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成功的《紅海行動》和成功的特種作戰,中間差幾步?

成功的《紅海行動》和成功的特種作戰,中間差幾步?

《紅海行動》,幀察眾里的河馬山貓和養雞這兩天都去看了。近年關於我軍的軍事題材電影越來越多,上映後的褒貶卻不一,那麼這部由於和《戰狼2》均根據撤僑行動改編,導致在上映後經常被一起拿出來比較的五億大製作,究竟誠意如何呢?

觀後共同的感受是,對於討厭在戰爭片里看過多文戲,就要看打打打打的軍迷朋友們來說,這是一部非常解渴、毫無尿點的好電影,買票就是——記得位置別太靠前,儘可能找個舒服的位置;這片看著雖然爽,但全程緊繃的視聽節奏和138分鐘的時長的組合,導致看完之後很可能會出現類似過年吃大魚大肉吃多了之後的疲勞感。

儘管林超賢導演自稱「只打算拍一部這樣的片子,所以把想拍的都拍了」,算是部分解釋了戰鬥場面塞得過於滿坑滿谷的問題,然而這種堆積也導致了片子後半段戰鬥處理相對簡單,沒有給觀眾帶來足夠的釋放感。即使結尾部分用CG再現的中美艦隊南海對峙場面也沒有幫到多少忙,如果能從大力支持本片的海政這個渠道弄到我方當時拍攝的對峙原片該多好?究竟意難平啊。

有這樣質量的實拍鏡頭也行啦

總之儘管類型不同,但從大眾的觀看體驗來說,如果說《戰狼2》這部動作片選擇讓觀眾們在熟悉的好萊塢爆米花大片熱鬧感當中,獲得了更多的國家代入感;那麼《紅海行動》可以說不僅在熱鬧感這個層次上更加高級,在部分戰鬥細節的真實程度上更是做到了新世紀國產戰爭片的里程碑。但也正如您點開這篇文章時候的想法一樣,幀察的老幾位看電影不是光看熱鬧而已。

雖然說小眾的軍迷不可能撐起任何一部電影的票房,但作為軍迷的我們在本文中仍然要說點軍迷對這部電影所延伸出一些問題的看法。這與我們對《空天獵》的無視不同,恰恰因為這是一部我們心甘情願為之貢獻影票錢的出色之作,我們才有了下筆千言的動力——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

儘管架構和故事上仍難免有「超級港式警匪片」之嫌,但《紅海行動》在對戰爭殘酷的體現上尺度堪稱傑出

需要硬碰硬的時候,就是干

前面已經多次提到《戰狼2》。《戰狼2》跳出了以往軍事電影的窠臼,把背景設置在廣袤的非洲大陸;《紅海行動》則基於現實事件把背景放在中東,又有海軍政治工作部的大力支持;《戰狼2》的主角是退役特種兵,有點《使命召喚:黑色行動》系列的味道;而《紅海行動》的主角是整個中國海軍,得是《現代戰爭》了。

之所以拿因為每年推出一部新作,而在遊戲界被俗稱為「年貨」的《使命召喚》作為比方,也是因為電影是一種和遊戲平等的藝術形式。既然是藝術,總是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戲說與演義不可避,而關於本片中所有戰鬥的核心關鍵詞——特種作戰,更是無數新聞報道和文藝作品所津津樂道的。

近年來國內部分影視作品對特種作戰部隊的描寫,已經有了同質化的趨勢

這也很正常,傳媒的本能當然是去尋找爆點——這樣在近乎磨難的訓練選拔中反覆突破自己心理、生理極限的人,與大眾實在不同,值得關注。也不能說這些描述統統不實,特種作戰內容太豐富龐雜了,來自一次報道中的描述最多也只是自己「管中窺豹」所見的「一斑」。

特種作戰,當然是特種兵組成的特種部隊,在關鍵時空節點介入戰場,以奇兵行險著,達成常規作戰力量無法達成的目標。

從純劇情的角度看,絞龍小隊人數越打越少,任務越來越艱巨的幾場戰鬥,將兵行險著這四個字步步推向了極致

什麼是關鍵?

什麼時間和地點可以作為節點?

如何才算奇兵?

如何行險著而不被拆招?

