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亞里士多德和他的《詩學》

亞里士多德和他的《詩學》

亞里士多德生平

亞里士多德於公元前384年出生在馬其頓王國斯塔吉拉城的一個醫學世家,其父尼各馬可斯是一位在宮廷里任職的名醫。亞氏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並對自然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了繼續求學,十七歲那年他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圖學園求學,這一呆就是二十年。先當學生,後任該校講師。公元前347年柏拉圖去世後,他離開雅典來到阿索斯,在那裡辦學並結婚。公元前343年受邀於馬其頓國王菲利普二世,任年方十三歲的王子亞歷山大的老師。

這個學生,後來成了馳騁歐、亞大陸,建立了疆域遼闊的亞歷山大帝國的著名霸主。兩千多年後的我們似乎很難判斷,當年如地中海般淵博的偉大學者究竟給年幼的霸主灌輸了哪些知識。儘管亞歷山大長大後的所作所為違背了老師的觀點,他也沒聽老師那一套政治學說,但他如遇甘霖般的吮汲了老師的智慧則是毫無疑問的。

羅素說「這兩個偉大人物的接觸似乎是毫無結果的」,這就未免太保守。如同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和朋友,但同時又是柏拉圖思想的有力批判者一樣。他在批判柏拉圖的一個學說時曾說過這麼一段感人至深的話:

討論這個學說使我們感到一種不愉快,因為主張這個學說的人是我們的朋友。但是我們既是熱愛智慧的人,為了維護真理,即便推翻我們自己的主張也是應當的。朋友和真理既然都是我們心愛的東西,我們就不得不愛真理而勝於愛朋友了。(《倫理學》)

亞歷山大對亞里士多德學說的背道而馳,又何嘗不像亞氏對柏拉圖呢?

公元前336年,菲利普二世在女兒的婚宴上被人刺死,二十歲的亞歷山大即位。亞里士多德已在此前好幾年結束了對亞歷山大的教育,據說在此期間返回故鄉從事了一段時間的科學研究。總之,亞氏於公元前335年重返雅典,創辦了魯開昂學園。在他的主持下,魯開昂學園端的是群星閃爍,精英薈萃,高徒輩出。

據說,這位博學的師長講學時喜歡來回踱步,也經常和學生們一塊散步交流。艱深的學理,複雜的邏輯,大規模、跨學科的工程研究,每每在逍遙之中使學生從容領悟。因此,後世也把亞里士多德學派稱為「逍遙派」。敢情歐洲版的凌波微步、北冥神功就這樣創造出來了!

但此逍遙派絕不是金庸虛構出來的江湖門派,而是貨真價實的大學問的發射地。亞里士多德在此寫下了許多光耀千秋的著名著作,他的學生也在很多學科領域做出了先於他人的傑出成就。而此時,他平生最著名的弟子——亞歷山大——正在不知疲倦地率師征戰,如雨的馬蹄已奔踏到印度河流域。(插一句,中國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修建的龍門石窟,裡邊有些雕像明顯的具印度甚至古希臘風格,這正是亞歷山大東征的千年餘緒。)

然而,天不遂人願,公元前323年,正當這位雄心勃勃的君主打算進攻阿拉伯的時候,竟染瘧疾而死,年方33歲。他的死亡使希臘各地原本就有的反馬其頓的情勢日趨表面化。學生亞歷山大的亡靈既已被千夫所指,老師亞里士多德的處境也就有點困勝了。以他的家庭背景再加上和亞歷山大的私人關係,想在他身上加點罪名簡直易如反掌。清醒的亞里士多德「為了不讓雅典人第二次對哲學犯罪」,就退居他母親的老家歐波亞島。不久後,公元前322年,亞里士多德與世長辭,享年六十二歲。

