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逃回大城市,這裡沒有生活,但是有錢!
作者/貓哥
來源/大貓財經
ID/caimao_shuangquan,品途商業評論已獲得授權。
春節第一個工作日,村裡的「翠花」、「二狗」們回城裡上班了嗎?
很多人可能還沒來得及回來,或休年假或調休,辦公室里人還沒齊。貓哥午飯點了份外賣,發現配送費高達10元巨款,再看店家距離遠一點的,更是高達25塊,不由一驚——這飯都快吃不起。
一問才知道,因為很多配送員還沒來上班,配送人手不夠,只能加價還要等一個多小時。
過個年,城裡的「外地人」是少了,可生活成本卻上去了。
好不容易等來外賣的貓哥,邊吃著外賣邊更深切領悟到——城市,是人越多,生活越便利,城市是所有人合法創造、獲得財富,改變命運的地方。
要真正改善中國人尤其是農民的生活,就要開放城市,而不是搞各種政策試圖將農民繼續禁錮在農村。
此生不種地,幸福一家人
有些在城裡掙了些錢的「小清新」嚮往慢節奏的鄉村生活,變賣家產跑去農村租個小院過起了田園牧歌的生活,然後寫篇文章說歲月靜好,還在城裡的小清新們看了很感動,紛紛轉發,到了「10萬+」。
但,真正從農村出來的人,是真心不願再過這種「歲月靜好」的生活。
自家田地種糧種菜,自家院子養雞養鴨養豬,固然是「綠色、有機、無污染」,但是極為辛苦的。幾畝田地產糧數千斤,需要一家人辛苦勞作,澆水施肥撒葯一個都不能少。雞鴨豬都需要做好防疫工作,圈裡頭臭烘烘,排泄物還會污染水溝。
農耕生活聽上去很美好,其實,哪裡是「汗滴禾下土」可一言盡之的。農耕生活,要自給自足,真的很辛苦很辛苦。城裡小清新不過是去打打醬油罷了。
何況,辛苦農耕一年,並無多少貨幣收入。
貓哥就引用北方網友的分享:
玉米的產量一畝1100斤,小麥900斤,現在玉米小麥價格還可以,賣掉小麥玉米可以收入2200左右。從種小麥開始,每畝地播種費是40左右,小麥種子一畝地25斤左右,算30元,一直到小麥成熟,這期間,灌溉,肥料農藥差不多200元。然後是收小麥每畝60元,播種玉米每畝30元,玉米種一畝30元,玉米到收穫,灌溉肥料農藥用的多點,這算250元,玉米收割現在每畝70元左右,然後是耕地,現在的玉米收割機收割後地步好耕,每畝耕地的費用也得60左右。這些都是固定的成本,還不算收割後來回運輸存儲的其他費用,那些國家補貼的錢基本也能夠。
1430元是一畝地農民辛苦勞作一年兩季農作物的收入。平均到每個月120元。
再來一位南方網友的分享:
三畝水稻大概收入2700斤稻穀,賣給同村人的價格是135元/百斤,換算成錢大概是1215元/畝。
成本是:優質雜交水稻穀種180元,每畝60元;請人犁田,前後翻田三次,共計510元,還要請師傅吃三頓飯供三包煙,每畝最少180元,不算自己搭田壟的時間;插秧,和鄰居家裡互換了2天勞作時間,如果請人插秧最少160元/天,還要提供中餐和茶歇加煙,因為沒出錢所以此項不計成本;除草劑、化肥、農藥一畝需要300元;收割脫粒和挑回家,山地梯田收割機進不來,請了三個人收割,共花費540,每人一包煙加中餐、茶歇,平均下來得180元/畝;像稻田除草、追肥、碰農藥、乾旱季節去築壩抽水、買抽水機費用、收割後曬穀子的勞動都不計算,平均下來一畝水稻成本:60+180+300+180=720元。
一畝水稻毛收入495元。一年兩季的話,就是990元,3畝水稻共計2970元。當然,還需要減去自家食用的部分。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就是中國千千萬萬農民的真實寫照,是遠比那些小清新文章要殘酷得多的現實。如果問為什麼放著好山好水不知足還需要外出打工,那一定是沒有品嘗過「窮」的滋味。
為什麼要往大城市裡跑?因為能賺到農村所稀缺的東西,那就是:錢。
在農村,你有菜有糧有豬有什麼用?十里八鄉的家家戶戶都有這些,你賣不出錢來,沒有現金收入。自給自足是可以,但要想養家就是萬萬不夠的,身上衣裳、家裡電器、用電、孩子讀書可都是要用錢的。
沒有錢,那就要去掙錢。城裡的一些工作,本地人自然是瞧不上,比如餐廳服務員、送外賣、快遞員等等。但是,這些工作的收入對於從農村來的務工人員來說,卻是極好的工作了。
比如春節期間,就在萬家團圓的時候,大城市的物流還是繼續,為了留住人,物流公司都開出了高薪和福利:
北京中通華奧快遞服務有限公司發出「5千元到1萬元急聘快遞員」的招聘啟事,表示「因經理工作繁忙,對此職位感興趣的,直接電話聯繫一經錄用,所有崗位都包吃住實習期工資4000元,獨立幹活的加300元飯補保底4300元標準。送件按區域計件提成,取件按價格給提成6%至7%等。工資水平在4300元至15000元左右,旺季在15000元以上」。
除了高薪,也有快遞招聘信息打出「公司免費提供員工宿舍,明窗,有廚房,可做飯,獨立衛生間可洗澡」。
順豐速運給出了「免費提供電動車」、「提供完善的社會保險」、「第一個月帶薪培訓平均薪資5000元+住宿,第二個月開始純計提平均收入5000元/月至8000元/月」、「提供帶薪年假、婚假、陪產假等」、「該職位入職後與多寶力、四維弘欣、神州人才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等多項福利。
你可以說送快遞很辛苦,風吹日晒跑上跑下,可是種地也要風吹日晒,忙季更是超大的體力勞動,忙活一年,還不如送快遞一個月的收入高。
相比之下,就知道為什麼農村青壯勞動力要進城打工了,甚至,北上廣深乃至小縣城的餐飲店裡,一些上年紀的老人也去做服務員,還不如在城裡端盤子都比在農村種地強?
