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東風17導彈,世界首例實用型高超聲速武器

中國東風17導彈,世界首例實用型高超聲速武器

據美國《外交學者》網站報道,美情報機關消息人士稱,中國在2017年11月進行了兩次「東風」17導彈發射試驗,該導彈使用了高超聲速滑翔彈頭,是全球第一種實用型高超聲速武器,預計2020年交付服役。

彈道導彈的速度很快,射程1000公里的彈道導彈最高速度可達約3公里/秒,300公里射程的導彈也有接近1.7公里/秒的極速。彈道導彈憑藉高速大大縮短了敵方的反應時間,提高了攔截難度。面對核武器加彈道導彈的嚴重威脅,美國和其他軍事強國競相發展導彈防禦系統。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無論基於破片殺傷還是動能殺傷技術的反導攔截彈都日益成熟,對彈道導彈的突防和生存構成了嚴重的挑戰.

彈道導彈的生存能力下降後,自然要發展更新的突防手段,速燃發動機、輕/重誘餌和多彈頭等技術先後出現。多彈頭分導(MIRV)技術加複雜的輕/重誘餌的突防手段對傳統反導系統的對抗效果不錯,但美軍正在研製更先進的多目標殺傷器(MOKV)利用多個動能殺傷器通殺彈頭和誘餌。彈道導彈突防需要未雨綢繆、更進一步。

現役反導系統針對的對象是傳統彈道導彈,通過天基紅外預警衛星和陸基預警雷達發現目標後,跟蹤測算彈頭的飛行彈道,並進行假目標識別;地面指揮火控系統根據敵方彈頭彈道和我方反導攔截彈的射擊包線,解算出攔截方案和射擊諸元,發射反導攔截彈摧毀來襲彈頭。但這種反導系統始終存在一個潛在缺陷:它是為彈道呆板的彈道導彈量身定做的。反導攔截彈能以更低的速度攔截彈道導彈,前提就是彈頭不會機動:如果彈頭能機動,不就可以有效突破反導系統了嗎?於是高超聲速武器採用非彈道式機動飛行方式,對其彈道進行精確預測難度大,需要攔截彈具備大機動和快速修偏能力,對能量管理、快速修偏及制導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傳統反導攔截彈心有餘而力不足。

《外交學者》披露,「東風」17高超聲速導彈試驗了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彈頭,兩次試驗都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落區位於新疆的且末縣(位於民豐縣以東,屬於民豐靶場),平飛最大飛行高度約60公里,飛行距離約1400公里,飛行時間約11分鐘,據稱圓概率誤差僅為數米。美軍情報人士還表示,「東風」17基於「東風」16B發展而來,是一種專門設計的HGV導彈,而不僅僅是測試平台。美情報機關認為,它將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化的HGV導彈,預計2020年具備初始作戰能力。

「東風」17試射會影響到正常的民航飛行,例行的航行通告( NOTAM)也留下了部分有用的信息。從酒泉發射中心到落區新疆且末縣的直線距離約1300公里,這說明導彈進行了一定的橫向機動。根據111分鐘飛行時間和1400公里射程判斷,導彈全程平均速度2121米/秒,或者說大約7馬赫。高超聲速滑翔是一個逐漸減速的過程,HGV彈頭再入時速度必然遠高於7馬赫,而末段速度則低於7馬赫。如果按HTV2的再入後滑翔段時間約為全程的75%推算,「東風」17末段的速度很可能只有約4馬赫甚至更低。

不過高超聲速滑翔彈頭速度的降低並不是什麼大問題,畢竟對於地面反導系統來說,4馬赫或是10馬赫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愛國者」PAC-3可以攔截100公里射程(對應3公里/秒或者說超過9馬赫)甚至射程更遠的彈道導彈,「薩德」系統就更不用說了。

「東風」17導彈的飛行特徵體現了高超聲速武器的獨特優勢。對比「東風」10或「戰斧」巡航導彈,它的末段速度、平均速度、最高速度都要快得多,具備更好的時敏目標打擊能力;「東風」16等1400公里射程的彈道導彈,彈道頂點高度約320公里,很大一部分彈道在大氣層外,容易遭到中段反導系統的攔截;而「東風」17的彈道頂點高度只有約60公里,飛行中高度還在不斷降低,即使是具備大氣層內攔截能力的「薩德」系統,其攔截高度下限也有40公里,要攔截「東風」17實屬勉為其難。

總之,「東風」17作為世界上第一種實用化的高超聲速武器,比傳統彈道導彈具有空前的突防優勢,對美國的反導系統構成了極大挑戰。如果2020年「東風」17能順利服役,美軍部署在東亞的「薩德」系統和「宙斯盾"反導系統將形同虛設,從而有效緩解美軍東亞反導網對中國的戰略壓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馬來夢 的精彩文章:

危機一刻,飛機怎麼彈口逃生?
美國在國土擴張時期,為什麼沒有吞併加拿大?

TAG:鐵馬來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