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 為什麼夜裡都是五彩斑斕的燈,想想中老年表情包就懂了
不少春節回鄉過年的潮州年輕人,有些苦惱。
一入夜,剛通車一個月的潮州大橋,變成了鄉村風:亮藍、青綠、騷粉、大紅、亮紫、明黃……
專為過年籌劃的燈光秀,也在原本古樸的廣濟橋、湘子橋亮起了五彩跑馬燈。
難怪一些當地人說:白天高大上,夜晚表情包。
這些場景你肯定不陌生:細長的軟燈帶給建築描邊,勾勒亭台樓閣,綠得詭異的燈光照亮沿街的樹木植被,跨江大橋七彩變幻……
很多城市都是這個調調,潮州只不過新入手了一個城市燈光爆款,跟上了中華大地的亮化步伐。
跟潮州同省的廣州市,地標小蠻腰也是被高飽和度的顏色全覆蓋。兩座城市的方言不同,但燈光審美語言卻如出一轍,難怪潮州大橋得到了個新昵稱——「潮州小蠻腰」。
經過各種大會論壇的推波助瀾,國內城市亮化大幹快上,還融入了燈光表演和燈光秀。城市照明和適度亮化,自是正常。若能體現當地文化,結合藝術審美,更是值得肯定的事情。
可惜的是,很多城市的燈光秀就是簡單地刷存在感。
有河流穿城的城市,尤其喜歡沿江亮燈。江兩岸高樓變成一排排戶外大型「電視機」:一百米高的大紅花在亮藍底色里綻放,宣傳口號歷史名人不停切換,英文大寫字母加個掏空的心形登上全城最高……相似的元素稱霸黃浦江、錢塘江、嘉陵江、閩江、贛江和珠江。
兩岸彩燈沒看完,輕舟已過萬重山。
三四線城市,偏愛用軟燈帶給建築和樹木描邊。我曾經夜宿四川西部的一個縣城,夜晚出去找夜宵,一邊是滾滾江水浪濤聲,一邊是紅橙黃綠霓虹燈,本是靜謐山城,硬生生變成了驚悚山城。
一些城市亮化工程,把城市變成了中老年表情包巡展。
亮化工程,擔當著城市臉面。不少城市的主要領導會親自過問城市亮化工程,成立專門機構如「亮化辦」、「光彩辦」等來負責,聽起來光彩照人,實則審美堪憂。項目的設計實施,受到領導偏好、項目經費、操作時間等多方面的制約。
追根究底,恐怕很多決策者都不知亮化的目的。為亮而亮,為熱鬧而亮,為迎接而亮,似乎小城市全亮了起來,就一夜繁榮了。
一位參與過某一線城市亮化工程的設計師說,很多時候,項目組到別的城市轉一圈下來,攢出一套借鑒方案,刪刪減減再極力豐富,結果就是你抄我我抄你。
毫不誇張地說,拍板的沒審美,有審美的拍不了板。出現這種集體無意識的審美,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審美各有所好。錢鍾書在《談俗氣》中說,「俗」這個字眼太主觀,不同層次人的審美,不管所處層次是高是低,永遠對其他層次充滿鄙視。
隨著城市競爭越發激烈,城市管理者也開始發出不同的聲音。有旅遊城市的領導開始反對花花綠綠的燈光,反對將寧靜的山城變成城鄉結合部似的喧噪。
總之,城市燈光美不美,全看領導的經費和審美。
其實,國內城市也有做得不錯的。
北京東三環附近的商務樓,以自然內透為主,烘托出商業社會的高效與繁華。
上海外灘以溫暖的中低色溫為主,延安路以藍色調為主。一條主街一種色調,不同的色調塑造出城市不同區域的氣場。
就在廣濟橋不遠處,廣濟門城樓用接近日光的色溫變化,兼顧城牆主體和建築細節的呈現,符合歷史建築的內涵。
理想的城市燈光需要有細緻的法律來規範。夜晚漫步東京街頭,觸目所及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霓虹燈招牌。先不論這樣密集的戶外廣告是否好看,但它們的設置背後有一套法律法規來管理。
日本1949年就通過了《戶外廣告法》,同年東京開始施行《東京都戶外廣告條例》。東京對於廣告色彩的要求細化到了數值指標,例如特別管制區燈光不得使用諸如紅色、黃色等。
國內2009年開始實施《城市夜景照明設計規範》並非國家標準,僅是行業推薦標準。地方出台的「照明規範」和「照明管理辦法」基本屬於規勸指導文件,法律約束力較弱。
理想的城市燈光,更需要的是長期的藝術投入。里昂燈光節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燈光節之一,每年吸引300萬遊客。
過去十多年,里昂市政府一方面吸引設計、時裝和動態影像的專才到當地發展,另一方面設立專門的機構分配資源,利用稅收優惠、財政撥款等手段扶持媒體文化公司。
若要公眾發自內心認同,必然需要公眾的參與。東京廣告協會對戶外廣告的內容和形式擁有高度的話語權。如果有戶外廣告擅自出格,行業協會可以停止其發布,迫使廣告行業內的自律。
在里昂,哪個燈光裝置可以展出,普通市民有話事權。燈光節期間,藝術家需要徵得居民同意,才能將作品投影在居民樓的外牆。
有必要的亮化工程是城市對於自然的勝利,能給市民帶來安全感和生活的滿足感,甚至能體現藝術審美。不必要的亮化工程就是純粹刷存在感,強行讓市民看錶情包。
我的城市長什麼樣,我能有選擇的權利嗎?
以上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你最喜歡哪個城市的夜景呢?
※每一碗奧灶面里,都藏著崑曲的神韻
※一個城市成為墓地只需一秒
TAG:那一座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