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AI演算法新突破:透過視網膜就知道你會不會得心臟病!
編譯| Shane
編輯 | 呂夢
微信 | ai_xingqiu
網址 | 51aistar.com
近日,Google及其健康技術子公司Verily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新演算法:使用機器學習來評估病人患心臟病的風險。
這個演算法可以分析病人眼睛後部的掃描圖像,準確地推斷出各類數據,包括病人的年齡、血壓以及他們是否吸煙,從而預測他們患上心臟疾病的風險。經測試之後,軟體結果與當前先進方法的準確度不相伯仲。
該演算法能使醫生更快更容易地分析患者的心血管風險,而且它不需要進行血液檢查。不過,在投入到臨床應用之前還需要進行更深入的測試。
一篇描述這些工作的論文近日在《自然—生物醫學工程自然》雜誌上發表,該研究在去年9月進行審查之前已經為人所知。
阿德萊德大學專門從事機器學習分析的研究院Luke Oakden-Rayner透露,這項工作進展順利,他還展示了AI如何幫助改進了現有的診斷工具。 Oakden-Rayner表示:「軟體採集了過去臨床上常用的數據,但是其從中所獲得的信息比我們目前更多。它的出現是為了幫助我們做更多事情,而非取代醫生。」
為了訓練演算法,Google和Verily的科學家在機器學習的幫助下分析了近30萬名患者的醫療數據。這些信息包括眼部掃描數據以及一般的醫療數據。
和深度學習分析一樣,神經網路用於此主要是挖掘這些信息的規律,學習如何將眼部掃描得到的指示信號與心血管風險有關的因素(例如年齡和血壓)聯繫起來。
雖然從眼睛來判斷你的心臟健康的想法聽起來很不靠譜,但這種方法是從一系列已有的研究中發展出來的。內壁(眼底)布滿了能反映身體整體健康的血管;醫生用相機和顯微鏡研究它們的外觀,可以推斷出被觀察人的血壓、年齡、是否吸煙等等,這些都是心血管健康的重要預測指標。
圖:兩幅眼底或是眼內後方圖像。左邊是一張普通的圖片;右邊顯示了Google的演算法如何挑選血管(綠色)來預測血壓。
上面是兩名患者的視網膜圖像,其中一名患者在接下來的五年內患上了心血管疾病,另一名患者未患病,谷歌的演算法能夠分辨出可能患病的概率為70 %的,只比預測心血管風險的常用SCORE方法略差,而SCORE法需要進行血液檢查,並且在同樣的測試中正確率也只不過72%。
倫敦大學醫學院心血管生理學和藥理學教授Alun Hughes表示:「谷歌的方法看起來很可信,因為觀察視網膜預測心血管風險的方法由來已久。人工智慧有可能改進現有的醫療分析,但該演算法需要進一步測試才可信任。」
對於谷歌來說,他們所做的工作不僅僅是發現了一種判斷心血管風險的新方法,更指明了以AI模型為動力的科學發現之路。
雖然大多數醫療演算法都是為了模仿現有的診斷工具而構建的(例如識別皮膚癌),但該演算法找到了分析現有醫療數據的新方法。有了足夠的數據,人工智慧有望在脫離人為指導的情況下提出全新的醫學見解,這可能是谷歌創建該項目的原因之一。
就目前而言,AI醫生在沒有人為引導的情況下進行診斷的想法還很遙遠,要實現可能會花費數十年,而非區區數年。但谷歌的研究表明,這個想法也並未痴人說夢。
如果你是
AI行業人士
如果你想了解最前沿的AI技術和場景應用
一網打盡AI界前瞻科技和深度報道
如果你想持續拉升逼格
歡迎關注AI星球,並轉發朋友圈為我們打Call哦~~
你們的支持才是我們創造優質內容的不竭動力~送你花花
※原創:心臟一秒跳兩次半的那些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他說:「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TAG:心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