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st 真的是籃球鞋最佳緩震配置嗎?
不只是消費,更有態度 | |||||
球鞋 | 運動 | 潮流 | 測評 | 數碼 | 裝備 |
過去的數年間 adidas 憑藉著神奇的顆粒 Boost 而如獲新生,除了扭轉多年來被 Nike 壓制的劣勢之外,Boost 還成功地為 adidas 贏下了更多的市場空間,可謂是功勛卓著的關鍵科技。
與此同時,在王牌科技 Boost 之外,adidas 還坐擁旗下另外一款超人氣科技 Bounce,雖然是定位中端市場,然而早已被調校成熟的 Bounce 在某些時候反而有更加明顯的定位和功能。性價比極高卻又性能不俗的它,甚至能和 Boost 科技掰掰手腕,那
adidas 是如何協調旗下的兩大王牌緩震呢?
▼
「踩屎感」是 Boost 驚艷整個球鞋市場的關鍵詞,這種來自德國著名化工公司巴斯夫的神奇顆粒,在初次登場之後就像在市場上投下一枚原子彈:由上千個 E-TPU 構成的「爆米花」式中底,不僅在外觀方面有著十足的表現力,還在和傳統 EVA 材質比拼中有著彈性更足、更輕質、緩衝更強以及更耐久的優點。
單純從 adidas Basketball 旗下的產品線來看,
搭載了 Boost 科技的鞋款當中,絕大部分均定位高端市場:
簽名鞋方面有德里克 · 羅斯的 D Rose 和 詹姆斯 · 哈登的 Harden 系列,團隊鞋款方面則有超級旗艦 Crazyexplosive 系列,以及最新登場的 Boost You Wear 等等。
更多的 Boost 出現意味著更高的市場定位,全掌 Boost 這樣的配置不管針對哪一款球鞋來說都是頂尖水準;而 Boost 科技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系列產品盛衰的分水嶺,比如自第九代起便被「剝奪」了 Boost 的羅斯簽名戰靴,這個原本是 adidas 旗下的門面系列至此由頂尖轉入中端,不禁令人扼腕嘆息。
Boost 和 Bounce 很明顯有著各自專長的領域,它們都是品牌重要的資產,相得益彰並且互為表裡,讓整體的球鞋市場有更加豐富的選項。
adidas Dame 4
利拉德簽名戰靴的聲名鵲起,其關鍵還是因為 Bounce 這一中端緩震科技。Bounce 科技的優勢在於啟動速度快,反饋能力極強,適合輕巧敏捷的後衛型球員穿著。
利拉德簽名戰靴系列證明了以它為代表的一眾非頂尖配置的鞋款,也能夠擁有出眾的實戰性能,潮流造型,甚至被聯名垂青的機會。
-----------------------
adidas Boost You Wear Boost
在進入千禧年的第二個十年以後(尤其是在科比退役之後),人們對於天足的想念倍添幾分。adidas 也隨即響應了市場的意見,不僅天足的復刻陸續有來,而且還有了相當不一樣的變化。
以「BYW」(Boost You Wear)為名的這款全新戰靴首次亮相於科比 · 布萊恩特的球衣退役儀式上,它是第一款也是當下唯一一款結合了「天足」概念和 Boost 科技的全新戰靴。
-----------------------
從2008年的狀元郎,到史上最年輕的 MVP,再到遭受傷病困擾進而急速凋零,德里克 · 羅斯的命運可謂是填滿了悲劇的色彩:上帝給了羅斯超群的天賦,又在他踏上人生巔峰的時候無情地奪走,讓人不勝感慨。
D Rose 系列曾是 adidas 旗下的門面,不僅因為它是德里克 · 羅斯的專屬戰靴,更是因為每一代羅斯球鞋都有著相當不俗的設計和性能表現,因而為之積累了大量的擁躉,以「超人氣」來形容亦不為過。
然而近兩年來隨著羅斯競技狀態和曝光率的下降,adidas 似乎也開始對曾經的門面系列有了其他的計劃。
adidas D Rose 7
當羅斯首次以一位非公牛球員登上賽場時,伴隨著他的就是這雙 D Rose 7。這雙堪稱是史上最強的羅斯戰靴,成為了 D Rose 系列最後的輝煌。