城市反哺農村,靠政策傾斜鼓勵農民種地,給補貼,都擋不住大家用腳投票——此生不種地,幸福一家人。
逃離終將失落的故鄉
市場經濟才能真正改變農民的命運。
在古代,沒什麼工商業,大家都是種田為生,哪裡有土地有水源,哪裡就適合安家。祖輩人就是尋著土地、水源一路擴散開的。擇山林田地之地,聚族而居。
看上去也很美,炊煙裊裊,牧童騎著水牛緩緩回村。其實,這是沒看見因為爭奪山林田地而打得你死我活,因為口角之爭就可能引發血案。資源高度緊張,為了活下去,人們就會用最極端手段去搶奪資源。
每個時代,農民都想離開資源緊張的農村,只是當時改變命運只有一條路,那就是讀書考科舉。以前農家,第一代人拓荒,第二代人耕種,第三代人有餘糧有餘力,供家裡子弟讀書,以耕讀傳家,自幼在鄉間讀書,運氣好的,後代有人考取功名後到城市為官,這才是「鯉魚跳農門」。
當官的告老或者丁憂後,還要還鄉歸田,但那已經是有身份的人,買入田地,修建大宅子,廣收前來投靠入佃的農戶,成為一地大戶,也還是要子孫繼續讀書考取功名,實在不行就捐個功名。
真是千軍萬馬擠一條科舉的獨木橋,難怪考上科舉的都被稱為「祖墳冒青煙」。
在古代,農民要想進城,只有考取「國家公務員」。後來就是招工、考大學,才能吃上「皇糧」,還是很難很難。
農業不掙錢,導致大家都很窮。直到上個世紀末,我國都還是一個很窮很窮的國家。
2000年春節,湖北省監利縣棋盤鄉角湖村農民李開明老人貼出一副對聯:「辛辛苦苦三百天,灑盡汗水責任田;畝產千斤收成好,年終結算虧本錢。」
也就在這一年的2月10日,棋盤鄉黨委書記李昌平向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寫信,反映「三農」問題的嚴重性。他在信中寫道:「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
李昌平的上書引發了各方關注,中央歷年都將農業、農村問題列為「一號文件」。要解決農村、農民貧困問題,當時的思路是減輕負擔,直到2005年12月29日全國人大十屆十九次會議通過決議,取消了農業稅。還鼓勵種田大戶、特色農業。
但這些都是「小錢」,只有部分人受益。正如前文,種糧大戶要有百畝以上才有賺頭,千畝以上才能考慮公司化運營。顯然,在丘陵地形的南方地區,除非平原地帶,很難滿足百畝、千畝田地連成片的商業化經營的條件。
中國從一個農民為主的貧困國家,一躍成為中等收入國家,真心靠的不是農業提高了效率:
而是因為農民可以進城務工,受益於城市化:
注意,這不是把農民搬進城鎮的「城鎮化」,沒有工作機會的城鎮化不是把人家住的地方搬到城鎮而已。
人們缺的不是住的地方,而是工作機會!這樣的工作機會,只有有工廠、服務業的城市和東部製造業城鎮才有。有工作的城市化越高,才能給外來打工掙錢的人們,更多機會。
所以,無論城裡的小清新如何看好「綠水青山」,但祖祖輩輩居住在那裡的人們,還是在節後默默背上行囊告別家人,踏上去城裡去東部打工的路途,村裡少了「翠花」、「二狗」,城裡多了辛勤工作的人們,他們用雙手創造了財富,並將掙到的工錢帶回嗷嗷待哺的農家。
他們是自家的英雄,上不愧國家,不做懶漢要國家養;下不愧列祖列宗,拿得出雞鴨供奉祖先。
所以,當你在辦公室,收到一份外賣或快遞時,儘管久等了,還是希望道一聲「謝謝」,出門在外,冷暖自知,都為人子女,也將為人父母,將心比心。
辦公室的人們「逃離北上廣」與農村、城鎮的人們「逃離終將失落的故鄉」,奇妙的在同一時間上演。也真是北上廣容納不下肉身,故鄉收留不了靈魂。
【轉載須知】
1.轉自大貓財經(ID/caimao_shuangquan)
,作者 貓哥,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2.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品途立場。
※Uber與谷歌撕逼正酣:到底誰才是不擇手段的那方?
※互聯網巨頭互撕別扯正義,誰不是從四面樹敵中崛起的?
TAG:品途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