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文,真情實感就是一種深度,這在說假話成風的作文時代尤顯可貴
獨具人氣的語文雜誌
閱讀明星大PK作文門診愛讀書的語文老師
名師教你寫作文素材庫&新書架
有學生問:真情實感是一種深度嗎?
我說:你為什麼問這個問題啊?
學生說:我們老師說我的作文有真情實感,但缺乏深度。
對於作文教學,我想這個問題恐怕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一些學生和老師心裡,也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真情實感有深度嗎?為什麼有時候文章有真情實感,卻缺乏深度?
何郁 北京市朝陽區教研中心
先說真情實感有沒有深度。
毫無疑問,真情實感是一種深度。撇開寫作的角度不說,我們把真情實感放到歷史的長河中去打量,就會驚奇地發現,原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喜怒哀樂,實在是最直接地表達了人性,最直接地反映了人的感受,最直接地彰顯了人的生命色彩。
有這樣一個故事。
唐代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賀知章在京城長安遇見李白,一時喜不自勝,驚呼道:李先生是謫仙人也!於是邀李白同到酒肆喝酒。因為走得急,忘了帶酒錢,於是解下身上象徵官品級別的金龜充作酒錢。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金龜換酒」的故事。
賀知章和李白是一見如故,也可以說是意氣相投。是的,生活中常常有一種人天然地就喜歡另一種人,一經相見,馬上引為同道,並且因為愛好相近、性情相投而成為至交。
賀知章在見到李白的一剎那所表現出的喜悅和快樂,不就是賀知章最直接的人性的流露、最直接的生命特徵的反映嗎?這個故事現在已過去一千多年了,我們今天讀來,仍然動容,這就是真情實感的魅力。
作為人,流露真性情,表達真感受,常常能構成無限的人格魅力。
李白和賀知章是如此,魏晉人更是如此。魏晉人在性情方面,是最逼近「真情實感」的,他們常常給我們帶來驚世駭俗的表現,但細細一想,又覺得在情理之中——人,原本應該如此。
有些人即便沒有佳作傳世,光是故事也足以流傳千古。
王子猷月夜訪戴,興高而去,興盡而返,即便是到了門下,也可以不見,他憑的是自己的一份興緻,跟見不見人完全沒有關係,這是多麼瀟洒!
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婿王濟去世了,許多朋友都去參加追悼會,最後來的是一位名士,叫孫楚。孫楚先是大哭了一場,然後說,王濟啊王濟,你老兄生前喜歡聽驢叫,今天我就學一回驢叫為你送行吧。說罷便在追悼會上大聲學起了驢叫。參加追悼會的一些朋友都笑了,孫楚說:王濟啊王濟,老天爺這是怎麼回事啊,居然讓這幫人活著,而讓你死了?率真的性情多麼叫人羨慕!
魏晉人也好,唐朝人也好,只要是表達了真性情,就仍能在我們心頭激起陣陣漣漪。這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真人能打動人,那麼作文呢?寫真性情也能打動人!
那為什麼抒寫了真切的感受,有時候卻顯得沒有深度呢?這就要問一問你表達的到底是不是真感受,你又是如何來表達這一份真感受的。
同樣是寫「孝」,我們讀一下這樣的句子:
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在對比中,作者李密把祖母的病情寫得是那樣「朝不慮夕」,把自己與祖母須臾不可分離的意願寫得是那樣充分,我們又怎能不為他的至誠至孝所打動?
同樣是寫「忠」,當我們讀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我們也一定會為諸葛亮的忠心所折服。
同樣是寫「親親之愛」,「嗚呼!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於共居,歿不能撫汝以盡哀,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韓愈與韓老成雖然是叔侄關係,卻情同手足,「兩世一身,形單影隻」,韓愈完全是一邊哭泣一邊傾訴,這樣的文字又怎能不讓我們悲痛欲絕?
要說《出師表》《陳情表》和《祭十二郎文》這三篇文章有多麼深刻的思想,可能談不上,但這三篇文章足以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一席之地,其原因恐怕就在於他們表達的是真情實感。
所以,蘇軾說,「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必不友。」真情實感不僅是做人的聚焦點,也是好文章的試金石。
《不能忽視的愛》
琚京蒙
在我看來,母愛是生活中最熟悉的親情,也因為太過熟悉,所以很多時候,母愛也是生活中最容易被忽視的親情。
我一直覺得母親很啰嗦。
每天早晨,我剛洗漱完,母親就已買回早點。若是冬天,寒氣常常會模糊她的眼鏡片,她從鏡片上方看著我——看我不慌不忙的樣子,她總是重複著那句老話:抓緊點,要遲到啦!我依舊是不慌不忙。倒不是有意氣她,實在是早上起來有點慵懶,快不了。母親又從廚房端出牛奶,看著我坐下來慢慢地喝,便又丟下一句:吃快點,要遲到啦!才去匆忙洗漱。
你說母親是不是有點啰嗦,難道她不說,我就做不好這些事情嗎?
