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談一談市場經濟與自由主義哲學

談一談市場經濟與自由主義哲學

導讀

中國新時期的經濟變化,實際上是哲學觀念的變化。企業家主要從事經濟活動,而哲學則提供了分析經濟現象的理論模式和指導經濟活動的價值觀念,因此,做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離不開哲學思考。

哲學對世界的思考有兩個角度

一個角度是問世界是怎樣的,要知道世界的本來面貌。但是,按照現代哲學的觀點,世界並沒有一個本來面貌,不存在絕對客觀的事實,一切對世界的認識都是解釋,都受認識者看世界的視角的影響。那麼,用什麼樣的思想方式去認識世界,在這裡就起了特別大的作用。人們一般是不自覺地採用某種思想方式去看世界的,哲學家或科學家不是這樣,他們往往是自覺地採用一種思想方式去解釋世界,這樣一種自覺採用的思想方式就叫理論模式。

哲學對世界思考的另一個角度,就是問世界應該是怎樣的,比如說社會或者經濟活動,哲學要思考它應該朝什麼方向發展,怎樣的狀態是最好的,這就是價值觀念。

具體到經濟領域,哲學就可以提供兩個東西。

第一個東西是分析經濟現象的理論模式

比如說市場經濟,英國哲學家就提供了一種分析它的理論模式,即自由主義哲學,市場經濟實際上是以英國古典自由主義理論問哲學基礎的。對於同一個市場經濟,如果我們用不同的理論模式來解釋,會得出很不同的結論。用自由主義理論來解釋,市場經濟是最合理的經濟秩序,而計劃經濟就是最糟糕的經濟秩序。相反,按照馬克思的分析,市場經濟發展到了資本主義解讀,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所以必須用計劃經濟來取代市場經濟。

哲學向經濟提供的第二個東西是價值觀念

經濟學不是單純解釋事實的學科,經濟活動也不是單純創造財富的活動,它們都有一個價值定向的問題,即到底怎樣的社會狀態是可欲的,經濟發展應該貫徹怎樣的價值原則。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為解釋市場經濟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論模式,但是他不只是寫了《國富論》,他一生有兩大著作,另一本是《道德情操論》,這本書實際上主要就是談市場經濟的價值觀念的。

在「怎樣的社會狀態是可欲的」這個問題上,哲學家和經濟學家一直是有分歧的,基本分歧有兩個:

其一是在人類幸福的問題上

人類究竟達成怎樣的狀態才算是幸福的,主要的標準是富裕還是和諧。

其二是在社會正義的問題上

社會究竟達成怎樣的狀態才算是正義的,主要的標準是個人自由還是人與人之間的平等。

當然,多數思想家都不是走極端的,在富裕和和諧之間,自由和平等之間,基本都認為應該盡量兩者兼顧,區別在於把哪一種擺在首位。

我們可以看出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上的巨大變化實際上是哲學觀念的變化。在理論模式上,不能說我們放棄了馬克思的觀點,但是,至少我們所說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當我們實行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時候,對於市場經濟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還是要藉助自由主義哲學。

在價值觀念上,過去我們搞窮社會主義,不要富裕,只要和諧,準確地說,只要穩定,我們還搞大鍋飯,個人完全沒有經濟自由,只講平等。現在,雖然不是完全翻了一個個兒,至少側重點大大改變了。

中國還是那個中國,但是,中國大地上的景象完全不一樣了,你看哲學的影響多大。

節選自:周國平演講《哲學世界與企業家世界》

文字整理:北京正心正舉應用科學研究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心正舉 的精彩文章:

TAG:正心正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