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不是白蓮花,是惡之花

孩子不是白蓮花,是惡之花

捉妖記記2,口碑那麼差,就不要去浪費時間了,來看看周老師藉由日本心理學家-河合隼雄的著作《孩子的宇宙》幫你分析孩子「作妖,作怪」的原因。

孩子不是白蓮花,是惡之花。

周老師你這標題,文章這樣寫下去,本來就不多的粉絲會掉光的。無所謂啦,這個公眾號不是周老師謀生的工具,就是我自娛自樂,整理自己思考和學習的工具。

縱觀人類歷史,人類的所作所為。我相信人類從來就不是,未來也不會是一個高尚純潔的物種。連一直被我們奉作「純潔」「天真」的符號孩子也不例外,「自私」「貪婪」「妒忌」「放縱」的成人世界的「七宗罪」在孩子的宇宙,一樣都不會少。周老師,你可是說過:「「一個孩子的宇宙是有強大能量的,但是在這個宇宙發展成一個能夠獨立運轉的系統之前,它又是脆弱的,一顆很小的彗星足以摧毀它,而這些掃把星就來自於我們成人世界不專業的評判(judgement)。」這樣金句的。你自己打臉了,是的,我是說孩子的宇宙是有能量的,是精彩的,但是我從來沒有說過,他們的世界是純潔無瑕的。(所以周老師你這篇文章是向我們證明「人性本惡」的論點了,以及向我們證明我們那天天看著海綿寶寶的小可耐是潛在的希特勒了咯,表示不想再看下去)

GIF

哎喲!我可沒這本事證明人性本善,本惡。這是一個人類文明誕生以來就永恆爭論且沒有結論,我覺得也不會有結論的悖論。我相信「人類不是一個高尚的物種」也只是基於我自己的知識體系和人生經歷。恰好今天我來跟大家分享日本心理學家-河合隼雄的著作《孩子的宇宙》,需要給大家奠定一個人性原本具有「惡之花」的前提,我們才能更理性地看待很多孩子成長過程出現的問題。因為只有我們承認孩子不是「白蓮花」,他們作為人類的一個群體,他們也許生來就被埋下了「惡之花」,所以我們才會需要,教育,需要藝術,需要科學,需要文化,需要宗教,需要愛,來幫助我們的孩子平衡善與惡的抗爭,從而讓孩子終其一生向高尚的生命形態靠近。

來介紹下這本書,這本書是日本心理學家河合隼雄所著,這本書的亮點在於,書中有大量作者作為心理學家與兒童接觸的案例分析,能幫助家長找到很多孩子問題的參考,但本書的問題有不少,1.本書在開篇有聖潔化兒童的傾向,而這與本書提供的大量的兒童成長遇到的奇怪的狀況是矛盾的 2.全書散文化(也是有點,對於大眾讀者,這是一本比較容易閱讀的書籍),放到教育和心理學的語境中不夠嚴謹。(周老師你把人家的書黑了一遍,你到底想不想幫已經過世的河合隼雄買書啦)。別急!這本書的優點是非常明顯的,看看目錄就明白了,作者用了7個章節,和大量的真實心理治療的真實案例,以及兒童文學案例,為大家展示孩子與這個世界,方方面面的關係,對於沒有孩子養育問題人來說,本書也非常值得一讀,因為通過理解兒童,理解兒童與世界的關係和矛盾,我們能更好地理解自己。

Ⅰ 孩子與家人

Ⅱ 孩子與秘密

Ⅲ 孩子與動物

IV 孩子與時空

V 孩子與老人

VI 孩子與死亡

Ⅶ 孩子與異性

我把作者的七個章節歸納為7個父母經常關注的孩子問題:

1.孩子為什麼經常作妖作怪?

2.如何,為什麼要尊重孩子的隱私?

3.為什麼要帶孩子親近自然和動物?

4.如何尊重和保護孩子的想像力?

5.老人如何更好地介入孩子的成長?

6.如何教育孩子生命的必修課「死亡」?

7.如何給孩子恰當的性啟蒙教育。?

