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散文三卷書香歲月《解剖刀的情感溫度與智慧靈光》《致敬王老》《與有情人共享心中軼事》《期待扛鼎》

散文三卷書香歲月《解剖刀的情感溫度與智慧靈光》《致敬王老》《與有情人共享心中軼事》《期待扛鼎》

八十七依然評論解剖刀的情感溫度與智慧靈光

認識夷陵醫院的依然小姐是在2015年的夷陵區作協年終總結會上。當時的作協秘書長劉艷帶過來一位青春貌美的少女,對我說,給你介紹一位徒弟,她叫陳毅然,我們醫院超聲科醫生,擅長散文和評論,現任夷陵醫院杏林文學社社長,你好好帶帶她。

握過手,我說,收徒弟免了,我只是個評論愛好者,文學江湖裘千丈,沒資格當老師,但可以當陪練,做沙袋子,這就加入區文藝評論家協會,今後一起寫評論,參加各種活動。評論家協會正缺少年輕的評論寫手,求之不得。

隨後,互加QQ、微信。她郵來一組散文一組評論,一看就知道受過系統的訓練,基本功紮實,閱讀面寬,思想活躍,情感真實,寫現實寫歷史都信手拈來,妙趣成文,但不是信口開河。唯一缺陷是評論的對象多是知名度很高的成名人物或歷史人物,如果不是特別老道,很難傳播開。我建議她一方面繼續多讀經典名著,充實歷史、哲學、美學、審美心理學、文藝心理學知識,繼續散文、詩歌創作,積累藝術經驗;另一方面儘可能評論本土有影響的作者作品。這樣容易發揮作用,得到認可。

一年多來,她不僅寫散文寫詩,參加月兒灣、夷陵樓、詩友輪流坐莊的詩會和作協組織的筆會,還在夷陵作家群、夷陵詩詞群中發布自己的作品,幾乎每個作品都引起大家的讚賞和討論熱議。去年四月初,還專門請我和詩詞學會林文楷主席一同給杏林文學社講散文和小說創作。同時,她在黃祖明指導下,分管夷陵醫院院刊文學專欄的組稿和編輯。今年3月底和劉雲安共同主持月兒灣詩會非常成功,會後自當主播,錄製播送夷陵作家的優秀作品,成為夷陵文壇第一個有聲平台。春節前後,我主編《夷陵評論》自媒體平台,發布了林文楷、黃榮久、劉艷、陳曉鶯、伍良勝、譚宏清等區內作家的作品,她很快就寫了黃榮久散文評論。我看後覺得很好,要她堅持寫夠三四篇,《夷陵評論》專發一期陳毅然評論。四月初,四篇散文評論就發給了我,人年青,有激情,速度超人地快。

像無影燈下的一把解剖刀,具有熾烈的情感溫度,閃著人類智慧的靈光,這就是依然評論。

依然評論,用情深。對所評的作品,喜歡出自內心,讀一遍讀兩遍還覺不夠,生怕遺漏了作者的苦心。溢於文字,怎麼想怎麼說,毫不做作。帶著愉悅,認真讀作品,本是評論基本功。讀得真讀得深,才能整體把握作品、分析作品,不望文生意,把自己的主觀感受強加給作品;用情深,才能讀出感悟讀出見解,領略作者的藝術匠心。

依然評論,尚自然。行文如水,來去自如,從作品出發,對文本說話,沒有框框套套,不硬生生把作品往自己的先驗假定里裝。而很多初學者拿起冷冰冰的解剖刀就沒一點情感溫度,把作品肢解得面目全非。儘管也口如懸河,甚至妙語連珠,但已不是作品固有經驗的闡述,而成了批評者一廂情願的指鹿為馬。這樣的批評往往誤讀、誤導,作者、讀者都不認同。依然知道評論必須從作品出發、尊重原作、尊重讀者、用良知與作者和文本對話。因而,她的評論,沒有善意抬高,也沒有惡意貶低,總體看是真實可信的。

