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不要叫我朱八八!明朝那些皇帝名字的趣事

朱元璋:不要叫我朱八八!明朝那些皇帝名字的趣事

原標題:朱元璋:不要叫我朱八八!明朝那些皇帝名字的趣事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陳海波


我們在學習歷史的時候,會發現明朝皇帝的名字十分好玩,因為明太祖規定自己的後代要按照陰陽五行的偏旁來取名,結果後來朱家皇室的名字完全就是元素周期表,乍一看去,真是讓人眼花繚亂。


然而,元素周期表這還不算什麼,在明朝皇帝中,他們的名字存在很多Bug,以至於我們今天很多人把他們的名字讀錯、寫錯、理解錯。

這些Bug都有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明太祖:我叫朱重八,不叫朱八八


我們都知道,明太祖的原名本來不是朱元璋,這個名字是他後來改的,璋是古時候的一種利器,朱元璋的意思就是「誅元璋」,我們可以理解成誅滅元朝的一把利器。


而朱元璋的曾用名,叫朱重八。根據《明朝那些事兒》里的說法,在元朝時,因為老百姓喜歡用父母的年齡相加或者出生日期來給孩子命名,所以名字一般都是數字,這就是朱元璋本名朱重八的由來,因此,現在網上很多人喜歡很萌的稱呼朱元璋為」朱八八」。



可是,假如讓明太祖知道了,你們這樣叫他,恐怕會被雷出一口老血。


因為朱元璋出生時,他的父親48歲,母親43歲,怎麼也加不到88呀!如果是按照出生日期來算,明太祖本人誕辰是農曆的9月18日,也跟88八竿子打不著。


那麼,朱重八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


事實上,在元朝,除了父母年齡相加、出生時期以外,還有一種取名辦法,那就是按照輩分命名。朱元璋在他們朱家這一輩,第二個字都是『重』,他的哥哥和堂哥分別叫朱重一、朱重二、朱重三……輪到朱元璋出生的時候,在他們朱家這一輩剛好排行第八,所以就叫朱重八了。


這才是朱重八姓名的真正由來,朱重八就是朱重八,再怎麼萌,也沒辦法萌成朱八八呀。

二、明憲宗:改個名,《明史》你也要造謠


明憲宗叫什麼?如果看過《明朝那些事兒》的人,會一口報出:朱見深。 如果看過《明史》的人,還會文縐縐地補充道:初名見濬,後來改名見深。但是我要告訴大家,都錯了。明憲宗的原名,才是朱見深,後來在天順元年,明英宗發動『奪門之變』成功復辟,下詔復立兒子朱見深為皇太子,可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在冊立詔書上寫的名字,居然是「朱見濡「。



這一下朝野內外紛紛都炸了鍋,誰都不知道這個突然冒出來的『朱見濡』是何許人也,難道是明英宗的哪個私生子?當時就有人驚訝地問:此非向所立太子乎?何名之不同也。


可很快,人們才知道是起草詔書的人搞了個大烏龍,把人家皇太子的名字給寫錯了,可如今詔書已下,覆水難收,明英宗怕人家看笑話,就只好將錯就錯,索性把朱見深的名字給改成朱見濡算了。


所以說,明憲宗的本名叫朱見深,在十歲那年改成了朱見濡,而這個名字,也一直陪伴到他撒手人寰。至於《明史》那個「初名見濬」到底是什麼鬼,還真不知道,也許是修《明史》的史官皮了一下吧。


明孝宗:我是棟樑,不是框子


明孝宗的名字叫朱佑樘。 這個沒什麼問題,問題是最後一個字應該怎麼讀。很多人第一印象,都會把『樘』字讀成Tang。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其實『樘』這個字是一個多音字,它還有另一個讀音:Cheng。


根據《說文》釋義,如果讀Tang,那麼這個字的意思就是門框或者窗框。如果讀Cheng的話,那就是支柱、棟樑的意思。


皇家取名都是要體面的,更不要說是皇太子,怎麼會讓未來的皇帝當門框?


三、明武宗:我才不叫朱厚燳!


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明朝皇帝的取名十分有意思,根據明太祖規定,他的後代姓名必須是三個字,而且最後一個字必須得帶五行的偏旁。明武宗朱厚照,按理來說,到他這一輩應該是火字旁,可我們也看到了,朱厚照的『照』根本就沒有火,所以一些自作聰明的人就說:明武宗的本名應該叫朱厚燳!然而並不是。


在古代,『照』的一種寫法就是:上『昭』下『火』(這個字如今已經打不出來了)。後來,這個『上昭下火』漸漸繁衍,成為了今天的『照』,而照下面的四個點,在古代本來就是火的意思。所謂的朱厚燳,不過是自作聰明之人的畫蛇添足罷了。



明穆宗:我不是朱載垕


明穆宗是一個存在感極低的皇帝,很多人對這個皇帝都表示無感,因為沒有存在感,所以很少有人發現,他的名字也存在著Bug。根據《明實錄》的手抄本的記載,明穆宗名字的第三個字十分的模糊,根本分辨不清是什麼字,所謂『垕』,不過是一些學者的猜測而已。


但不論是什麼字,都絕不可能是『垕』,為什麼呢?因為朱載垕另有其人,他是明朝的齊東王,乃是皇室宗親,明朝皇室又怎麼可能允許讓皇帝與藩王撞名呢?


不過幸好,除了《明實錄》外,我們可以從明代文人的筆記中,看到明穆宗的本名。他叫朱載坖(Ji)!

之所以史學界管他叫朱載垕,主要還是受了《明史》的影響,而《明史》的主編似乎都比較調皮,上面的明憲宗朱見濡對此也表示很無奈啊。


四、明熹宗:多音字怪我咯


明熹宗的本名叫朱由校,這點沒有任何問題,問題是,他最後一個字『校』,是個多音字,既可以叫Xiao,也可以叫Jiao。那麼問題就來了,這個字應該怎麼讀呀?


應該讀Jiao。


因為在天啟元年正月,明熹宗剛剛登基稱帝的時候,禮部便上書,要求但凡其他人名字里有『校』的,一律改為『較』。



很明顯,這是在避諱,在古代,這叫同音互換,所以說,明熹宗名字里的『校』字,應該與『較』同音,故而他名字里的最後一字應該念Jiao!

明朝皇帝的名字之所以會以訛傳訛,多是後人望文生義之過,若能有端正的史學態度,便會有撥開迷霧之可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風雲派 的精彩文章:

竹林七賢行為荒誕、態度消極,為何能得到時人與後世的稱讚?
一本古老的「驅鬼手冊」,揭秘中國古人獨特的鬼神觀

TAG:歷史風雲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