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孫鶴論書法之五七:王寵《游包山集》

孫鶴論書法之五七:王寵《游包山集》

雅宜《包山》空靈疏宕

王寵(1494—1533),字履仁,後字履吉,號雅宜山人,人稱「王雅宜」。長洲(今蘇州吳縣)人。王寵天資聰穎,少時「為明經試策,宏博奇麗,獨得肯綮,御史按試,輒然舉名,一時聲稱甚藉,隱為三吳之望」。可惜一生仕途不佳,八次應試,皆不第,僅以邑諸生被貢入南京國子監成為一名太學生。王寵為唐寅姻親,其子娶唐女,亦與吳門文化圈執牛耳者文徵明交善,文徵明對於王寵兄弟的騰達寄予厚望,曾為他們寫下「百年有待麟呈瑞,千里欣看雁逐行」的詩句。嘉靖十年辛卯(1531年),王寵游南雍,不幸染病,東歸休養於虞山白雀寺。兩年後卒,僅四十歲。王寵一生幾乎是過著隱居石湖的生活,以詩酒、書畫自適。年輕時受業於與文徵明齊名的蔡羽門下,學習極為刻苦用功,在石湖讀書習字二十年,非探親不進城。也許王寵的天性不善科舉制度之策論,而善自由放縱之藝術,他仕途上的不濟,恰恰贏來了藝術上的豐收。他工詩文書畫,兼擅篆刻,與祝允明、文徵明、陳淳等並列吳門書派四大家。何良俊《四友齋書論》評其書:「衡山之後,書法當以王雅宜為第一。蓋其書本於大令,兼人品高曠,神韻超逸,迥出諸人上。」王寵去世後,弟子朱浚明收集編纂其詩文十卷,於嘉靖十六年刻成《雅宜山人集》。此外,王寵還著有《東泉志》四卷,其散曲作品被收入於《南北宮詞紀》、《吳騷合編》等書中。其傳世書跡較多,有《詩冊》、《雜詩卷》、《千字文》、《古詩十九首》、《李白古風詩卷》等。

王寵書法諸體皆能,以小楷、行、草最為擅長,取法魏晉,浸淫鍾、王,書風端莊古雅。在吳門諸子中,趣味尤高。其早期行草書多不連續,結字出自《閣帖》,書風曠適疏宕,有一種矯矯不群的隱逸之氣。晚年這蕭散跌宕,平易近人,全無早年冷逸孤峭。莫是龍曾說他「晚年行法,飄飄欲仙」,世人評價也都頗高。王寵小楷得力於鍾繇、二王、智永、虞世南等名家,頗有晉人韻味,結字空靈,氣息高古而典雅,有靜逸之趣。在台閣體盛行的明代,超邁特立,備受推崇。他之所以能於吳門書派中超然出塵,重要的原因是學師而不囿於師,在面貌上與文、祝拉開了距離。他清新曠達的書風既表現了吳門書派特有的「士氣」,又不染俗法、混同於一般,故具有特殊的價值。惜其英年早逝,未能使書法藝術走向巔峰。

《游包山集》卷,小楷。縱21.6厘米,橫323.5厘米,上海博物館藏。1520年,王寵26歲游昆陵包山,曾作游詩數首,結為《包山集》。33歲時,應友人補菴居士之索,便用小楷抄錄此卷寄贈,錄詩22首。是卷以韻寫拙,而又「拙中見秀」、「拙中見雅」。字裡行間透出一種空靈、舒朗,疏宕雅拙的韻味。他的朋友文嘉在補菴居士處見到這卷小楷後,稱之為「天才妙絕」。今人熊秉明先生認為:「王寵的楷書最惹眼的特點是筆畫之間的結構脫落,空間侵入字內。批評者也許可以說鬆懈、柔弱,但其長處也正在疏淡、空靈。許多筆畫只寫出一半,筆畫之間不相接搭,似乎筆畫與字體都方在萌生,或者將入雲煙迷離的空間中去。」後人普遍認為《游包山集》是王寵的小楷代表作。

孫鶴,女,河南開封人。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文字學會會員,中國書法協會會員,國家圖書館講座專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山讀書觀經史 的精彩文章:

孫鶴論書法之四八:張雨《登南峰絕頂七言律詩軸》

TAG:深山讀書觀經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