依然評論,行文雅緻。四篇評論,讀來輕鬆,沒有壓迫感。作品與作者評論,跟學術論文有區別,體裁上屬於述評,不屬於論文,因而不需要板著臉說事,而要像散文一樣敘述、陳述、議論、引述、舉證。評論必須成為可以獨立閱讀的文本,讀者從評論閱讀中獲得審美快感,才能更好發揮作用。尤其是當下,評論者、作者、讀者藉助網路面對面交流,佶結拗牙的評論會遭拒絕。依然的評論好讀,就是一大優勢。

依然評論,視野寬而准。評論譚宏清,她引胡適,又引魯迅。評論劉艷,她聯想到張愛玲,提到劉艷家鄉的故楚遺風。說到黃榮久,便把他和沈從文的風格加以比較。說到林文楷,又把《送祭燈》的結尾與魯迅《社戲》加以對照。這些都是視野寬、準的體現。雖然著墨不多,但給讀者的信息量不少,且非常必要。評論很重要的一個功能,是將文本放到散文創作的洪流中評介,讓讀者在散文史學眼光的引導下,領會文本的藝術貢獻和創作經驗。無疑依然有這種意識,並做了切實的努力。

2017年4月9日

八十八 致敬王老

王老者,夷陵詩人王萬明先生是也。他年逾八旬,作詩二部。《單戀的風》《美在人間》,皆萬餘行敘事長詩,囊八十餘年詩路人生、大千世界。

詩人謝克強說,《單戀的風》為湖北長詩之最也,在展覽與審視、呈現與創造、熔鑄與提煉、借鑒與創新等諸多方面值得有關學者研究。

《美在人間》更屬登頂之作,一萬八千餘行,六支讚歌為序,遙遠的村莊開篇,詩述宜昌城外、西陵峽東北岸七里沖里箐家台、茱家畈、蕾家灣一帶的歷史與現實,凸突茱儒學、茱功耕、茱思源三代人的人生之路和詩意情懷,從而完成《美在人間》的詩意指向。

詩人黃榮久《高天厚土一詩翁》一文,總括了詩人曲折、豐厚的一生及《美在人間》的藝術成就。

詩人覃毓華更以《心與骨排成的詩行》敘述了詩人創作的艱辛,向這位詩歌的苦行僧獻上由衷的敬意。

我與王老交往,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當時我任縣委政研室副主任,他任計劃生育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因工作而相識,因文字而同行。且他是我岳父陳永益青年時的同事,彼此熟悉,我就更有親近感。

他退休後,不打牌,不釣魚,一頭扎進詩歌創作,從西方詩歌經典讀起,提高自己的詩歌素養。他寫作《單戀的風》時,我任區作協主席。見面交流,深為他的精神感動。因我於詩外行,建議他多與區內詩人交往,必要時可請黃世堂、覃毓華等詩人協助文字把關。

出書後,我拜讀再三,心生感佩。一位年逾六旬的老者,其先並未從事詩歌創,十年熬出一部書,誠如張永久心悅誠服地感嘆,看來一個人真想幹事,十年完全可以造就一個人。

更令人感觸的是,他雖以20年青壯歲月承受打擊磨難,心態卻陽光燦爛,充滿正能量,他對人生的摯愛、對故土的眷念、對理想信念的不棄,全從他的詩歌里反映出來。

他還博學多聞,尤其是對西陵峽地區的風土人情、歷史掌故、傳說故事、方言諺語了如指掌,並通過詩歌創作,使這些寶貴財富得以保存、呈現。

有人曾出80萬高價購買《單戀的風》改編的版權,他考慮再三,對我說:「我決定不賣,留給我的子孫,希望他們從中明白許多做人的道理。」拳拳之心,令人感動不已。

擁有兩部長詩的王老,無疑是最富有的人、最成功的人、最值得尊敬的人、最值得寫作界學習的人。他退休後開始創作,歷經20餘年艱辛跋涉,兩次登上長詩創作之頂,為文學寶庫奉獻巨著,為子孫後代、為社會做出榜樣,留下寶貴精神財富。

致敬王老,致敬詩意精神,致敬美好人間。

您就是我們的詩神!

