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錦州」珍藏的這些「年」的記憶

「老錦州」珍藏的這些「年」的記憶

翻閱年俗史料

打開記憶的相冊

追尋飄散在歲月里的「年味」

溫故

是為了更好的知新

讓我們

重新去理解「年」的意義

錦州的「年」曾經這樣過

我們錦州是一個多民族聚集的地方。自古以來,民族文化相互影響、融合,演變出了大同小異,卻又豐富多彩的年俗文化。

春節將近的時候,錦州人家家戶戶打掃庭院,貼窗花掛箋,貼對聯和「福」字。臘月三十,滿族人家還要在院子里豎起6米多高的燈籠桿,桿頂或扎一把松枝,或插一面紅色小旗。天黑點上燈,徹夜不熄。熄了則不吉利。過年從初一到初六,院子里都要紅燈高照。

初一零點後,家長率家人,按曆書所載諸神方位,焚香叩拜,放爆竹,俗稱「接神」。歸來後,把香燭貢品擺於供桌之上。桌上放一個斗,內裝五穀雜糧。鬥上插著天地九佛及財神等像,燒紙箔,點香燭。

叩拜天神與諸神後,全家人坐下來吃餃子,俗稱「揣元寶」。餃子的包法、碼放都有講究。子時煮餃子,家主要吆喝:「小日子起來了嗎?」答:「起來了!起來了!」餃子漂起來比作日子升起來了。餃子里,有的包上銅錢,誰吃到誰就運氣好。

所有這些講究都是希望新的一年有個好光景。然後守歲到天亮,居住集中的人家聚族而拜,先拜祖先,然後以輩為序,向長輩一一叩拜。其次和鄰里人等也要相互拜年,對親近的長輩要行跪拜禮。

「老錦州」相冊里的春節

「二十九蒸饅頭」。老奶奶用筷子頭蘸了朱紅,挨著個地「點饅頭」。最後那一下準會落在圍觀的小淘氣兒的額頭上,點出一個吉祥富貴。

「寫春聯」。過去的春聯可沒有印刷品。春節臨近,在老錦州的街頭,等待「寫春聯」的人們排著長隊,卻都滿臉微笑,一團和氣。

「辦年貨」。相較於現在,當年商品供應不夠豐富。因為供不應求,商店裡買年貨的人總是特別擁擠,沒有個好耐性怕是不行的。

「看春晚」。一直以來,看春晚都是除夕夜的一道必不可少的「大餐」。回憶當年全家人圍坐在黑白電視機前共同觀看晚會的場景,真是其樂融融。

「年夜飯」。那一年的春節,我們的父母衣著簡樸,圍桌而坐。簡單的四道家常菜就是全家人的「年夜飯」。沒有山珍海味卻吃得格外香甜。

錦州人筆下「年」的滋味

「小時候最盼望的就是過年,那種迫切,那種渴望,至今想起來仍是心潮澎湃。年的序曲是從貼春聯和殺年豬開始的。

年三十,終於等到家人聚齊了,年夜飯也開始了,那是一年中最豐盛最快樂最難忘的晚餐。長輩們坐在上首,小輩們一字排開。飯菜一定是全家人最愛吃的,大碗肉、醬河魚、小雞燉蘑菇、各種涼拌菜……蒸、炸、燜、燉樣樣全,撲鼻的菜香伴著酒香,全家人開懷暢飲,喜氣洋洋,那種溫馨場景至今想起仍是心旌搖蕩。」

——劉靜

「過年或許該說是個吃貨的節日......

小時候最喜歡吃的是凍秋梨,雖然外觀黑不溜秋的,還帶著冰碴,要在水中化開,但是味道酸酸甜甜,冰爽可口。又圓又大的冰糖葫蘆是冬天的絕配,過年又怎能少得了它?

壓軸的美食是大年夜的餃子,一家人一起動手,和面、調餡,擀皮、包餡、捏邊。一邊閑話家常,一邊操持美味,當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來的時候,心已融化,眼已濕潤,飄香的味道融入暖暖的親情。多少困頓愁苦此時已飄忽離散,多少流離艱辛此刻已冰消瓦解。久離的人已歸,久候的人已見,久違的年把濃濃的愛緊緊包裹,這是歲月帶給每個人的饋贈。任憑歲月增長,思念綿長,惟此心此境可鑒,此情此意不變!」

——劉妍

「小時候,總感覺一年特別長,尤其是過年,如今回想起來,總有一種綿久的滋味在記憶中蕩漾。那時寒假一放,就盼著臘月初八,感覺過了臘八,年就越來越近,年味也越來越濃了……

曾何幾時,明顯地感覺到「年味兒」越來越淡了......當新一輪春節臨近的時候,那些深藏於心底的記憶便又開始復甦,乃至往往閉上眼睛,就如同回到了過去一樣。我尤其喜歡小時候忙年的儀式感,我歡跳著,奶奶和媽媽忙碌著,這些場景在腦海中仍舊鮮活、歷歷在目。其實不管怎樣過年,過年都意味著團圓,家人能夠歡聚在一起,即使什麼也不做都是最開心的。

面對轉瞬即逝的光陰,我也只能感慨歲月蹉跎。對「年」雖然少了期盼,但春節在心裡依然是最重要的節日。因為這也是中國人延綿不斷的傳統習俗,我們依然敬畏、依然融情、依然歡喜、依然感恩……」

——江寧

圖片由劉滿提供、部分來自網路

編輯:田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錦州晚報 的精彩文章:

立春已至,錦州的春天還在路上

TAG:錦州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