然而,一件極細小的事,卻讓我徹底改變了對母親啰嗦的看法。
上學期,我們周六補課,在一個很偏僻的地方。冬天天亮得晚,但七點路上已有很多行人,應該是安全的。可母親不顧我的反對,堅持要送我,說什麼沿著河邊走,樹木幽深,很不安全。我根本不想聽,也不願意聽,嘴裡嘟噥著:「別的同學不用送,就你送,你不嫌丟人?!」可她是鐵了心的箭矢,發出了就不回頭,「等真出事了,後悔就晚啦。」
我很無奈,便故意走得老快,一會兒,便把母親甩到後面,而母親總是不依不饒地跟著。到了補課學校門口,我扔下一句「到啦」,便頭也不回地走了。一來,我是暗示她向後轉,二來我也怕碰見熟悉的同學。
這樣的情景一次次重複著。直到有一天,我到校早了,學校還沒開門,只好在外面等。過了一會兒,一個後到的同學告訴我說:「我看見你老媽啦!」我順著她指的方向望去,在離學校不遠的一個路口,看見母親一直往這邊眺望,發現我看見了她,便匆匆轉身走開了。此時,我的喉嚨突然像是被什麼東西卡住了,淚水不自覺地湧出了眼眶。
我的心情久久不能釋懷,母親那偷偷眺望又怕女兒埋怨的慌張的眼神,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我懊悔,懊悔少不更事的我,為什麼這麼久不能理解、不能讀懂母親的一番話語、一點「啰嗦」。我知道,母愛——這人間最無私、如太陽一般熱烈燦爛的親情,在習見的日子裡真的是容易被忽視啊!然而,這恰恰又是最不該忽視的!
母親,我願一直被你牽著手,不用擔心去和留。當我人單影只的時候,母親,我是多麼依賴你的守候。如果可以,我夢想你的臂膀永遠是我幸福的依靠!
【點評】
這是一篇命題作文,原題是「不能忽視的 」,讓學生自己填充詞語,完成命題,然後寫作。這個空格可以填具體的物象,比如人、風雨、微笑,也可以填抽象的認識和感受,比如失敗、愛、安靜,還可以填一個短語,比如早起、一段歷史、一次春遊等,填什麼、寫什麼決定著作者立意的高下。
本文作者擷取生活中的一個小鏡頭,並把它放在母女的情感衝突中展開、擴大,使一位母親濃濃的愛子之情格外動人。小細節里往往蘊藏著大智慧,這既是一種聰明的寫法,也是一種深刻的寫法——寫細小的東西容易寫透。自然親切的語言使得文章頗有一份感染力。
《難忘余萍老師》
何子美
在初中所有老師中,給予我最多支持與鼓勵、希望與勇氣的是我的語文老師——余萍。余老師並不是教我三年的老師,可是她在初三一年內給予我的太多太多。
記得軍訓的第一天,我因為暑假作業完成得好,余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了我,給了我自信。
後來在語文課上,我又由於發言踴躍,反應快,再一次被余老師讚賞。當天晚上余老師來到我的宿舍,滿意地說:「何子美,我非常喜歡你。你作業寫得好,上課也積極發言,我對你非常滿意。繼續努力啊!我對你很有信心。」
聽到余老師的讚揚,我的心裡不知道盛開了多少朵小花。因為我在初一初二時並不被老師重視,所以余老師的表揚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鼓勵和莫大的安慰。
余老師不僅在軍訓時給予我鼓勵,在開學之後也一直不斷地關照我。
開學之後,我又習慣性地沉默下來,余老師發現了這一點,在我的作業本上委婉地寫道:「希望你以後上課勇敢一點哦!」並且為了鍛煉我的能力,余老師還將《楊修之死》一課交給我來備課,由我給同學們講。結果,這堂課上得非常成功,同學們不僅學到了許多知識,也對我刮目相看。余老師說:「何子美的課上得很有魄力!」
在之後的中考複習階段,我因為身高原因被調到了後排座位,余老師上課非常關照我們後排的同學,怕我們看不見,聽不清,她就經常改換幻燈片上的字體,啞著嗓子也要大聲講課,讓我和同學非常感動。
現在,我考進了新的學校,再也不能夠上余老師的語文課了,再也不能坐在她的講台下面聽她表揚我了,再也不能寫她留的作業了。現在,只要一提起余萍老師這個名字,各種酸甜苦辣的記憶就會一下子湧入腦海,彷彿一張張幻燈片在腦海中回放。
余老師說的每一句話,余老師的每一個親切笑容,余老師的每一堂課,都令我感到無比親切。如果可以的話,我真希望時光倒流,回到那次軍訓,回到初中課堂上,再聽一聽余老師親切的話語,再看一看余老師溫和的笑容。
我也有些後悔,為什麼有幾次語文課沒有好好聽講?為什麼有幾次語文課與同學們說話?是的,余老師對我失望過,但是她從來沒有對我放棄過。在中考之後,在我取得優異的成績之後,余老師給我發了個簡訊,恭喜我語文取得優異成績,說這是我三年辛勞所換取的最好報答。
多麼好的老師啊!現在一想起我的初中老師,特別是余老師,我的眼淚又忍不住流下來了。
【點評】
文貴樸實,也貴情真,這是一篇不事雕飾的好文章。所寫的事,也不外乎學習、軍訓上的一些瑣事,在寫法上,似乎也沒有刻意安排,但恰恰就是這樣,文章傳達出一份特別讓人感動的情愫,好文章總是這樣出自天然。
作者沒有迴避自己學習上出現的問題,甚至「不惜家醜外揚」,這就不僅有幾分勇氣,而且有幾分膽識了。對自己的問題作毫不留情地解剖,使文章在感動之餘,又顯示了一份深刻性。再加上簡潔的敘述,娓娓道來的語調,發自心靈深處的情懷,就使這篇文章在當今說假話成風的作文時代,尤顯可貴。
更多寫作指導、熱門時文、寫作素材、讀書方法、學生佳作……盡在《新讀寫》雜誌!
TAG:新讀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