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朝鮮前,毛主席曾向彭德懷唯一一次求情:讓他去吧!去後卻再也沒有回來
本文系有閑者說歷史原創發表,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取、洗稿。
毛岸英之墓
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除了六十周年大閱兵之外,少不了其他一些總結性的活動,九月十四日,相關機構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百位感動中國人物,其中就有一副非常年輕的面孔,有著一個國人皆知的名字——毛岸英。毛岸英,這三個字,既感動中國,也遺憾中國。
追溯到五十多年前,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帶來聯合國軍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共和國的安全受到了威脅。參不參戰?毛主席很猶豫,儘管很猶豫,可是安全很重要,穩定很重要,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很重要,就算艱難、危險,也不得不去,這是沒辦法的事情,我國很多重要的工業基地、礦產基地都在鴨綠江的輻射範圍,如果任由這樣子下去,這些地方的安全就會受到威脅。
10月13日,毛主席在關於出兵抗美援朝的電報中指出:「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言簡意賅,語氣肯定。最終決定由彭大元帥帶領中國人民志願軍前往朝鮮參戰,抗美援朝,衛我國土。
當時正在北京機器總廠苦心鑽研工廠管理和高等數學微積分的毛岸英聽鎖了立馬就坐不住了,主動向父親提交了申請書,第一個自願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毛主席看兒子積極性如此之高,就同意了。可說到底。毛岸英去朝鮮,還是要告訴彭德懷。毛岸英和毛主席自己都認為,可以通過這次經歷鍛煉鍛煉,磨一磨。
現在我們說讓一個年輕人去磨練磨練,一般都是指那種沒鍛煉過什麼的人,沒經歷過什麼的人,可是在這裡,毛岸英,絕非此類。毛岸英這個人,八歲就跟著母親楊開慧坐過牢,後來在上海流浪街頭,一個人帶著弟弟無依無靠地在上海受了不短時間的苦。終於被找到了,卻又只能遠離祖國前往蘇聯,異國他鄉,後來在衛國戰爭中也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受到了斯大林的嘉獎。
毛岸英與劉思琪劇照
回國後,毛岸英又開始當農民當工人搞土改,可以說沒有過過一天好日子,好不容易熬到了建國後,和相愛的人劉思琪結了婚,新婚沒幾天就自願去參加朝鮮戰爭。毛岸英要去朝鮮,過了毛主席這一關,還得過彭德懷這一關。毛主席和毛岸英、彭德懷專門做到了一起,主席向彭提起這件事情,
對彭德懷說:「我這兒子在工廠了,他想去打仗,交了請戰書,要我批准我沒有這個權力,你是司令員,你看要不要這個兵?」這樣一聽,彭肯定不會同意,戰場太危險了,主席和毛岸英不肯放棄,繼續勸說,毛親自說:「我替岸英向你求個情,你就收下他吧,岸英會講俄語、英語,你到朝鮮,免不了跟蘇聯人、美國人打交道,讓他擔任翻譯工作。同時也讓他作為第一批志願軍戰士,到戰爭中去鍛煉。」
彭德懷最終點頭同意,誰都沒料到,毛岸英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TAG:有閑者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