我認為這些問題的背後都有「人性的本性的惡之花」存在,只有我們認知到這當中的緣由,才有解決的可能性。

話題一:孩子為什麼經常作妖作怪?(孩子與家人)

在家庭關係中,我們經常發現小孩愛作怪,表現為,愛哭,愛發脾氣,說謊,甚至有時是破壞東西和「偷盜」,離家出走等惡劣的情況。有時父母面對這些情況不知所措,哄也沒有,甚至打罵也沒用,總之就是莫名其妙。

在這本書里羅列出以下原因:

1.孩子感覺自己是局外人,父母很少傾聽小孩,很少向孩子表達明面的愛意(儘管其實中國的很多父母其實都很無私),但因為缺乏表達,孩子很多時候接受不到信息。他會感覺自己是不被父母愛的,是家裡的局外人。因此孩子會通過作妖,甚至破壞東西來獲取父母的關注,甚至用這種方式報復父母。其實這也就是人性里原本就藏著的惡-「仇恨」,但是恰當的教育方式卻能避免這種惡之花繼續生長。

這是周老師很多年前看的一本書,跟兒童教育沒有關係,但對仇恨這個話題感興趣的可以觀看。也能幫大家理解恐怖主義

2.孩子感覺自己不被當做成人看待,其實也就是「孩子覺得自己沒有被當做人看待」,很多家長覺得自己很愛孩子,害怕孩子受到一丁點傷害,包辦所有的事情,控制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時候人性當中一個非常有趣的的博弈論就出現了,因為在孩子的角度,他們渴望自主,尤其是4歲以後孩子,他們希望自己是自己生活的主宰,而父母,老師,有「權利」的長者強行干涉,孩子作為弱者他們沒辦法在明面反抗。這時候孩子人性中埋藏的另一朵「惡之花」悄然綻開了-就是弗洛伊德所說的,人是受,性,暴力,權利慾望驅動的動物。在這裡孩子對「權利」-自己主宰自己的生活的權利,甚至是更大的權利有強烈渴望,這種渴望得不到滿足,他們就開始用作妖「報復」「壓迫」他們的人。

3.「局外人」心態升級為家庭觀念的解體。在本書中作者將孩子的「終極報復,反叛」離家出走解讀為:想要尋找歸屬感,和疑似家庭。在我看來,如果前面兩點矛盾沒有解決,局外人,和不被當做人看待的心態升級之後就是,孩子對家庭的徹底失望,和家庭觀念在他內心的解體。於是他們會「離家出走」,這可能是身體上,也可能是心理上的,他們會去尋找讓自己歸屬感的團體「家庭」。這裡讓我突然理解,為什麼上小學和初中的時候,那麼多街邊的「不良少年」-古惑仔,也是他們正是孩子作妖的一個終極形態,他們在家庭找不到歸屬感,於是街邊的這些「gangster」成為了他們的新的家。

講述英國「垮掉一代」的電影《猜火車》

這裡我突然想到了顧長衛電影《孔雀》里張靜初扮演的姐姐-她就是家庭局外人終極形態的代表,電影中對「惡之花」是如何一步步纏繞「姐姐」這個角色有非常細膩的描寫。強烈推介《孔雀》-如果大家對家庭是如何建構,和結構感興趣。

顧長衛電影《孔雀》劇照

結語: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他把國家和民族解釋為一個「想像的共同體」,我想說,其實在現代社會家庭也是一個「想像的共同體」,也許在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初期,家庭得益於血緣的鏈接,以及地域的限制,是一個牢不可破的共同體。但在時空都不受限制的當代,如果家庭沒有價值觀,和文化的鏈接,也是必然解體的。換一句惡毒的話:「如果父母不再成長,一直在成長孩子,未來一定是只跟你有血緣上形式鏈接,具體表現就是:過生日給你打個電話,春節,感恩節,形式地回家跟你吃個飯,然後老死不相往來」

話題二:如何,為什麼要尊重孩子的隱私?

書里提到了一個概念叫做「自我同一性」作者認為自我同一性是一個很難解釋的概念。很難用「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不好意思,周老師唱起來了)這樣的話來解釋。在我看來「自我同一性」其實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知,英文叫做「self-identity」,就是我在這個世界上為什麼是「我」,而秘密,隱私,常常就是這樣的一種差異的體現。秘密能體現我們是獨一無二的。

超現實主義大師:胡安.米羅 作品

從這一點出發,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要尊重孩子的隱私,尤其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由諸多秘密不願意跟家長分享,這時候家長也許有兩個極端走向:1.是控制,過度關注和控制孩子的秘密與隱私,權利爭奪的「惡之花」又會在這段關係中生長 2.是完全忽略,神經大條,完全意識不到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反叛,抑鬱,焦慮,暴躁,很多時候都跟不能分享的秘密有關--這種秘密有可能是青春期的暗戀,有可能身體和性特徵變化的焦慮,也有可能是青春期的孩子自己犯了讓他自己都覺得的罪惡的錯誤,這時候如果智慧的家長能夠找到合適的切入點與孩子分享的秘密,我想這會是你們之間關係的一個升華,因為秘密的分享意味著自我同一性的分享,意味著精神世界鏈接。

下面周老師給大家羅列一些,你與孩子之間分享秘密,或者孩子嘗試要與你分享秘密的禁忌語言和態度(當然這些禁忌語言是比較個人化的感受,因為周老師深惡痛絕這些語言,誰跟我說出這些話,我幾乎就會立即把他永遠拉黑,再見!)

