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不懂事,脾氣大,不善於溝通,家長怎麼做才能改變他?

孩子不懂事,脾氣大,不善於溝通,家長怎麼做才能改變他?

在「悟空問答」上看到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孩子不懂事,脾氣大,不善於溝通,作為家長怎樣才能改變他?」。以下是我的回答全文。

我的回答可能會令您不滿意,但請您耐心先看一看。看了不喜歡或者不認同,甚至不樂意,您罵幾句也行。我的態度是真誠的,您接受與否,我不強求。

從這個簡短提問中,我看到了家長對孩子的三個不滿:不懂事,脾氣不好,不善於溝通。也看到了家長的一個期望:改變孩子。

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的問題就是孩子的問題,需要做出改變的是孩子。家長對孩子諸多不滿和指責,卻甚少考慮自己的過錯。這個家長的提問,一口氣說了孩子的三個缺點,而且,很顯然,他問的是「我用什麼手段和方法去改變孩子」,而不是「問題出在哪裡?我需要做些什麼,來幫助孩子?」

說實話,作為一名教育從業者,我其實對這樣的家長蠻失望的。因為一般這樣的家長都不太會意識到,孩子出現問題,首先做家長的應該反思自己:「我做了什麼,導致孩子成為現在這樣?」或者,「我沒做什麼,導致孩子成為現在這樣?」

由於提問中沒有說明孩子的年齡,那麼,首先我們來分析和探討一下,不同年齡的孩子,出現這些問題,可能都是些什麼樣的狀況。

第一,孩子3歲以下。3歲以下的孩子,還處於模仿階段,一切都是本能,對人對事沒有惡意,所以,所謂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想讓孩子懂事,有禮貌,能夠和大人溝通,家長首先要做到為人平和,情緒穩定,不打罵孩子,對孩子有耐心,多溝通。在溝通上,孩子此階段的表達能力非常有限,所以,不要強求孩子的表達。如果想增強孩子以後的溝通能力,建議此階段可以從引導孩子對情緒的認知開始,什麼叫傷心,難過,什麼叫嫉妒,悲傷,不安,等等。在此階段,家長對孩子給予的耐心和愛的表達,再多都不嫌多。

第二,孩子3歲以上,10歲以下。此階段的孩子差不多經歷了兩次叛逆期(兩三歲和八九歲),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情感和邏輯體系。在此過程中,孩子通過不斷對外界進行試探,和不斷接收外界的反饋,從而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體系和行為模式。

換言之,孩子不懂事,脾氣大,不善於溝通,這三個問題集於一身,彷彿可以看到一個不快樂易發怒的內向小孩,而這一切,就是在家庭教育環境中逐步被培養和訓練出來的。那麼我很想問問家長,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究竟是得到了多少令他有挫敗感和不快樂的經驗,才讓他變成這樣的呢?

圖片來自網路

在此我僅提出兩種可能:一種是孩子一直受到家人的過度關注和溺愛。請注意,是過度關注。孩子需要自由成長空間,先是模仿,再通過自己的努力實踐,獲得滿足和成就感。被過度關注和溺愛的孩子,經常被各種包辦,被剝奪嘗試的機會,這樣的孩子,非常不容易得到成就感和滿足感。比如,家長一看到小孩子不開心,就主動詢問:"你怎麼了?要不要去公園玩?要不要買個玩具?要不要??"家長替孩子思考了一切,但這一切可能都不是孩子想要的,孩子就會愈加煩躁,發脾氣。孩子在內心會有挫敗感,因為他沒有得到自己思考的機會,反而家長的種種建議,讓他感到更加迷茫,從而對自己對家長都不滿意,表現出來就是,這孩子脾氣越來越大。而且因為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怎麼樣,家長老是替他思考,替他揣測,他的思路被攪得一團糟,沒有清晰的想法,又如何清晰地表達呢?所以家長看到的表象又是,這孩子不善於表達和溝通。

