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為官,決不可戳到皇上的痛處
說起清朝的官員洪亮吉。很有意思。他不算什麼高官,在歷史上的記載卻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祖籍安徽歙縣,生於江蘇陽湖【今天的常州】。他很有才華,卻命運多舛。年幼喪父,苦讀詩書,蒙上天垂愛,乾隆55年,44歲時方獲取進士功名,任職翰林院編修,充國史館編纂官。與大詩人張問陶齊名,合稱張洪。尤其被貶後作品《治平論》,迄今有著極高的價值。
人若交好運,神鬼難擋。洪亮吉不僅當上了官,後來還被委任為皇上曾孫的老師,這是何等的榮耀,是飛黃騰達的前奏。要知道,那個時候,能在宰相府做個看門的奴才,都讓人羨慕呢。偏偏,這洪亮吉就是死心眼,不知道好歹。不感謝我主隆恩罷了,還非得哪壺不開提哪壺,凈是往皇上的痛處上戳。結果,惹得嘉慶帝龍顏大怒,直接發配到伊犁充軍。
這痛處與和珅還有著關係。嘉慶接班後不久,太上皇乾隆駕崩。嘉慶立刻對和珅這個大貪官展開調查,充實了國庫,贏取了民心。同時,還下詔說,有意見儘管提,只要有利於國家的興旺發展。可是,不知道他怎麼考慮的,殺和珅的同時,還啟用和珅的死黨吳省蘭。這讓洪亮吉感覺不爽,當下上奏指出,這樣的用人方式不妥,不能稱得上明智。之所以有奸佞和珅,是因為朝廷綱紀鬆弛。皇上應該改革圖新,嚴懲營私舞弊的行為,並完善制度,從骨子裡杜絕這樣的現象。
洪亮吉為人耿直,完全不考慮這樣做的後果。本來他級別就不夠高,壓根沒有單獨上奏的資格,奏摺還是通過軍機大臣成親王永瑆轉交的。如果口稱吾皇萬歲尚可,現在反而是挑皇上的刺,且言辭鑿鑿,不懂得委婉,那還了得。不給你點顏色看看,真的不知道馬王爺幾隻眼。從此,洪亮吉的好日子算是走到頭了。念在他曾在太上皇跟前伺候過,嘉慶最終還是格外開恩,給他留個小命。
或許,有人說,這嘉慶還是挺有人情味的。其實,充軍伊犁真的是生不如死。那時的新疆是什麼地方啊,不毛之地,天寒地凍。要知道,伊犁之所以成為發配點,那可是乾隆欽點的地方。而且,還特意規定,對遣送到這裡的犯人更加嚴管,詔曰,倘贍恂情面,任其置產娶妻,則伊等反得晏然安處,與無罪何異?至其遣發日久,不得歸籍,或妄作詩詞,編選誹言,或不安本分生事,及潛行逃走者,一面奏聞,一面正法,不得稍事姑容。
竊以為,真正的原因還是嘉慶要為自己留條後路。畢竟,是自己倡議廣開言路,臣民皆可。現在剛開始實施,就把提意見的人殺頭,顯得自己太小家子氣了。基於此,時任伊犁將軍正好進京述職,為了表現自己,他暗自揣摩聖意,向皇帝表忠心說,自己可以製造個意外讓洪亮吉消失。這下,嘉慶怒不可遏,把他的言論公佈於眾,弄得里外不是人。真是沒害別人卻害了自己。
能當皇上的,自然有過人之處,畢竟,這世上沒有多少的阿斗。嘉慶作為主子,對洪亮吉的秉性那是相當的了解。所以,特意強調,充軍的路上,不準洪亮吉作詩和飲酒。洪亮吉當然明白其中的含意,所以剛上路時,不寫不飲。因為他為官口碑不錯,押解人員也不至於太刁難他。直到出了嘉峪關,他實在忍不住,還是創作,但內容卻全部為山水遊記。
巧合的是,洪亮吉被發配後,來年,京城突遇旱天。即便偶遇陰雲密布,雨水卻降不下來。擱到現在可能不算回事,弄些乾冰直接大炮揍上天,傾盆大雨就會從天而落。當時呢,只能靠傳統的焚香禱告,求龍王開恩。為了表示虔誠,嘉慶皇帝親自全程參與。他認為,自己貴為天子之身,人定勝天,肯定能圓滿的完成任務。
可是,老天根本不給他這個面子,旱天依舊持續,甚至有蔓延的跡象。怎麼辦,嘉慶又聽取方士的建議,對監獄裡關押的那些不算大事的犯人進行特赦。就是這個時候,嘉慶再次看到了洪亮吉的奏摺。畢竟時間久了,氣也消下去了,現如今能耐心的看下去。看完後,嘉慶內心升起了愧疚。立刻下旨,釋放洪亮吉,還發自肺腑的說,洪亮吉的奏摺可以「啟沃朕心」。
不管怎麼說,聖旨頒發後,不單洪亮吉萬事大吉,大雨也開始降落,有效的緩解了旱情,君臣和百姓奔走慶賀。按常理,到了這個份上,總得給洪亮吉個說法吧?可是,嘉慶彷彿忘記了這件事,沒有任何的表示。沒有給洪亮吉官復原職,甚至連基本的慰問都取消了。當然,沒有人再敢輕易提及,都怕引火燒身,遭遇殺頭或者同樣發配到伊犁去。
現在回頭看,用跌宕起伏來描述洪亮吉的人生還是相當符合的,他也算是生不逢時。從他出事後,曾經顯赫的大清王朝開始徹底走向衰退。因為大部分官員都學精明了,為官,絕對不能去戳皇上的痛處啊。對於朝政睜眼閉眼,漠然置之。就算上奏,專挑皇上愛聽的,皇上不高興的,隻字不提,哪怕兵臨城下。大不了,改朝換代就是。嗚呼哀哉。{文/孫新合}
※胡雪岩的沒落,是當時中國社會的縮影
※內蒙古赤峰吃頓殺豬菜,彷彿回到童年
TAG:微言微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