎著庄士敦送的自行車往宮門衝去,邊騎邊流淚。他終究是個孩子,內心還有善良。好似感受到母親的召喚,他渴望衝出那道門,去送母親最後一程。
守門的士兵雖然對他行跪拜之禮,卻無情的關上了大門,那道紅色的大門就像桎梏他的宮牆一樣,把他想逃離的心再次封鎖。
第二道門,是溥儀投靠了日本,成為偽滿政府名義上的皇帝,行動卻處處受治於人。
為了制約溥儀,日本人設計皇后婉容與司機私通懷孕,生下的孩子被殺死,婉容也被強行送走。
溥儀終究捨不得這麼多年相伴的妻子,衝下樓追著離去的車,在雪地里奔跑。
眼看快要追上,日本士兵緩緩關上了那道紅色的大門。歷史再次重演,年少的他沒有能力衝出去,長大後的他依舊沒有能力衝出去。
他從來沒有想過靠自己,他沖不出去,也不敢衝出去。從小的教育只教會他享受、自大和懦弱,從來沒有思考過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5
改造期間,因為害怕受到處罰,他一直不承認自己犯下的罪行。
有一天監獄組織戰犯觀看日軍侵華紀錄片,看到日軍對中國百姓犯下的醜惡罪行時,他好似如夢初醒一般。巨大的衝擊讓他人性中僅存的善良開始覺醒,從此洗心革面。
1959年,他接到毛主席特赦離開監獄,並成為全國政協委員,後來在植物園工作,於1967年病逝。
最後的這幾年,竟成了他人生中少有的寧靜時光,不再是傀儡皇帝,只是他自己,做為一個真正的人存在。
電影結束時,中國正進入十年動蕩歲月,短短几筆,鏡頭轉接得如流水行雲,一筆重於一筆。不誇大,不渲染,不恐怖,也不悲慘,但卻令人唏噓不已。那個荒唐的時代!
這部電影沒有大喜大悲,整個過程感受最多的是荒謬和沉重,還有對溥儀深深的同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歷史這雙無情的手,操縱著這位末代皇帝,在一波又一波的洪流中,來回碾壓。
他經歷了清末,軍閥時期,滿洲帝國,中日之戰,國共之爭,以至最後以瘋狂的文革收場。
在人類歷史上,有誰的一生可以遇到更複雜的歷史經驗?無巧不成書,這個人偏偏是一個皇帝。一個王朝的犧牲品,一個被命運操縱的末代皇帝。
圖來源網路
世界那麼大
我想多看看
行走的張三瘋
心情閱讀雞湯電影牢騷
生活不暖 但一定要有太陽
TAG:歐陽明月照溝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