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作文教學研究蘊含的生態理念

作文教學研究蘊含的生態理念

早在上世紀末,黨中央、國務院就提出了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21世紀構建起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在這個大背景下,語文學科也開展了轟轟烈烈、富有成效的改革。本書試對我國近20年的作文教學研究成果進行歸納和梳理,從而找尋其間蘊含豐富的生態理念。當然,作文教學研究可謂是門類眾多、角度不一,因而僅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和經驗進行簡要介紹,以期達到管中窺豹的效果。

一、作文的定義及教學理念

究竟什麼是「作文」?「作文」和「寫作」是一回事兒嗎?作文能和語文等同嗎?教育專家、語文教師、學生,乃至社會公眾都有不同的認識。學術界認為,作文(composition)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從層次上看,作文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從類別上看,其常用文體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寫作又是什麼呢?它是運用語言文字元號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的創造性腦力勞動過程。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過程,寫作活動由「採集—構思—表述」三個主要步驟組成。與專業作家、自由撰稿人的寫作有所不同,我們在語文課程上定位的寫作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按照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要求用書面語言創造文本,以發展和提高自身寫作能力的學習活動,也是檢測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一個重要方式。張港老師認為「作文僅是一種不正常的寫作」,他說,「作文是寫作的一個小類,是寫作的一個屬,作文是學生練習和考試中的一種特殊的寫作。作文是為了達到通常意義的寫作的一種手段,寫作是作文的最終目的,作文只是通往目的地的橋。」「如今的作文,一般是學生按照規定的要求、規定的題材,甚至是規定的題目,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場合,寫出有規定字數的文章」,真正意義上的寫作沒有主題、內容、篇幅等限制,是寫作主體的自由表達。程紅兵老師在《本質論:撥開迷霧返璞歸真——對中學生作文本質的探尋》一文中提出了中學生作文的一般特點為轉化性、實踐性、創造性,中學生作文的本質特性為生命性、學習性。上述專家學者、教學名師對作文的本質認識,其實與我們所提的生態作文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繫,可以說是一脈相承、異曲同工的。

縱觀我國近20年不同層次階段的作文教學理念論述,基本上都強調了以下幾個觀點:一是作文教學應提倡生活本源觀,這充分體現了有生活就有語文、有語文就有生活的觀點,也和文學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創作理論一脈相承;二是作文教學應提倡人文合一的價值觀,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提倡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三是作文教學應提倡豐富多彩、充滿情趣、富於個性化的語言觀,突出了語文教學的基礎性功能;四是作文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其創設寬鬆、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喚醒他們的主體意識和寫作動力;五是作文教學要堅持「以人為本」,作文教學的設計要富於人性化,「作文教學應守住精神家園」;六是作文教學的改革與創新要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緊密聯繫起來。馬正平教授在談語文教學改革時鮮明地指出,「『新概念作文大賽』直接導致2000年版的《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語文教學改革思想的誕生。《大綱》中關於鼓勵學生作文『有創意的表達』的思想,直接來源於『新概念作文大賽』中的『新表達』、『新思維』的作文教學『新概念』」。這一系列作文教學理念的呼喚和踐行其實就是一個對生態作文回歸的追尋過程。