還有一種情況是,家長對待孩子沒有耐心。大部分孩子一開始都是喜歡和大人互動的,但如果他說什麼,大人不愛聽,也不善於傾聽,也沒有耐心去了解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情緒,也很少接納和安慰孩子,甚至對孩子經常斥責,那麼孩子自然就會變得越來越不想跟大人說話和溝通。比如孩子說,爸爸,周末我們去遊樂園吧?爸爸回答的是,你作業寫完了嗎?你上次考試這麼差還老想著玩!你觀察一下孩子是什麼反應呢?他明顯就是被打擊了,悻悻然甚至是惱怒地走開。類似的情況如果每天都發生,孩子得到的都是負面的回應,你可以想像一下,一個天天得到的都是垃圾的孩子,他不是變成垃圾桶是什麼?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總體來說還在塑形期。也就是說,如果家長改變自己對待孩子的習慣,那麼,孩子被糾正回來,是比較容易和來得及的。

針對第一種情況,家長不要包辦,不要太操心孩子,多給孩子一些自己嘗試,自己鍛煉,自己思考的機會,讓孩子多做一些,多承擔一些,多一些自己做主的機會。

針對第二種情況,父母要改變自己的心態,不要對孩子太挑剔,不要設定不合理的標準和要求,把孩子當成孩子,允許他犯錯,少批評,多鼓勵。最重要的是,對孩子多一點耐心,一定要誠誠懇懇地願意聽孩子說話。所有的孩子,都是先得到"被傾聽"的滿足,才會樂於表達的。善於表達,也善於傾聽的孩子,自然就是善於溝通的人。家長的耐心傾聽會帶給孩子很大的鼓舞,但這個傾聽,最重要的是表示理解和接納,而不要給予評判。想一想,你和最要好的朋友聊天,你是否樂於見到,每次你的好朋友都以居高臨下的人生導師的姿態來對待你?偶有一次兩次還能接受吧?如果經常如此呢?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對孩子來說也一樣。

最後,如果孩子的年齡已經至青春期,也就是10到18歲了。那麼恭喜家長,孩子終於成功地被您培養成了離您遠去的人。他今天的樣子是您用過去的所有時光把他打造出來的,所以,您也別責怪孩子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個道理,相信您也懂吧?

青春期的孩子本來就到了脫離父母的最後關鍵時期,這個時候的孩子,一向乖巧懂事的都會因為生理和心理的雙重變化,而變得與以往不同,因為他們要證明自己的獨立,要爭取自己的獨立權力,他們第一要脫離的,就是對父母的依賴和被父母的掌控。這不是他們有意識的,而是天生的,就像嬰兒生下來就會尋找媽媽的乳房去吮吸乳汁一樣,是人力不可控的。所以,對待這個時期的孩子,父母應該給予更多的理解,支持和放手。

如果這個時候家長覺得孩子的種種行為都令自己不滿,那麼,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孩子的正常行為,但在父母眼裡被放大了,變成了錯誤行為。

比如說孩子不善於溝通,青春期的孩子可能跟父母長輩不善於溝通,他們也不樂意跟家長溝通,但是這個階段對他們來說,朋友是第一位的,只要他有自己的朋友圈,跟朋友相處和睦親密,那這個問題就只是家長眼中的問題,實際上不是問題。

再比如說孩子不懂事,可能家長的期許是孩子應該懂得社會上的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但是這個階段的孩子本來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這是他們這個年齡段的特徵,所以家長也不必過慮。

再比如說孩子脾氣大,可能孩子小時候不是這樣的,就是到了青春期變得對父母特別的不耐煩,言語行為上容易煩躁甚至暴躁,那麼家長是否了解青春期的孩子,激素和荷爾蒙的分泌旺盛,本身就會給孩子帶來這樣的情緒變化呢?

所以,青春期孩子的家長,您可能需要去多增加一些對於青春期特殊性的認知,對孩子不要一味盲目苛責。

圖片來自網路

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孩子真的已經被教育壞了。如同我前言所述,根源在於家長自己,不在於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相處和溝通,難度本來就有所增加,更何況這個時期的孩子,各方面都在逐漸定型。那麼,對於這樣的家長,我能提出的建議就是,立即改變您自己的言語行為習慣,對孩子給予更多的理解關懷和耐心。雖然說這個時候的改變可能略微遲了一點,但還有機會。但是,您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大的毅力,更艱苦的與您自我的抗爭。

總之,對孩子,多一些理解就多一份和諧,多一些尊重就多一份溫暖。不論對哪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都適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繪本故事:「小腳鴨成長保護小繪本」系列之《脾氣大的寵物》
開國中將脾氣十分火爆,連陳毅都不放在眼裡,敢拍著桌子跟陳毅理論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