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行動力,才會讓生活更有質感,告別平庸
當你覺得已經太晚的時候,其實正是開始行動的最好時機。
01
又到年底,朋友圈有人哀嚎,一年過去了,目標離我更遠了。
底下有人評論:
等下,我先找找年初的目標計劃表去哪裡了。
我明年的目標是把去年的目標給實現了。
很多人都會產生改變現狀的想法:堅持跑步健身、戒掉熬夜的習慣、讀完100本書……
想法很美好,卻很少付諸實踐。買了跑步服,聽說膝蓋會受損,一次也沒有跑過;想要減肥,面對甜食的誘惑,卻總說明天再開始吧。
自制力差,三分鐘熱度,人們常認為自己無法實現目標的原因在於意志力薄弱。
然而日本行為科學管理學家石田淳卻說:認為凡事靠意志力的想法,才是阻礙我們行動的最大敵人。
抱怨自己的缺點是沒有用的,只靠意志力也無法成功。
無論是想戒除壞習慣,還是想培養好習慣,需要的不是堅強的意志,而是科學管理自己的行動。
人的心靈和身體是息息相關的,通過身體的行動可以大幅度減輕心理上的不安。
而如果能夠長期採取有效的行動,甚至可以控制自己的意志。
02
據說,每個人每天都會出現700次自動思考,這些思考有清晰的,也有模糊不清的,但基本都是負面思考。自動思考往往容易形成認知偏差,讓我們無法形成理性的認知。
例如,路上遇到一個朋友,對方沒有跟你打招呼,你瞬間產生「他是不是討厭我」,「我是不是哪裡得罪他了」等想法。但其實對方只是沒有注意到你而已。
正是這種認知偏差讓我們陷入認知誤區,產生「我被人討厭」「反正我不行」「我肯定又會失敗」的負面情緒,並容易影響行動。
上周去朋友小美家,小美很沮喪:完了,我第七次減肥又要宣告失敗了。
小美拉開衣櫃,她喜歡的裙子都壓了箱底,清一色都是寬鬆的運動服。
大家都在看我笑話,我肯定又會失敗的,我不減了。
說話間,小美哭喪著臉抓過桌上的薯片,一把塞進嘴裡。
小美堅持減肥已經有三個星期了,因為前天聚餐多吃了些,就覺得前功盡棄,自暴自棄。
其實,小美只是在這次減肥過程中吃了一頓大餐,僅此而已,只要再繼續原來的計劃,最多增加一些運動量罷了。
讓計劃落敗的,不是一次大餐,而是小美把目標實現過程中的失意看作是徹底的失敗,從而自我否定。
我們都只是普通人,有人類的惰性,會跟這個世界絕大多數的人犯一樣的錯。
要知道,優秀人士也是經歷了無數次失敗才走向成功的。
因此,我們要坦然面對失敗和突發事件,改變認知偏差,正確認識自我,不必將負面信息放大。
更重要的是,不要為那些做不到的事情苛責自己,試著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
03
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提出:一切結果都是行動的積累,行動是受結果影響的。好的結果是好的行動不斷重複帶來的,壞的結果是壞的行動不斷重複帶來的。
只有行動才能真正能夠導出結果,並決定你的價值。
行動也是克服認知偏差最好的辦法,而行動往往依賴於「前提條件」。
周末,想在家裡看完一本書,選擇一個最舒服的姿勢在沙發上坐著,手邊放上一杯茶。看著看著,覺得很困,心想就眯一會兒吧,結果一睜眼,天都黑了。乾脆放下這本書,很長時間都沒有再翻開。
想要完成目標,重要的不是讓自己變成有意志力的人,而是改變讓你睡著的「前提條件」,把環境換成教室或圖書館。
石田淳用ABC模型來解釋行動與結果的關係。
前提條件是引發行動的環境,有了前提條件因而採取行動,並導致了某種結果。
前提條件A引發行動B,但如果只有A,無法使B多次重複。如果再加上好的結果C,人們就會重複行動B。
因此,如果目標是要增加某種行動,就要增加前提條件出現的機會。比如想要經常跑步,最好準備舒適的跑步裝備。
還可以給自己設置獎勵,促進堅持行動。比如跑完一個半馬,就實現一個願望,買一個心儀的東西,或者去一個有格調的餐廳。
如果目標是要克服某種行動,就要減少前提條件,創造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例如要減肥,就不要在家裡儲存零食,或者找到發胖食品的替代物。
茨威格說:只有一件事會使人疲勞:搖擺不定和優柔寡斷。而每做一件事,都會使人身心解放,即使把事情辦壞了,也比什麼都不做強。
從行動開始吧,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
不要擔心太晚,當你覺得已經太晚的時候,其實正是開始行動的最好時機。
04
很多時候,無法取得理想結果的原因有兩點:不知道如何開始行動;不知道如何持續。
雖然人的意志力是薄弱的,靠意志力的行動都是耍流氓,但我們可以運用一些小工具,幫助提高執行力。
①用MORS法則驅動自己
在開始做某件事前,我們都會信誓旦旦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可如果問及怎樣才算達到目標,又往往含糊其辭。
這時,可以用MORS法則衡量、符合標準的行動。
Measured:可測評,要有一個測評標準,經常給自己做測評。
Observable:可觀察,讓行動可視化。
Reliable:可信任,判斷標準必須值得信任。
Specific:明確化,目標要具體,行動可以量化。
只有使用清晰和有具體行動指向的標準,才能清楚地知道該如何行動。同時,也能夠獲得及時反饋,檢驗是否有進步。
②新行動從三開始
開始行動的關鍵在於降低行動的難度。
培養新的行動習慣時,最好不要超過三個。比如你想養成跑步的習慣,每周先跑步三次就可以了。
剛開始把目標設置低一點,化整為零,不僅簡單易行,而且能夠馬上看到成果,享受成就感。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循序漸進,直至像吃飯一樣習慣成自然。
③把行動列表化
行動列表用於確認自己的工作是否已經完成。
比如想要減肥,可以分為飲食、運動等幾個大項目,在項目下繼續添加多吃蔬果、不吃垃圾食品;每天跑5公里、飯後站半個小時等小項目。
完成這些項目後,用筆填在列表上,切實享受「我也能做到」的成就感。
已經完成的小事,勝於計劃中的大事。即便從5分鐘行動開始,也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如果我們不能留下一些讓自己熱淚盈眶的日子,那我們的生命將充滿遺憾。
當你懈怠時,想像那個閃閃發光的自己,你會找到更多的動力。
05
莎士比亞說過,我們所要做的事,應該一想到就做;因為人的想法是會變化的,有多少舌頭,多少手,多少意外,就會有多少猶豫,多少遲延。
一天花三個小時去想,不如一天花五分鐘去做靠譜。
你的今天是由十年前的你決定的,而現在的你正決定著十年後的你,學會為自己負責。
唯有切實的行動,才能有所結果,解除你所有的不安。
不要等到明天,明天太遙遠,今天就行動。
你離想要的人生,只差一點行動的距離。
作者:葫蘆僧,精讀主創,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一個人的氣質,就藏在這3個不起眼的地方
※寫給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集體焦慮,是你逃不過的時代病
TAG:精讀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