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書:《水滸傳》壓根不是農民起義傳記

讀書:《水滸傳》壓根不是農民起義傳記

因為輔導兒子閱讀,閑翻瀏覽了一遍《水滸傳》。兒子今年十三歲,我初讀此書時還小一點兒。

兒子首先注意到了著作的思想藝術架構,說這書讀得有些稀里糊塗。因為他不明為何這書開頭寫了魯智深、林沖、武松一幫鮮活生動的人物故事,而主人公宋江卻是半道現身的。並且自從宋江與梁山泊扯上關係,這人物故事都不那麼精彩了,情節也不像「官逼民反」了,而是宋江一幫人自己,張羅著被招安後消亡了。

問題的前半部分還好回答,因為明代中國小說開始成熟的時候,怎樣寫小說,大家包括名家都有探索與套路。《水滸傳》顯然是融匯了《史記》人物列傳、史書時間順序、民間分回現場說書,這些結構方法穿連而成。所以讓今天的孩子看來,這成書架構就不倫不類、不規不矩、不奇不正,難以接受與理解了。

但問題的後半部分卻不好回答了,確實自宋江上了梁山,這故事情節就不那麼精彩好看了,這人物個性就不那麼鮮明直白了,這書讓孩子讀起來就不那麼引人入勝了。這還不是關鍵,要害的問題正是毛澤東晚年評水滸批宋江時說的那段話,宋江是投降派。宋江領頭向朝廷投降,雖然換得了一時虛名,卻導致了梁一山隊伍包括其本人最終如鳥獸散的悲劇。

毛澤東暮年批宋江,或是為了讓老百姓和當權者深刻認識到歷史的前車之鑒,將馬克思主義真理堅持到底,將無產階級革命繼續到底,將共產主義事業進行到底。但是,這次筆者再讀水滸,卻得出了與自己過去認知完全不同的東西:《水滸傳》實際就沒寫什麼「官逼民反」,更沒寫什麼農民起義。毛澤東評水滸、批宋江,也許有著更深邃更遠大的意義亦未可知。

在人們的傳統認知包括以往的正統教科書里,都將梁山泊聚眾起事定性為官逼民反的農民起義。這實在是大錯特錯,施耐庵寫得根本不是這個。農民起義要有農民主體,梁山泊108將裡頭幾乎沒有地道的農民。就連阮氏三雄、菜園子張清、黑旋風李逵都不是地道農民。若依毛澤東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大致可以釐清這108將的階級或層級成份。

梁山幾無農民。第一類人世族、地主、豪紳,主要代表是柴進、盧俊義、晁蓋等人; 第二類文武官吏,押司身份的宋江、教頭身份的林沖等都屬此類;第三類文化知識階層,吳用、蔣敬,蕭讓等就是這類人;第四類道佛信徒、術士技者,公孫勝、安道全應在此類;第五類人頭最雜:土匪、惡霸、流氓、地痞、無賴、小偷都有,純粹底層受壓迫剝削者難見。

說完農民再說起義,梁山泊自家先是「聚義」後又「忠義」,從來就沒有說過起義;替天行道,除暴安良,似乎是為了公平正義,但決不是以反皇上、奪政權為目的或初心。雖然李逵罵過幾句皇上,但幾無響應者,且當即被宋江喝斥叫停。說到底梁山的聚義與起事,只反壞官,不反朝廷,決非正史意義上的農民起義。

特別是宋江上山主事後,首先從組織上設計甚至坑蒙拐騙拉入大批士族官吏,組成了一支以社會中層為骨幹領導力量的隊伍。從思想上洗心清腦、改頭換面,希望有朝一日效力朝廷,回歸正統。從政治上整飭江湖義氣,而推行朝堂忠義,走上了招降納叛的道路。這是宋江及梁山核心集團的共同政治選擇與期望。

至此,宋江集團完成了與朝廷待價而沽、招安成事、謀好前途的組織思想政治準備。但這前途,卻已不是梁山泊起初的路數,而是梁山隊伍走向滅亡的不歸路。宋江有千算,朝廷有一法。平定真正的農民起義方臘時,梁山隊伍必然走向了分崩離析,相當部分人即離隊出走。征方臘期間戰死病亡意外遇難者達82人。

一支曾經豪俠仗義、除暴安良、名震江湖的聚義隊伍,最終成了朝廷鎮壓農民起義的鷹犬與炮灰。殘剩之人宋江、盧俊義均被朝廷剷除,宋江臨了還擔心李逵鬧事,拉其同飲毒酒而亡。魯智深、武松等脫離紅塵,皈佛而終。除朝廷可改造控用而身懷技藝專長者外,余者或還鄉歸原,或遠走海外,消聲匿跡。

這一切源於宋江及其糾集依靠的隊伍並非農民起義隊伍,也從沒發動過旨在推翻當朝封建統治者的起義。梁山的108將,也並非個個英雄好漢。這真是枉費了千年後劉歡唱的《好漢歌》,那句「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一眾江湖義土未上梁山泊時或真當得,聚義忠義後的隊伍還真配不上了。

《水滸傳》作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藝術成就勿需多言,其精彩傳神的人物故事永世流傳。但它確實壓根就不是寫的什麼農民起義。施耐庵老先生倒底想訴說、告知世人什麼,金聖嘆老先生左批右釋是否真正說到了點子上、骨子裡、玄機中,真的難以揣量。但毛澤東「宋江是投降派」這話確是真知灼見。

其實考證者言,史上確有宋江及其屬36名好漢起事,後被官軍剿滅。這施翁所著所述,則此宋江非彼宋江了。個中緣由,確費思量。此可謂:

枉覽詩書耳順年

弗知水滸傳中玄

只看英雄義氣軒

何識好漢膽肝酣

熱血梁山敢造反

寒心聚眾願招安

秉筆施翁寫意閑

翻篇我自費思煩

丁酉正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木寄語 的精彩文章:

TAG:子木寄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