我們希望王老保重身體,安享晚年,健康幸福地活在美好人間。

2017年4月25日

八十九 與有情人共享心中軼事

寫這個題目,是因為作者有一篇散文《曾家灣軼事》。我以為這篇散文可以冠絕他的年展全集,他和我們分享的都是自己心中的軼事。

看到夷陵老彭這個筆名,我就覺得時間快得超乎想像,當年年青、帥氣的他,而今也頭髮斑白,五十而後了;而我則從壯年進入老年,進七十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和他同在縣委機關工作。我任政研室副主任、主任,他任縣委辦科長、副主任。後來我到勞動局任局長,他到小溪塔街辦任書記。工作上自然有不少接觸,可以說彼此知根知底,惺惺相惜。再後來,我提前退休,他任區委常委、區委辦主任,常務副區長,區委副書記,現任宜昌市總工會副主席。

最深刻的印象不是在他擔任領導職務之後,而是在同為文字匠的時段。那時,他是個虛心好學、吃苦耐勞、才華橫溢的年青幹部,在縣委辦主任彭明吉的帶領下,完成了許多超乎想像的文字工作任務,成為聞名遐邇的一支筆。

擔任領導職務後,沒有時間寫作,他又忙裡偷閒愛上攝影,攝出《三峽大壩》《白果樹瀑布》等優秀作品,入選《意寫夷陵》畫冊。

到市直機關工作後,時間相對寬鬆,近年重新提筆進行文學創作,一篇一篇散文、詩歌、小說被炮製出來,並虛心向杜鴻、黃榮久和我等一干老友請教。

他的文學感覺好,人生閱歷豐富,知道該從哪裡入手,一上來就瞄準了心中的往事,為親身經歷的時代作記錄;又有紮實的文字功底,寫的都是自己熟悉的事,感情真摯,毫不做作;並且不受公文體的影響。所以作品一出來就被群內朋友轉發點贊,第一篇小說就在《三峽文學》發表。

本次年展他選發的五篇鄉土新散文,都寄託了濃濃的鄉思之情。寫父親的扁擔、母親與連枷,寄情尤深。兩件簡單的生產工具,貫穿父子母子血脈相連的情感激勵,雖然現已淡出許多年輕人的生活記憶,但對於作者來說,睹物思人,記憶猶新,纏綿反側的是濃濃的親情。寫柳葉青青,是一棵樹與一個人的成長,尤其是山洪襲來,匆匆爬上柳樹保命的情景,到老不會忘記,而柳樹已成為故鄉的代名詞。寫任務豬,為一個時代作注,反應缺糧時代,請人抬豬交任務,走15里才到食品所,卻因不達不到120斤的收購標準,又抬回來重喂的艱難。寫得最好的是曾家灣軼事,這個不大的自認村莊,16戶人家構成一個小社會,彼此隔離不開。作者生於斯,長於斯,往事歷歷在目,悠悠地回憶,悠悠地訴說,一幅幅畫卷依次展開,把我們帶進那個已經遠去的時代,勾起我們的思念和回想。

如果說前四篇還是一事(或一人)一題的輕散文,那麼《曾家灣軼事》顯然進入到多事多人一題的大散文。輕散文為基礎,寫好一事一人,再將多事多人集中於一題,長卷式的大散文就有筋有骨、有血有肉了。一年之內,作者能寫出《曾家灣軼事》這樣長卷式的畫圖,委實不容易。而且,其中的概述、描寫、感嘆轉接都很到位,歷史變遷,命運悲歡,都在其中。二狗子,珍珍,汪友華,孫長笛,個個足以讓我們動容。委實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大散文。這樣厚實的散文應當是散文創作追求的目標。我們應為夷陵老彭紮實的創作態度鼓掌。

2017年9月19日

九十 玖鼎評論 期待扛鼎

朋友玖鼎,本名伍良勝,高中英語教師。教壇執鞭之餘,偏好文學,小說、散文、詩歌、評論、翻譯,樣樣涉獵,成就不俗。中篇《穆老四小傳》,通過並不連貫的生活片段與並貫穿情節的鄉村小人物,將主人公骨子裡的劣根與艱難貧賤中尋求體面生活的內心熱度刻畫得栩栩如生、真實可信。散文長於帶著靈魂行走,記見之美、得之趣、游之樂,既能純美、多情,亦能趣和、悠閑,樸實但靈動。其詩詞創作注重格調與內涵,常從人所忽視的細節中道出心動的感覺。評論嚴謹,學術氛圍濃郁,兼顧理論與實踐、評判與體味,在嚴肅的學院派風格之中,融入個人的創作經驗,使古板的學院派體裁有了靈動生機。

