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貢布里希《寫給孩子的世界史》:獻詞與前言

貢布里希《寫給孩子的世界史》:獻詞與前言

貢布里希《寫給孩子的世界史》

——獻詞與前言

本篇目錄

一、翻譯說明

二、獻詞

三、前言

翻譯說明

所據版本

德文原版

Ernst H. Gombrich,Eine kurze Weltgeschichte für junge Leser, K?ln: Dumont Verlag, 2004 (Vorwort von Leonie Gombrich, 8. Aufl., 2017).[恩斯特·貢布里希:《寫給年輕讀者的世界簡史》,科隆:杜蒙出版社2004年新版、2017年第8次印刷,由萊奧妮·貢布里希撰寫前言]。

英文譯本

Ernst H. Gombrich,A Little History of the World, trans. by Caroline Mustill, New Haven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3 (illustrated edition).[恩斯特·貢布里希:《世界簡史》,卡洛琳·馬斯蒂爾英譯,紐黑文與倫敦:耶魯大學出版社2013年彩圖版]

內容說明

以下的「前言」部分我據德文原版譯出後,又根據該書2013年的彩圖英譯版翻譯,並將譯出的兩者融合起來。兩個版本在表述上略有差異的部分,最後都以德文版為準;而德文版中不夠詳細的部分,則由英譯本補足。

因此,以下顯示灰色字體的內容,就是英譯本前言比德文版前言多出的部分,敬請讀者留意。

推送中所附插圖,大部分就是取自該彩圖英譯本;另一部分則是我自己截圖或拍攝的。

中德對照

德語朗誦由芒果瓔與西瓜然合作獻聲,所據版本為德文原版,即德國杜蒙出版社2004年新版、2017年第8次印刷的版本。

前言部分的德文朗誦:芒果瓔+西瓜然(點擊可聽)

獻詞

Für Ilse

Wie du stets Dir』s angeh?rt

Also stets Dir』s angeh?rt

Wien, Oktober 1935

London, Februar 1998

獻給伊爾澤

正如你一直聆聽它

它也會永遠屬於你

維也納,1935年10月

倫敦,1998年2月

貢布里希,約1935年

前言

[奧]萊奧妮·貢布里希著

西瓜然譯

芒果瓔校

我爺爺恩斯特·貢布里希最廣為人知的身份是藝術史學家,他通常不是給孩子寫書的。而且,他在大學的專業也不是歷史(Geschichte),而是藝術史(Kunstgeschichte)。因此,當他的第一本書,也就是這本《寫給孩子的世界史》(Eine kurze Weltgeschichtefür junge Leser),在多年以後還能在世界各地擁有眾多讀者,便讓他越發驚喜了。

除了許多重要的學術著作,他那本很受歡迎的藝術史導論——《藝術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讓他被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讀者所熟知。然而,要是沒有這本世界簡史,《藝術的故事》也就永遠不會被寫出來。

要了解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以及為什麼作為他首部作品的本書儘管早已被譯成十八種語言,卻直到現在才出版英譯本,我們就需要從1935年的維也納說起。

那時,我爺爺還是個年輕人,而且面臨很大的時間壓力。後來他覺得,正是這兩種因素共同促成了這一經久不衰的成果。然而,如果沒有諸多偶然同時發生在1935年的維也納的話,這本小書也就永遠不會被寫出來。

本書是這樣誕生的——

我爺爺在維也納大學博士畢業後沒有工作,而且,想在那樣的經濟困難時期馬上找到一個職位的機會也很渺茫。這時,一位跟他要好的年輕出版社編輯找到他,問他有沒有興趣看一本寫給孩子的英語歷史書,如果他願意的話可以把它翻譯成德語。這本書是由他倆在倫敦學醫的一位共同好友所推薦,原本是準備納入到「孩子的知識寶庫」(Wissenschaft für Kinder)這一系列出版的。

我爺爺對這本小冊子並未留下深刻印象,於是他就對這位後來在英國創立了「泰晤士與赫德遜出版社」(Thames & Hudson)的出版人瓦爾特·諾依拉特(Walter Neurath)說,這本書不值得翻譯。「我覺得,我能寫出一本更好的。」他還說。因此諾伊特拉就讓我爺爺給他寫一章看看。