歸納起來兩個點,1——情報;2——支援。

當然也有很多特種兵打硬仗的戰例,他們所接受的訓練,作為正規作戰輕步兵依然是頂尖的;他們的作戰意志,也是因為訓練而非常高昂頑強的,打出漂亮仗並不奇怪。

比如說1968年10月,美軍SOG阿拉巴馬小隊在阿肖谷和北越軍隊正面對抗……主要是因為情報出錯,偵察任務變成與正規軍對抗了。

但是!這得是奇兵險著玩呲了,沒辦法只能硬上了。

說回《紅海行動》。大量外軍先進裝備的運用結合戰鬥場景的設計,使得本片中單兵戰術與裝備的應用精彩紛呈,讓人眼花繚亂,就連諸如狙擊鏡防反光罩等諸多細節,都能讓人感受到製作的誠意。雖說片中沒有展示海特的拿手好戲潛水滲透,但讓海特去城市裡打CQB也是沒問題的。

片中專門解釋了使用外軍槍械的原因,所以它們的突兀性減低不少,增添了蛟龍的「時髦值」,這一點和《湄公河行動》類似

因為海軍特種部隊的日常任務就是登臨搜捕(VBSS),那就是在地板不穩,牆壁處處會跳彈的密閉空間里進行CQB作戰,也就是本片開頭蛟龍們小試牛刀的那場戰鬥,除了最後流彈+跳彈意外導致狙擊手重傷之外完全沒毛病——也算是劇情需要了。

而從單兵和小隊戰術層面,後面那場救援領事館僑民的行動也沒啥大瑕疵。對當地政府軍戰鬥力一般的描述挺寫實的,少量駐館武警面對大量武裝分子時的力不從心讓觀眾也心生緊張,狙擊小組預熱緩慢沒攔住第一輛汽車炸彈,也能用初次配合、比較生疏來解釋,總體可以打高分。

GIF

影片中中國政府對該國現政權領導人的明確保護,是敵對武裝敢於對中國人乃至中國軍人下手的重要原因

一次性無人機,沒搞頭

但之後這場堪稱全片高潮的戰鬥,給人的感覺就不一樣了。

能讓河馬邊看電影邊搖頭的,也著實不多見。畢竟這是海軍政治工作部大力支持的影片,反映的是海軍艦艇部隊和特種部隊作戰,旁人看起來最多是瑕疵,在我眼裡真的讓人難過。從海特和政府軍特種部隊開始乘車機動的時候,事情開始起變化了。

任務是明確的,救援被扣為人質的中國公民鄧梅;然而情報是缺乏的,政府軍特種部隊除了語言優勢之外,並沒有什麼別的長處;支援是不到位的,港口裡孤零零的一艘054A,讓我們知道不可能再次看到巡航導彈作為大國海軍的羽翼騰空而起。

GIF

儘管充當了壯麗背景,但054A能給予蛟龍的支援十分有限

在車隊穿越敵人橫行的危險區域時,特種部隊和艦艇,都應該盡一切可能保障自己的態勢感知能力。特種作戰小隊出發時帶了一整箱子的無人機,從攜帶數量看,這玩意兒就是消耗品——就應該全程放出來跟著車隊走,確保對周邊態勢有著充分了解。

並沒有!這並不是當長航時偵察無人機用的,而是自殺攻擊無人機,戰術價值不過是個「飛雷」罷了。

GIF

戰鬥中,政府軍和我軍一方在情報獲取上始終處於後手

加上政府軍特種部隊在擔心被伏擊時,竟然選擇了停車而不是加速通過的決定,這幾乎為恐怖分子以迫擊炮為重頭戲的伏擊做好了萬全的助攻。

而伏擊過後,政府軍特種部隊損失殆盡,蛟龍小隊技術兵器大量消耗,海特與艦艇本身聯絡並未斷絕。在情報依然匱乏,戰場環境內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我軍的撤僑力量應該考慮提供更多支援了。

儘管戲份不算少,但因為劇情設計等原因,張涵予飾演的艦長很難給予更多支援,更像是個關卡式人物

在影片後來的情節里,出現了一架由054A護衛艦搭載的噴氣式察打一體無人機(屬於香港電影日常出現的奇怪科幻裝備,並不是現實中我軍艦艇搭載的無人機型號),這說明我方的準備是非常周全的。然而這架無人機在開始時並沒有升空。

於是,拯救人質的這場硬仗,就全靠蛟龍小隊自己來打了。

誠然這體現了蛟龍小隊精銳的單兵及小分隊作戰能力,但是這樣真的好么?河馬並沒有說苛求影片應該展示一些未展示的武器裝備與作戰能力。寫到這裡,所提及的小型無人機和艦載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都是電影中撤僑部隊一早就有,並且實際投入使用的裝備。

在中東戰場上,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早已多次證明,有時僅僅依靠情報手段就能幫助地面部隊實現以少勝多

小型無人機遭遇伏擊時沒來得及掏出來充分使用,大部損失也就算了,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直到極後期才頂著沙塵暴強行飛入戰場,沒法「察」多少東西,僅僅發揮了其「打」的一小部分作用,也就無端損失掉了。