他武漢大學本科畢業,三峽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剛剛步入中年。既有較為紮實的文化功底,又有十多年來的創作經驗,而且年富力強,完全有理由期待他在夷陵區文壇、宜昌市文壇扛起文學評論的大梁,力拔山兮氣蓋河,為地方文學發展做出更大貢獻。從他參加2017作品年展的五篇文學評論中,也不難發現,他已經進入成熟期,完全可以不負眾望擔當這一任務。

玖鼎評論,具有鮮明的文本特色。其一是視野開闊,理論功底紮實。評論不同於讀後感,後者可以想到哪裡說那裡,能說多少是多少,至於是否全面把握了原作的內容,全由知見而定;前者必須總體把握作品,從作品實際達到的水平和貢獻的經驗出發裁定說什麼不說什麼,雖然也可以冠以讀後感形式,卻與非評論的讀後感區別甚大。所以,文學理論水平的高低決定評論家的視野與力度。理論儲備不足,欲寫評論也難。從玖鼎的評論可以讀出他厚實的理論儲備,所以才能從已知的公共經驗出發探知作品的承襲與創新,評判得失;所以既能評價世界知名作品,也能評價普通文友的作品。

其二是善用理論武器,以一器治一文。評林文楷散文選用女性主義角度,以生態女性主義為武器,分析其散文不僅展現了女性的獨立和生命意識,而且蘊含了生態女性主義核心內涵。評論默克多小說《傑克遜的困境》則從默克多本身的哲學思想出發,挖掘其以小說敘事的形式來闡釋自己的哲學觀點和倫理思想的創作意圖,解讀出她對女性話語的超越和對「無我」境界的追求以及對善和美的本質、對藝術本質的思考。評以劉德方為代表的三峽則取榮格原型批評理論,剖析出三峽故事包涵的集體無意識及其原型,指出故事家本人只不過是集體無意識及其原型的工具和代言人。評蘇珊短篇小說《十九號房》則以東方儒學廣義婚姻觀為武器,進行文化比較與對接式的評析,指出蘇珊小說中表達的擇偶觀念、貞操觀念和生育觀念符合儒家的精神觀念。評莫燅珠的詩則以中國審美傳統中的意象學、韻律學為武器,指出詩人筆下的意象鐫刻上了詩人的精神印記,通過意象或華麗或雅緻或豪放的外表,在平仄韻律下翩翩起舞,集古今婉約之大成,意象悠遠,深入骨髓。析「老乾體」詩歌則以生態文化學為武器,分析「老乾體」的淵源、特點及產生的生態文化學原因,指出對老乾體詩歌不能一概否定,應當了解其產生和存在的原因,對其中的積極因素加以肯定。

其三是文本形式嚴謹,中規中矩。其評論總體上遵循學院論文格式及行文風格,標題、提要、結構、分段、引文、注釋均嚴格遵循論文要求。這種學術功夫也是學院派評論基本功之一,看似容易,做起來相當麻煩,包括引文或典故的版本出處都必須準確無誤,才不致於貽誤他人。

其四是貫入個人創作經驗,更貼近創作實際。從文本實際出發選取評論角度還是從掌握的理論出發生搬硬套文本,是學院派評論水平高低的分野。許多不從事創作的評論家往往對創作並無切身體驗,很容易依仗自己的學術功底,強行肢解作品,脫離創作的實際情形和酸甜苦辣,做出毫無生機的遊戲拼盤。幸而玖鼎本就從事創作,多了一重創作者身份,不會發生理論框架強行肢解作品的現象,因而他的評論也更加貼近創作實踐,容易與作者、讀者交融貫通,發揮評論的參照和引導功能。

玖鼎評論,期待扛鼎。相信他不會辜負這一期待。

2017年10月3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孤獨的蛙,寂寞的我,留學的娃,等待的家
吶,你們要的新年斬男妝!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