Thames & Hudson出版社

碰巧他那時正處在撰寫博士論文的最後階段,並正和某個朋友的女兒保持聯繫。小女孩兒想知道,他整天都在忙些什麼。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向她解釋自己博士論文的主題,這給我爺爺帶來很大樂趣。另外,就像他後來說的,那會兒他已經對學術寫作——這個他在大學期間花了很大功夫去學的東西——感到有點厭煩了。他堅信,用簡明的語言而非複雜的專業概念向聰明的孩子解釋清楚絕大多數事物,這是可以做到的。因此,他寫下了關於騎士時代的生動一章,並把它寄給了諾依拉特。諾依拉特對此非常滿意,但卻補上了一句:「為了能讓這本書按計划出版,我需要在六周內拿到完整的手稿。」

我爺爺很不確定自己能否完成這個任務,但這項挑戰對他非常有吸引力,所以他就答應試一試。首先,他迅速列出本書大綱,然後決定要寫哪些世界史上的事件:他直截了當地問自己,過去的哪些事件影響了絕大多數人的生活,以及對其中的哪些事件人們至今還記憶猶新。接著,他就開始每天寫一章。早上,他會把能在父母房間里找到的所有關於當天要寫的主題的書都讀完,同時也會參考大百科全書。下午,他去到圖書館,在那裡閱讀儘可能多的關於那個時代的文獻,為的是讓他寫的內容更可靠。晚上,則是留給寫作的。只有周日是例外——然而要說明這一點,現在我必須先介紹一下我的奶奶。

伊爾澤·黑勒(Ilse Heller)——這是我奶奶當時的名字——她從波西米亞來到維也納差不多是在那五年前,目的是在此繼續她的鋼琴學業。很快,她就被萊奧妮·貢布里希(Leonie Gombrich)——我的名字就是隨她取的——收為學生。這樣,伊爾澤·黑勒就在遇見她未來的丈夫之前先認識了她未來的婆婆。沒錯,萊奧妮撮合這兩個人認識,並慫恿我爺爺帶著她的新學生參觀維也納的博物館和名勝古迹。1935年,周末結伴出行早已成了讓他們彼此互生愛意的例行活動——第二年他倆就結婚了。某個周日,他們漫步在維也納森林裡,在休息期間——「也許我們就坐在灑滿陽光的草地上,或是坐在一棵倒下的樹榦上,」我奶奶回憶道——這時,我爺爺從他的上衣口袋裡掏出一小疊紙,問她:「我能給你念點兒東西嗎?」

貢布里希在1935年

「他一讀出來確實就好多了。你知道嗎,」如今我奶奶說,「那個時候,看他的手稿就已經挺費勁了。」

這個念出來的「東西」,當然就是這本《世界簡史》(Kurze Weltgeschichte)了。很顯然,我奶奶喜歡她所聽到的東西,於是這一朗讀節目就在接下來的幾周里持續了下去,直到本書寫完:我爺爺按時把手稿寄給了瓦爾特·諾依拉特。如果你大聲朗讀其中的段落,就能夠感受到,這個朗讀節目以一種多麼美妙的方式奠定了本書的基調。從獻詞也可以猜到,我爺爺是多麼珍視這段時光。書中的插圖是由先前的一位馬術老師畫的,每幅畫五先令。我爺爺總是樂於指出,插圖裡的許多馬要比人畫的好多了。

本書在1936年出版後立即受到好評,書評人都以為我爺爺肯定是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很快,這本書就被譯成了五種語言,但那會兒我爺爺奶奶已經在英國了,後來也一直生活在那裡。不久,納粹就禁了這本書,不是出於反猶的原因,而是因為他們覺得這本書的觀點太和平主義了。

儘管如此,種子已經播下了。撇開顧慮,我爺爺最終還是接受了一項後續的委託,這一次的主題是藝術史(art history),於是就有了《藝術的故事》——它不是寫給孩子的,因為我爺爺曾說:「藝術史不是孩子們的話題」——而是為稍稍年長的讀者而寫的。該書自1950年面世以來就被不斷地再版,並持續在三十多個國家裡擁有新讀者。

《藝術的故事》中譯本2015年新版封面

然而,作為這部著名藝術史姊妹篇的初版《世界簡史》,卻一直躺在倫敦北部的一個抽屜里。不過,這還不是這本《世界簡史》的結局。戰爭結束的幾年後,我爺爺順利地拿回了這本書的版權,然而,他在寫這本小書時所經歷過的那個世界,已經離他遠去。許多年過去了,這本小書一直無人問津,直到他在30多年後收到來自杜蒙出版社(Dumont Verlag)的再版意向。於是在1985年,本書出版了第二個德文版,並增加了一個新的終章。