亞里士多德這位像愛琴海一樣明亮、像地中海一樣浩瀚淵博的偉大學者,首先是一位集大成的天才哲學家。其次,他的研究面極廣,除哲學外,鋪展到邏輯學、心理學、物理學、動物學、植物學、生理學、醫學、歷史學、政治學、文藝理論等幾乎當時人們所知的絕大多數學科領域,真的到了「無學不窺」的地步。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他凡有涉足,每多建樹,其在好幾個方面的學說,即便在千百年後還不能從根本上予以替代。

亞里士多德無疑是人類智能天域中一顆分外耀眼的明星。

他的《詩學》,則是歷史上第一篇自成體系的美學論文,同時也是歷史上第一篇較為完整、系統的戲劇理論著作,是其後二千餘年中許多美學概念、戲劇概念的基本根據所在。

柏拉圖的詩學思想

傳統的希臘哲學認為,詩和哲學有著不同的工作範疇和對象。詩描繪的是一個變化中的、五光十色的、哲學的思辨終將予以揚棄的世界,而哲學揭示的則是一個靜止的、永恆不變的、傳統詩人筆下的境界無法與之媲美的世界。

公元前五世紀末以來,詩與哲學處於抗爭的形勢下,後來,寄情於冥想中的「理想國」的哲學家柏拉圖,對詩展開了批評。——

他認為,詩的性質是非理性的,詩人是「無知」的。詩人靠靈感寫詩,而靈感是神賦予的。詩人們完全聽憑於靈感的驅使和擺布。

另外,在哲學上,柏拉圖創立了一種以「形」論為核心的本體論。

在他看來,一座具體的房屋,一朵具體的鮮花,都不是完全的,都有不美的因素摻雜其間;只有一般的、空洞的所謂「房屋」、「鮮花」的理念,才有絕對純粹的意義;而世間一切美的事物則都是摹仿「美的理念」製造出來的摹本,是「美」這個概念的影子。

柏拉圖把現實世界看作理念世界的摹本,而藝術又是現實世界的摹本,因此藝術變成了「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藝術模仿是對「形」的兩度離異。「形」論在高視闊步地行走,把卑微的詩遠遠拋在後面。

據說,柏拉圖在對詩嚴詞鞭撻之餘,對學人們發出了挑戰:如有哪位懂詩的學者能夠證明詩不僅可以給人快感,而且還有助於建立一個合格的政府和有利於公民的身心健康,我將洗耳恭聽他的高論。

從這個角度,也可以把《詩學》看作是亞里士多德對柏拉圖這一挑戰的回答。而且是無比精彩的回答。

《詩學》簡介

《詩學》一共26章(系後人所分),探討了一系列值得重視的關於詩(主要指史詩、悲劇、喜劇)的理論問題,如從藝術摹仿的角度揭示戲劇的基本特徵(悲劇是對行動的摹仿),構成悲劇藝術的成分(情節、性格、戲景、言語、思想、唱段六大成分),悲劇的功用(借引起觀眾憐憫與恐懼來使這種感情得到凈化或疏泄),悲劇和喜劇的特性(悲劇描寫比一般人好的人,喜劇的摹仿對象是比一般人較差的人),情節的組合(情節必須摹仿一個單一而完整的行動),戲劇創作要合乎必然、可然性原則(一樁不可能發生而可信的事,比一樁可能發生而不可信的事更為可取),悲劇和史詩的異同(悲劇具備史詩所具有的全部成分,而史詩則不具備悲劇所具有的全部成分……),等等。

《詩學》立論精闢,內容深刻,是古希臘唯一較為完整而系統的戲劇理論著作,也是歐洲戲劇理論的開山之作和奠基之石。

然而,由於亞里斯多德晚年不利的現實處境,《詩學》等著作遺稿只得秘藏於學生手中,後來甚至在地窖里沉睡了百餘年。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自成體系的戲劇理論,竟默默地湮滅在人類無知的黑暗之中,被潮濕和陰霉包圍著、腐蝕著。

附註:本文主要參考陳中梅先生譯註的《詩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劉陪你讀書 的精彩文章:

「烽火戲諸侯」的真相——司馬遷編造的子虛烏有的故事
歷代學者對趙氏孤兒本事的考疑

TAG:老劉陪你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