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走進「巴哈伊」教徒的家——行走伊朗之二十五

走進「巴哈伊」教徒的家——行走伊朗之二十五

原上青青草

導遊是博士畢業,大學老師,她考有最高等級的涉外導遊證,可以接待外國遊客。長袍掩不住女人的愛美之心。她悄悄說,受不了包頭巾的封閉!以後要把兒子移民到加拿大。在伊朗"愛國者"心中,她也許是"賣國賊"之類……

在伊朗,導遊和計程車司機都是涉外白領,大學老師和醫生因為學歷比較高,一般會外語,所以兼職當個導遊的情況很常見。據說很多政府公務員都利用業餘時間開出租,賺外快,以彌補家用。伊朗由於長期受美國制裁,經濟不景氣,公務員和老師,醫生工資都不高,生活拮据。

走進"巴哈伊"教徒之家。

巴哈伊是一幫非常注重教育的國際主義者,她們認為天下一家,博愛無國界。

但在伊朗政府眼裡,巴哈伊是「異教徒」。所以,巴哈伊教徒的孩子在伊朗嚴重受歧視,不能進公立學校讀書。

她們的孩子都是在巴哈伊教徒自己組織起來的學校里學習,或者由父母自己教(巴哈伊教徒都是一些學問非常淵博的知識分子)。

巴哈伊教由伊朗人巴侼創立,經巴哈歐拉完善。巴哈伊宣揚「世界乃一國,萬眾皆其民」,號召世界人民大團結,迎接全球性社會的到來。它宣稱全世界所有宗教,包括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本源都是一樣的,造物主只有一個。耶穌,默罕默德,釋迦摩尼都是上帝派來的聖使,他們講課的方法和路徑不一樣,但是天地萬物的運行規律是一樣的。

在伊朗曾有20000多教徒慘遭殺戮,總部被迫遷徙以色列和印度(具體參看拙作《人類文明探源-以色列篇之二十六,二十七》)

在伊朗文化中心參加北歐四國(芬蘭,瑞典,丹麥,挪威)藝術展。

西方外交官們在伊朗的存在,給沉悶的伊朗上層帶去一陣清風。西方人文主義藝術,正在潛移默化影響著伊朗的年輕人。

令人肅然起敬的德國傳教士夫婦。

這對已經退休的德國傳教士夫婦,正在伊朗幫助當地人和當地的基督教徒。德國傳教士夫婦再三交代,不要把他們的照片和活動公開發出去,會給他們造成危險,因為伊朗政府並不怎麼歡迎他們。

在來伊朗之前,他曾在非洲組織當地識字的孩子們翻譯維基百科科普版。他默默以自己熱忱的人道主義情懷,幫助非洲和中東的少年兒童更多了解外面世界,學習科學知識。

我的伊朗游已經過去兩年了,估計他倆已經離開伊朗了。在此特地把他倆的照片發出來以示敬意!希望不要給他們惹麻煩。

在義大利駐伊朗大使館參加歐洲外交官組織的沙龍。在這裡,女人們可以不用戴頭巾,也可以適量喝酒(在伊朗喝酒是犯法的)。

沙龍組織者再三交代不可拍照,會給他們惹麻煩,因為伊朗政府不歡迎他們舉辦此類沙龍。(我的這幾張照片都是偷拍的,希望朋友們不要傳播出去,尤其不要傳回伊朗,以免給別人帶來危險)

義大利大使館(上圖)其實是一座天主教堂。八十年前,伊朗的鐵路是義大利人幫著修的。那個年代,義大利人來修鐵路,建火車站,德國人來辦糖廠,法國人來辦汽車廠,當時的伊朗,是西方人的樂園。

一直到1979年伊斯蘭革命前,伊朗是美國在中東唯一的盟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行天涯 的精彩文章:

當大流士三世遇到亞歷山大——人類文明探源之十三
古老的前絲綢之路——人類文明探源之二十一

TAG:青行天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