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人為何要修建萬里長城?

古代人為何要修建萬里長城?

在春秋戰國的時候,秦國燕國趙國都有自己長城,主要是抵禦各國的侵略和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侵犯,就派大將蒙恬帶領30萬軍隊,在全國範圍內徵集幾十萬青壯勞力,用了十年時間,把秦國燕國趙國的長城修築了西起甘肅臨洮、東至遼東的長城。這座長城橫貫當時秦朝的北方邊境,全長近1萬里。到了西漢初期,匈奴趁著中原地區連年戰亂,大舉進犯。漢武帝即位後,派大將衛青、霍去病打退了匈奴的進攻。隨後,修復了秦朝修建的舊長城,並且將長城從西部的臨洮向西北延伸到了玉門關。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防止北部蒙古族的進犯,又派大將軍徐達監修擴建長城。經過秦、漢、明幾代的修建,歷時幾千年造就了世界著名的萬里長城。長城始建於周朝。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是最早的關於長城的典故。早在公元前7世紀的春秋時代,楚國最早修築了防禦別國入侵的"楚方城"揭開了中國歷史上記載的長城修建的帷幕。戰國時期,齊、魏、趙、秦、燕和中山等國也相繼修建了"諸侯互防長城"。其中,秦、趙、燕三國和北方強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鄰,在修築諸侯互防長城同時,又在北部修築了"拒胡長城"。以後歷代君王幾乎都加固增修長城。秦統一後,廢棄了隔離各國的長城,將秦、趙、燕北部邊境的長城連接起來,並加以擴展和修繕,第一次形成了一條西起臨洮,東至遼東萬餘華里的長城,萬里長城由此出現。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占當時全國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漢朝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以抵禦北方匈奴的侵襲。從漢文帝到漢宣帝,築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鴨綠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的長城。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艱難。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歷史達2000多年,今天所指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明朝在「外邊」長城之外,還修築了「內邊」長城和「內三關」長城。「內邊」長城以北齊所築為基礎,起自內蒙古與山西交界處的偏關以西,東行經雁門關、平型諸關入河北,然後向東北,經來源、房山、昌平諸縣,直達居庸關,然後又由北向東,至懷柔的四海關、與「外邊」長城相接,以紫荊關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內三關」長城在很多地方和「內邊」長城並行,有些地方兩城相隔僅數十里。除此以外,還修築了大量的「重城」。雁門關一帶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有10萬里以上。其中秦、漢、明3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中國新疆、甘肅、寧夏、陝西、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山東、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區都有古長城、烽火台的遺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有點閑 的精彩文章:

TAG:娛樂有點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