1.你說的這些,都沒什麼大不了的!我都經歷過(再見!!你在否定傾訴者的感受)

2.嘲笑,當孩子跟你分享一個讓他感覺羞恥的事情的時候,你反應是:呵呵···

3.責備,你怎麼可以這樣呢!你真是讓我太失望了!你真是煩死了!(請注意,這個情景是孩子在跟你分享秘密,不是,你作為法官抓住了一個罪犯)

4..說教,當孩子跟你分享了一個他悲傷或者喜悅的秘密的時候,你的反應是:我要藉機會說教一把,過一把當孔子和佛祖的癮。比如:「我早就跟你說過,你不聽吧,看吧!吃虧了吧」。「這沒什麼值得驕傲,你要謙虛!」(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不要意思周老師又唱起來來了)

話題三:為什麼要帶孩子親近自然和動物?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這個現象,兒童跟動物之間的關係是那麼親密,兒童在見到動物時是那麼的開心!剛剛進入兒童藝術教育這個行業的時候我就經常在想:為什麼那麼多兒童繪本,動畫都是以動物為主題的,我們設計的尤其在幼兒園階段的藝術課程常常都是以動物為主題的,而且動物主題往往兒童是永遠都不會感到厭煩。

這本書里用了大量的心理學治療案例,展示了動物與兒童之間的神秘的親密關係。比如書中講到了一隻烏龜,治癒了一個有語言和溝通障礙的兒童。我想從神秘主義的角度講:我們人類除了有智商(理性),情商(感性),還有所謂的靈商吧(SQ-)兒童在早期有很多敏感的直覺(有時我們把這稱之為第六感),兒童能跟動物之間實現某種特別的鏈接,這種鏈接能把他們引導向一個精彩而神秘的世界。

我最愛的藝術家之一:Marc chagall

我最愛的藝術家之一:Marc chagall

其實讓兒童與動物接觸的重要性,擴大開來也就是人類接觸自然的重要性。接觸自然能讓人身心愉悅,能夠拓展想像力,這些陳腔濫調,周老師在這裡就不贅述了。我給大家講一個中國美術史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大書法王羲之的故事(周老師是中國美術史的美盲,但是王羲之的這個故事給我印象太深刻,以至於讓我這個寫字其丑無比的人,在一段時間內對書法作品格外有興趣)。我想用這個故事證明,自然對一個人成長和潛能開發的重要性。

王羲之的作品歷來是帝王們必爭的瑰寶,到了一種癲狂的地步。書聖究竟是怎麼養成的呢?除了我們小時聽得那些雞湯故事:王羲之練書法,能寫完一整缸子的水,還有更重要的點是

王羲之從小的靈商,感受力,在他「雄才大略」的媽媽的幫助下被開發得非常好。他的媽媽

帶他去聽濤聲,看水波,大浪,雲海,感受奇山俊石,王羲之在這樣的體驗中獲得無限的對美,對萬物真諦的感受。我想這才是真正造就他的書法傳奇最重要的原因吧。

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蘭亭序》,中學時候背的我哭

結語:周老師,分享了3個章節。剩下的4個章節大家感興趣,可以去購買原書閱讀(書很容易讀不到200頁的一本書),大家也可以帶著周老師提出的這些問題去閱讀:如何尊重和保護孩子的想像力?老人如何更好地介入孩子的成長?如何教育孩子生命的必修課「死亡」?如何給孩子恰當的性啟蒙教育。?

文章標題浮誇是我風格,哈哈。我說孩子不是白蓮花,他們是惡之花,並不是我要黑全世界的小朋友,而是我覺得,只有我們相信「我們人類生來就不是一個完美的物種,我們身上攜帶著各種惡之花的種子」我們才會更加重視,教育,藝術,科學,文化在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

如果覺得周老師寫的還不錯,並且想鼓勵周老師,繼續把藝術,教育,文化,這個公號堅持下去。請幫周老師轉發,給周老師留言(哪怕是黑我的觀點也可以,對話是非常重要的),在周老師「無恥」地盼望公眾號打賞功能開通之前,大家的閱讀量,評論,點贊都是對我的鼓勵。因為我相信:「小村同學說的那句話:藝術(作品)是藉由社會接觸而成立的,光藝術作品本身是沒有辦法成立的,沒有觀賞就沒有藝術(作品)」歡迎大家關注公眾號,評論,轉發。

(哎哎,周老師,你一開始說的鏗鏘有力的不在意大家的看法的呢!)好吧!這次我打臉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一衣多穿,奶油小羽絨服穿5天不重樣!
小夥伴介紹日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