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科舉考試推行300年後,廣西才出第一個全國狀元,原因你想不到

科舉考試推行300年後,廣西才出第一個全國狀元,原因你想不到

科舉制始於隋朝,是封建統治者選拔人才的考試製度。

科舉考試貌似公平,其中卻有很多不平之處。

比如,廣西地處嶺南,文化發展水平遠遠落後於中原地區。雪上加霜的是,當時朝廷出了一條規定,嶺南地區每科選進士不得超過7人,機會比中原一帶的舉人少了一半以上。據史料記載,當時北方舉人進京考試,得中率約為10%,而南方舉子的比率為1%左右。

因此,隋代開始實行科舉制度以來三百年間,廣西居然還沒人中過狀元。

這種尷尬的局面一直延續到唐乾寧二年(公元895年)。這一年,廣西橫空出世了一個狀元,他叫趙觀文,是中國自開科舉考試以來的廣西第一個狀元。

趙觀文是桂林市臨桂縣蘆笛岩橋頭村人,10歲能作詩文,13歲熟讀儒家經典,是當地赫赫有名的才子。

無奈生不逢時,趙觀文進京趕考那會,大唐王朝剛經歷了近10年的黃巢大起義,國力衰弱,官場腐敗,科場也不能獨善其身,甚至有「不須文章甲天下,只要文章中考官」的說法。

趙觀文書生意氣,篤信文才絕倫,無人能撼。考前別人都找門道覓關係往主考官家送錢送禮,他卻一門心思只用在詩書上。

開考時,趙觀文下筆如有神,勝券在握。

果然不出所料,考前,會稽考生張貽憲已給主考官崔凝塞了銀子。

結果,放進士榜25名,庸才張貽憲名列狀元,而文章顯著的趙觀文被排到了第8位。

知情者和落榜者憤憤不平,聯名上書昭宗皇帝,揭露了主考官崔凝向張貽憲泄露考題的事實。

唐昭宗李曄知情,龍顏大怒,下令懲處崔凝,並在武德殿設考重試。

唐昭宗親閱試卷,認為趙觀文「才藻優贍,義理昭然,深窮物體之能,曲盡緣情之妙。所試詩賦,詞義精通,皆合本意。」被皇上欽定為頭名。

「南蠻」少年奪魁,一時轟動京城,從此讓世人對「南蠻」之地刮目相看。

唐朝詩人褚載聞訊,特作《賀趙觀文重試及第》詩:「一枝仙桂兩回春。始覺文章可致身。已把色絲要上第,又將彩筆冠群倫。龍泉再淬方知利,火浣重燒轉更新。今日街頭看御榜,大能榮耀苦心人。」

趙觀文奪得狀元,廣西上下自然都很高興,唐桂州長史朱韞新修堯舜祠落成時,特請趙觀文撰寫《桂林新修堯舜祠祭器碑》。

陳可環任桂州都督時,特將趙觀文所住街坊改名進賢坊。

清人於凌漢等人在趙觀文家鄉立「趙狀元故里」石碑,以激勵、鞭策後人。

作為一代才子和廣西第一位狀元,趙觀文死後,後人把他尊為「桂州五賢」之一,並建「五賢祠」紀念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這個朝代,人們以胖為美,區分美醜只看這個部位
古代南詔國歷史野史簡介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