它是史上首款搭載了全掌 Boost 緩震科技的羅斯戰靴,出眾的腳感讓 D Rose 7 有了睥睨球鞋市場的底氣,令人印象深刻。
adidas D Rose 8-9
在 D Rose 8 正式亮相之後,彼時已然轉投克里夫蘭的羅斯依舊人氣不減,然而饒是如此 adidas 在設計上的敷衍還是顯而易見的。
失去了 Primeknit 材質的加持,無疑是羅斯系列的地位開始下滑的預兆。
第九代的 D Rose 系列,由於失去了 Boost 科技而正式宣告「跌入」中端市場。在 Crazy Explosive 和 Harden 系列大放異彩之後,adidas 看上去已不再需要那麼多的 Boost 戰靴了。
-----------------------
adidas Hraden Vol.1&2
以「創異覺醒」為主題首發的 Harden Vol.1,自從發布以來就人氣爆棚,性能表現極佳,精彩配色迭出,堪稱是 adidas Basketball 旗下的明星寵兒。
全掌 Boost 大底的加持確立了 Harden 系列旗艦級的定位,由詹姆斯 · 哈登本人親自參與設計的它帶有濃郁的時尚氣息,其價格也相當穩定。
這也印證了 adidas Basketball 對旗下產品線的定位策略,即主打高端市場的中底科技僅有 Boost 這一項,此外均由 Bounce 等其他科技坐鎮,分工明確。
Harden Vol.2 於前不久正式登場,毫不意外地搭載了全掌 Boost 緩震科技,牢牢佔據著 adidas Basketball 旗下「一哥」的位置。
Harden Vol.2 在中底 Boost 緩震科技的厚度上作了升級,目的為在提供貫穿整場的能量反饋的同時,也能提供無與倫比的舒適性。
-----------------------
adidas Crazy Explosive Boost 2016&2017 PK
2016年的時候,原本應該作為約翰 · 沃爾的第三代簽名戰靴登場的全新鞋款,由於沃爾本人和 adidas 的解約而陷入尷尬境地。
品牌無奈之下啟用了超新星安德魯 · 維金斯來代言,沒想到這一鞋款在踏上市場之後震驚四方,成為 adidas Basketball 旗下最為出色的團隊旗艦。
Crazy Explosive Boost 2016 是 adidas Basketball 歷史上能夠帶來革命性改變的鞋款之一,從外觀到性能均要向傳統的籃球鞋設計理念進行挑戰。
Crazy Explosive Boost 2017 以更加時尚且全能的狀態回歸大眾的視線,同樣採用了 Primeknit 編織材料,搭載全掌 Boost 緩震科技。
(Crazy Explosive Boost 2017 擁有非編織材料版本,但仍搭載全掌 Boost 科技)
CE Boost 2017 的上腳球員更多且類型也不盡相同,從內線擎天一柱的波爾津吉斯,到全能鋒線英格拉姆,再到後衛線上的凱爾 · 洛瑞,Boost 的應用不會再局限於任何類型的球員。
通過不同程度的調校之後,Boost 將和 Crazy Explosive 系列一樣,擁有了「全能」的屬性。
Boost 科技無疑是 adidas Basketball 旗下乃至籃球鞋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哪怕它最初研發的方向並非這一領域,可它的確發揮了無可替代的光和熱,主導了 adidas 近年來的復興之路。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購物丨球鞋丨運動丨型男丨裝備丨潮流丨海淘
※買不起 Off-White?看看它新推出的親民支線
※你被限制的想像力,樂高都能給你!
TAG:識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