再一次地,我爺爺對這本書的成功以及隨之而來的諸多譯本感到高興。他熱情地為不同國家的讀者量身編排不同的版本,並總是非常專心地聽取各位譯者的建議。但是,對一個譯本的出版,他始終表示反對。除了這本《世界簡史》,我爺爺所有的書都是用英語寫的。所以,如果這本《世界簡史》要有一個英譯本的話,他堅持親自來完成。儘管他不斷受人請求,但十年來他一直沒有動筆。之所以拒絕,不僅是因為他有太多事要忙了,而且也因為他發現,用英語寫出來的歷史書總是只圍繞著英國的國王和女王——那些說英語的孩子們到底能不能接受以歐洲的視角來開始他們的歷史之旅呢?

直到20世紀90年代發生了一系列事件,歐盟的意義也越發重要,再加上我奶奶巧妙的鼓勵,他才相信,這些孩子可能會對這本小書感興趣。

於是,在漫長而充實一生的最後,我爺爺著手將他的第一本書譯成英語。

就在開始後不久,他略帶驚喜地悄悄對我說:「我又重讀了一遍我的世界小史(Kleine Weltgeschichte),這裡頭確實藏著不少東西。你知道嘛,我真覺得它挺好!」當然,他也做了一些修訂。他對史前人類那一章添加了新的資料,並拜託他作為早期佛教專家的兒子——也就是我爸爸——完善了第十章。

貢布里希與他的孫子卡爾、孫女萊奧妮,1972年

此外,他的助手卡洛琳·馬斯蒂爾(Caroline Mustill)還幫忙修訂了關於中國歷史的那幾節。值得慶幸的是,卡洛琳曾和他如此緊密地一起工作——當他在2001年以92歲高齡去世時,他還一直都在從事本書的英譯工作。帶著我爺爺的這份祈禱,卡洛琳最終精心且漂亮地完成了這項艱巨的任務。當然,其中部分內容的修訂沒有我爺爺肯定是無法再完成了:我們知道,他想要增寫關於莎士比亞、《權利法案》(Bill of Rights)這幾章;此外毫無疑問地是,他也會進行相應的擴寫,比如他曾以較短篇幅論述的英國內戰(English Civil War)以及議會民主制的誕生——畢竟,這些內容對於曾是維也納畢業生的他來說,遠沒有對後來成為英國公民的他這麼重要。但是,他到底想要怎樣講述這些故事,我們最終不得而知。至於他沒有親自修訂的部分,則早已在不同國家成千上萬的讀者那裡得到認可了。

2013年彩圖英譯本封面

無論如何,修訂也許不是重點。真正重要的是他那有目共睹的信念:追溯歷史,實際上不僅如此,所有的學習都應該是充滿樂趣的探索。在耶魯大學出版社於2005年出版該書的第一個英文版後,很快地,他的英語讀者顯然非常樂於分享他那股對知識的熱情。隨著這一新彩圖版的出版,我可以想像到,當他看到在這一探索過程中又增添了一道視覺盛宴時,會有多麼開心。

現在,應該讓他來說最後的話了:「我想強調的是,」幾年前,他在土耳其語版的前言中寫道:「本書不是、也從來不想取代那些在學校里被完全用作不同目的的歷史教材。我希望,我的讀者都能放輕鬆,跟隨歷史的腳步,而不用去做筆記、記名字和背年份。我保證,我不會拿這些去考你們的。」

本文主要圖片來源:彩圖英譯本

煥然出品

如果你喜歡

這篇小文章

請不要手軟

主頁君個人簡介

昵稱西瓜然,本名張煥然,男,1992年3月生,2011~2017年就讀於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完成六年本碩連讀,目前德國波恩大學LL.M在讀(民法方向)。曾以446分通過國家司法考試(2014年),獲第十五屆「江平民商法獎學金」(第一名)。興趣愛好:音樂、電影、乒乓、美食,業餘研究:民法、法學方法論、法學學習方法。

GIF

點擊進入〖知古通今〗專題文章

西瓜然

2分22秒前

「知古通今」欄目下期預告:

貢布里希《世界簡史》:「從前……」

歡迎關注!

在傑然不瞳丨看嶄新視界

投稿、轉載、交流,請發至:

免費下載本篇「中德對照」,密碼kq4j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傑然不瞳 的精彩文章:

TAG:傑然不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