二、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強調

不少語文教師對作文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現實中的作文教學還未能讓學生真正的投入進來。「學生在課堂上苦思冥想,左衝右突,硬憋也只能編織出單調、乾癟、應付老師的應景文章。究其原因,是我們在教學中還存在著陳舊、模糊、錯誤認識,沒有很好地學習和吸收寫作心理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沒有遵循和尊重中學生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廣東湛江師範學院中文系的李斌輝教授在談及學生的心理需求與作文教學時作出了這樣的總結。康華君老師對中學生的作文心理定勢進行了研究,豐富了寫作主體的心理研究;李傑新老師提出在教育活動中,學生主體性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是衡量教育質量的一個標尺;王麗老師認為要注重開發學生的智慧潛能 ,發展學生的主體精神,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益;特級教師趙春鳳在《讓學生的作文靈性飛揚——主體作文教學實驗與研究》一文中提出:「主體作文教學試圖對傳統作文教學進行改造。其主要特徵是以學生主體創作為核心,以生活作文為基礎,創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多維立體教學模式和評價機制,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了學生作文能力。」;這一系列研究都否定了讓學生來適應我們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慣用的作文訓練模式,認為不能停留在「現在的學生真是搞不懂」、「當代學生個個是新新人類,和教師之間存在著不可改變的代溝」等滿腹的牢騷上,而要面對現實,永葆青春朝氣,永存好奇之心,積極探索新途徑,主動尋求新方法。為此,我們眼裡的好作文就是要尊重寫作主體「讓學生寫自己最想寫的」,讓學生在作文中「寫真話,抒真情」,因為語言陳述、表達交流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感,漢代揚雄在《法言·問神》中寫到,「故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 這一強調是符合教育規律的,是符合學生成長的,因而是一種生態的、理性的定位,有利於指導我們的作文教學工作。

三、作文教學的個性化之路

個性突出了對學生的成長關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二條就要求「獨特的感受和真切的體驗」,而第三條則要求「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地表達」,這都是對寫作提出的張揚個性、不斷創新要求。個性源自於生活,我們反對作文與生活相脫離,能有效杜絕胡編亂造的寫作誤區,因為只有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進行加工處理,這樣的升華和提煉才是原滋原味、真情實感的佳作;個性化就是學生能自主寫作,寫真實的文章,寫出的文章有所創新,包括思維的個性化、構思的個性化、語言風格的個性化,真實、創新和自主是作文個性化的基本內涵。張祥老師認為個性主要是指文章中體現出來的作者獨有的個人特色和個人風格,它對於文章寫作是極其重要的。鄒銀權老師撰文指出,語文教師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要尊重學生的寫作方式、表達技巧、寫作風格和語言。孫金海老師對與個性緊密相關的創新精神培養進行了探討,強調了三點:「還學生以心靈的時空,教師自己的思維鬆綁是外促力」,「還學生以時空,開闊學生的視野是內驅力」,「還學生以時空,放任學生的心泉流淌是原動力」。當然在探討個性的同時,雷精華等老師還對要不要題目、文體、評改、課堂進行了思考,這無疑使對作文生態本質進行了理性的思考。

四、信息時代下的作文教學

隨著電腦、網路的普及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推進,對傳統作文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挑戰。電腦寫作、網路文學成為一個新興寫作模式,「電腦寫作」這一概念出現於金振邦教授的研究論文和相關論著中,楊斌老師認為網路對學生作文和作文教學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語文教學通訊》在2004年第4期舉行的專題討論上也將名稱定為「關於網路和作文教學的對話」,由此也可看出主辦者對這一問題的態度。「當學生把『網路』作為生活的重要內容時,要學生的作文不受網路影響,事實上已經是不可能的了。我們的語文教學除了積極適應之外,其實已經別無選擇。」王大亮老師提出,我們要利用信息技術的支持,加強寫作教學:「利用信息資源,豐富生活內容」,「利用信息資源,誘發真情實感」,「利用信息資源,進行綜合寫作」。與此同時,劉能鏞、馬長安合著的《網路語言與語文教學》一書專列「網路語言與寫作教學」一章,認為網路語言對寫作教學有促進作用,是「對個性化寫作的認同」,是「對真實化寫作的倡導」,是「對社會化寫作的倡導」,是「對寫作評價標準單一化的突破」。魯曉霞老師在如何解決網路帶來的困惑時提出了在網路作文教學中注入情感因素,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路語言等,從而消除網路給作文教學帶來的弊端,使網路最大限度地服務於作文教學。這都說明了生態的作文不是再回歸到古代、傳統的教學模式上,而是理性基礎上的變化和進步,唯有如此,才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彭輝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TAG:彭輝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