如果第一時間運用小型無人機「開視野」,恐怖分子武裝的伏擊就不會這樣成功;而如果及時投入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那麼就不會出現聯絡不暢,乃至因此導致的特戰小隊在恐怖分子營地中被分割包圍各自為戰,戰場態勢感知能力不足,導致機槍手、無線電操作手陣亡的糟糕局面。

分工明確與一專多能的把握

作為特戰小隊的重要組成部分,狙擊小組是左右整個小隊態勢感知能力和決策能力的重要環節——他們往往在距交火最激烈地帶較遠的制高點上,有著更好的觀瞄和通訊設備。在電影開場解救被劫持貨輪的作戰中,狙擊小組在戰鬥打響前協助了隊長進行決策,並且以其射擊作為戰鬥打響的信號,這很科學。緊湊刺激而又血腥真實的戰鬥場面,也為全片開了個好頭。

當然直升機跟在貨輪的後方突然從駕駛樓前冒出來,是個有些瑕疵的設定,如果海盜情緒激動點,突然冒出來的直升機就可能導致人質受到傷害。而鑒於已經出現艦艇伴航喊話要求停船的情況下,直升機應該全程繞船橋飛行,一是威懾、二是偵察、三則是麻痹海盜、四則便於隨時發起攻擊。

精彩刺激的貨輪之戰讓所有觀眾都大呼過癮

後來行動中的狙擊小組,情況就不太一樣了。他們一直作為簡單的直接支援乃至攻擊手段存在——提供情報?並沒有;協助決策?也沒有,只是按照隊長命令佔據制高點提供直接支援……又因為敵方那個實戰經驗豐富的小狙擊手的出現,反狙擊反而成了他們的首要任務,原有對戰友的支援作用也半路斷絕。

一如河馬總是在強調的那樣:狙擊手是團隊中技術最全面,意識最好的成員,其重要之處在於協助乃至直接指揮,不是只要槍法准就行!

以及,能被特種軍警部隊所看重的狙擊手,本人不是不能話多,但是話多的原因一般是性格開朗,並非不停的耍帥裝×——當然,這也算是影片中塑造人物性格,便於觀眾區分幾個隊員的一種方式了。

手持Blaser R93 Tactical狙擊步槍的狙擊手顧順,與觀察手李懂在戰鬥中一起成長

還有個問題,就是狙擊小組與團隊的疏離。他們總是被用於非常特定的目的,並沒有體現特戰小隊成員的一專多能,可以依照任務需要排列組合、形成最大化戰鬥力的優點。比如在深入恐怖分子營地解救人質的戰鬥中,觀察手所擔當的任務(封鎖二層通道),更像個機槍手。而機槍手呢?則作為一線戰鬥人員,把MK46輕機槍當做衝鋒槍用。這種方式並非不可行,但是並沒有發揮人員的最大效能。

使用短突擊步槍高倍瞄準鏡的觀察手,原本應該作為狙擊手的補充,解決狙擊手無暇顧及的、特定的高價值目標。而機槍手更應該佔據較好陣地,提供連續的壓制火力支援……電影里的情況也證明了這一點,觀察手只能協助隊長對房屋的滲透與行動,而缺乏機槍火力支援的小隊,經常被迫面對恐怖分子依靠人數優勢發起的集群衝鋒。

四處補位的徐宏,不僅在解救人質的緊要時刻搶了T-72坦克扭轉乾坤,在之前戰鬥中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順便說一句,片里最能體現特種部隊指揮官思維方式的,反而是杜江飾演的副隊長徐宏。在解救人質的戰前準備中,他對隊長用戰鬥力完全不輸男兵的女機槍手佟莉去換人質的方案不置可否,之後更是同意並在隊長並未點頭的情況下實際執行了用女記者換人質的方案,就是考慮到了手頭這點火力不容再有折損的因素。

而在幾場戰鬥中,徐宏「風騷」的戰場走位也儘可能起到了溝通情況、鼓舞士氣、彌補小隊兵力不足的作用,大家可以仔細觀察或者回憶。相比之下,張譯飾演的隊長反而在這方面有些薄弱了,更多情況下只是一個優秀的突擊隊員,悶頭帶著大家一路殺殺殺殺去也。

作為一名演繹過多位軍人形象的成熟演員,張譯對蛟龍隊長這一角色的把控還有提升空間

最後一戰,僅僅是不好看而已?

