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骨質疏鬆-動脈硬化-血糖升高:三位一體,慢性病的根因

骨質疏鬆-動脈硬化-血糖升高:三位一體,慢性病的根因

近年基礎與臨床研究均明確認為心腦血管病-糖尿病-骨質疏鬆為當世三大慢性病,且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疾病。只是國內近20年心腦血管病防控一枝獨秀,控制血壓、降低血脂,減少肉食等不但是臨床醫務人員的基本理念,也逐漸成為民眾健康維護基本認知。近期檢索學習骨質疏鬆症疼痛診療過程中,細讀了20餘篇最新骨質疏鬆症-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相關研究文獻,得出了標題的想法,為什麼呢?

1、同袓幹細胞,類同代謝途:隨著精準醫學與生物治療,尤其是幹細胞移植治療的研究深入,骨髓幹細胞不但是白血病骨髓移植治療,骨骼間質幹細胞目前已經用於防控糖尿病、骨性關節炎、腦出血性腦卒中和原發性動脈粥樣硬化症。更為重要的是明確了軀體骨骼肌、骨骼、血管、脂肪等細胞同源於骨髓幹細胞,即人體內占身體重量80%組織細胞是來源於同一祖細胞,意味這四大類細胞應當具有類同的代謝特點,誘發疾病應當具有一定的關聯性。

2、流調被驗證,現實很殘酷:多篇mate分析及流行病學調研文獻,西歐、澳洲和國內數據均證實骨質疏鬆症與代謝綜合征多同時存在,而高血壓病、肥胖、糖尿病等與骨質疏鬆症患病率相互重疊率高達60%。值得關注的是目前臨床營養治療、高血壓防控、糖尿病治療、病理性骨折康復及慢性疼痛診療等諸多疾病的流調僅關注自身專業數據,較少對重疊、交叉或並存疾病進行調研,尤其是臨床治療用藥時協同、拮抗現象的流調數據證實肥胖-骨質疏鬆-高血壓病-糖尿病是共生共存的慢性病,具有相同的誘因——不良生活習慣與行為;共同的高危病因——環境污染、膳食失衡、體能不足、負重減低、心理偏頗與社會失聯。

3、病機相重疊,病理存類同:細胞炎性因子、骨蛋白、脂骨代謝、系統與局部炎性反應、血管再生、肌骨基因、酶代謝譜等諸多研究顯示:骨蛋白-維生素-礦物質相關營養元素失衡;運動體能下降,缺乏基本的肌骨代謝所需運動;局部或系統血管退化及全身或局部炎性反應等為三大慢性病共同的病因與病理變化機制。其中,鈣-磷失衡、骨蛋白攝入不足、糖與脂肪攝入過多與鈉攝入過量等營養代謝失衡為基礎誘因;吸煙、酗酒、體能下降、雌激素失調、負重機率減少與微量元素缺乏為主要風險因素;腫瘤壞死因子、低密度脂蛋白、骨蛋白、活性氧原子、維生素D-K-B代謝等為肌骨、脂肪與糖代謝異常誘發全身與局部炎性反應是血管動脈硬化、胰島細胞炎性反應、軟骨炎症等具有類同的機制。需要關注的是骨蛋白攝入不足導致四大細胞壁骨架蛋白代謝異常,細胞壁蛋白與質子通道異常,細胞內環境與炎性反應失衡為其共同的病理機制與目前輕視的焦點。

4、防控重認知,重心再確認:40餘年健康管理與循證醫學mate分析數據,基於當世慢性病防控嚴峻形勢,基於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成為公認的疾病防控模式,健康管理自然成為健康中國策略的基本模式。黨的十九大明確擺出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從疾病診療轉為慢性病預防,提升民眾保健技術水平。國外不同年齡組膳食營養、運動模式與健康管理方案前瞻性研究證實,營養均衡、主動運動、心理調試與社會關愛基礎上,營養運動干預代謝綜合征、健康文明生活習慣行為;戒煙限酒與舒解心理社會壓力為一級預防的基礎。早期識別與干預骨質疏鬆、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且應認識到炎性反應失衡、微血管退化與基因蛋白代謝異常是其主要的病理演變基礎與二級預防的理論基礎。認識當世心腦血管病診療弊端,樹立整體診療與健康管理服務思維方法,摒棄單一專業化治療方法,應當將營養支持、疼痛管理、心理疏導、社會關愛與精神調控等健康管理措施納入臨床診療內容。

總之,近年基礎與臨床研究逐漸闡明,骨髓間質幹細胞是肌肉、骨骼、血管、脂肪等四大細胞的祖源細胞,肌骨、脂肪、膽固醇、血糖代謝與機體炎性反應具有類同機制,相互影響,其中營養失衡,運動缺乏,肌肉缺失,骨蛋白不足,細胞壁質子通道障礙與細胞壁炎性細胞因子爆發,誘發局部與全身無菌炎症,進而導致血管內皮細胞、軟骨細胞、肌肉細胞及筋膜、脂肪細胞病理改變與功能障礙,出現動脈粥樣硬化、軟骨糜爛、筋膜炎症、骨骼肌胰島受體減少、脂肪細胞膨大等,進而導致血管彈性下降,血壓升高;肌骨退化,慢性疼痛;脂肪分布異常,皮下脂肪增厚;胰島代謝失常,糖尿病形成等慢性病確診。其中,骨蛋白與氧自由基應當為慢性病病理演變的核心,骨質疏鬆-動脈硬化-肌肉缺失-脂肪增多的「連鎖」病理演變應當成為慢性病防控的基礎,整體防控的健康管理服務應當是目前醫院疾病診療轉化的基本模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骨質疏鬆 的精彩文章:

什麼原因讓骨質疏鬆找上了你
史上超全!骨質疏鬆症如何防治?執業13年的疼痛科醫生給您答案

TAG:骨質疏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