說到這種全程戰鬥不息,節奏緊張,毫無尿點的殺殺殺殺,有些朋友比如養雞這樣對電影本身要求高點的,就覺得欠張弛有度,但我覺得依然可行。但還是咱們前面打的那個比方,如果說《戰狼2》是「黑色行動」,許多任務可以由著退伍特種兵自由發揮,《紅海行動》作為「現代戰爭」,就不應該這樣。本該是有組織有紀律令行禁止的特種部隊,卻在後來連續地自由發揮起來了……

特種作戰,並不是很能打的一群特種兵衝上去一頓乒乒乓乓就好的事情,是需要詳盡規劃、謹慎考量的軍事行動。特種兵作為特種作戰的執行者,也要時時刻刻專註於任務本身,一切行動以任務目的為核心。

女記者,作為非戰鬥人員,從一開始就不該帶上——這位女記者作為長時間生存在戰亂區域的人,本身具備一定的生存能力,可謂有勇有謀,但是她畢竟不是戰鬥人員,更不是本來就隸屬於海特小隊的戰鬥人員。本來就是奇兵險著,稍微掉個鏈子就非常非常危險!

這不是說劇情中女記者沒有拖後腿,就認為這種帶上非戰鬥人員執行任務可行,這是違反最基本的特種作戰原則的!如果有閃失,造成一個國家武裝力量寶貴的作戰資產損失,是蛟龍小隊隊長能夠承擔起的責任嗎?

所以最後在機場攔截核材料的劇情,更是河馬完全無法接受,乃至產生極大抵觸情緒的內容。蛟龍小隊在無線電通信員庄宇和機槍手張天德陣亡、醫療兵陸琛和副隊長徐宏重傷退出戰鬥、與後方無法進行有效聯絡,敵情只能靠政府軍不怎麼可靠的情報的情況下,剩下四個人竟然站出來要阻止核材料的交易?!

為了奪取核材料「黃餅」,兵力薄弱的蛟龍在最後一戰中多次落入險境

憑什麼?!為什麼?!

你們的任務是撤僑,解救被扣為人質的中國公民,在承受巨大損失但完成任務之後就應該立即撤離。作為一個有擔當、負責任的大國,在處理核材料這種敏感的問題上更應該考慮到對象國主權,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權威,而不是一個特戰小隊指揮員就能貿然決定的。

如果說《危機13小時》里美國中央情報局麾下特種兵在利比亞殺個七進七出,是激於義憤和血勇,目的始終是救援美國公民的話;那麼《紅海行動》這個橋段,簡直有獨走之嫌。軍隊不是一個自由散漫的地方,正是因為限制了自由,才有了極高的效率,而這一點香港導演一直把握不透。

在早就知道僅靠幾個特戰隊員救不了這個國家的時候,蛟龍的「國際主義」行為還需要更多的合理化解釋

在剩餘特種兵個個挂彩(根據記憶,至少隊長本人就在之前的戰鬥中腿上挨過一發狙擊步槍子彈),戰鬥編製很不完全,完全沒有支援,幾乎沒有情報(只有一張紙),就對擁有包括直升機在內的叛軍加恐怖分子開戰,這已經是拿人民海軍寶貴的作戰資產開極大的玩笑!

當然,依靠戰士們的勇猛和一連串運氣,行動是成功了(比如之前多次出場看似嚇人的骷髏衛隊並沒有發揮啥作用)……但是有沒有想過這樣的後果,這種極端的力量對比下,任務失敗的可能性是極高的。特種隊在失去與上級聯絡的同時擅自行動,那麼一旦失敗,恐怖分子和叛軍把核材料的證據進行偽造,栽贓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特種部隊頭上,誰來負責?!

依靠繳獲的「毒刺」和姍姍來遲的政府軍直升機扳回的戰鬥,畢竟不如鷹擊-18陸攻彈的彈如雨下來得痛快

寫到這裡就該收尾了,雖然已經難免要被很多影迷們認為這是在「黑」。

其實以往說到類似的電影,河馬大多是一副「為什麼要摳細節,大家看的熱熱鬧鬧,開開心心就好」的態度。《紅海行動》讓幀察眾,特別是身為輕武器和戰術控的河馬有這麼多想說的話,反而是因為電影的進步非常大,讓人有了更高的期許。

還是那句話,《紅海行動》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而這部得到人民海軍的大力支持的電影能引起如此熱烈的反響,更是一件從哪個角度都值得慶賀的事情。我們希望內地導演也能夠在這方面不讓香港導演專美於前,創作出更有中國軍人味道的佳作,正因為愛之深,才有了責之切。

當海清飾演的記者問張譯飾演的特戰隊長「8打150怎麼打的時候」,觀影時的我內心深處十分想替他回答:「1950年的垃圾尾島海戰,小小的28噸炮艇『解放』號以1敵20,擊傷旗艦「太和」號護衛艦,打斷國民黨第三艦隊司令齊鴻章手臂;人民海軍前輩們能做到的,我們今天一樣能做到!」

我們相信,《紅海行動》還遠不是當代中國戰爭電影的頂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日悅讀 的精彩文章:

「冰花男孩」:辛酸照片背後的教育現實

TAG:美日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