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舜禹時期的王位繼承到底是禪讓還是逼宮?曹丕的一句話大有深意
從小學歷史課本上,我們就學習了遠古時期堯舜禹時期的禪讓制,說他們都是在年老了以後將王位禪讓給了有德者,比如堯年老之後,將王位禪讓給了有德行的舜,舜年老之後將王位禪讓給了治水有功的大禹,這說明那個時期的王者都是需要有品德和功績的,但是從禹的兒子夏啟開始,禪讓制被他改成了世襲制,據說是他踢掉了繼承了大禹王位的伯益,自己做了王,並建立了夏朝。
從禪讓制需要王者有大公無私的心理,有天下為公的理念,好像原始時期的人們都是大公無私的,所以年老後讓位給他人,後來人們漸漸變成了自私自利,所以就把權力把握在自己家族手裡。
禪讓制到世襲制的轉變,反映了人們公有制到私有制的轉變,禪讓制體現了原始社會公有制,而世襲制則體現了奴隸社會私有制,這看上去很合理,真實的歷史是這樣的嗎?
這個問題實際上已經成了現代歷史學中的一個課題,討論這個問題,總會讓我想到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曹操的兒子曹丕了,眾所周知,他繼承了父親曹操的魏王之位之後,就開始逼宮漢獻帝讓位於他,漢獻帝無兵無權,只掛著一個皇帝的名頭,自己什麼也做不了,他不同意的話只會被殺掉,所以就只好把皇帝的位置讓給了曹丕,曹丕為了名字好聽,也為了堵天下人的嘴巴,就借用了堯舜禹時候的禪讓之名從漢獻帝手裡接過了王位,得手之後,曹丕非常得意又大言不慚的說,我現在終於知道堯舜禹時候的禪讓是怎麼回事了?
那麼堯舜禹時候的禪讓,真的就像漢獻帝禪讓於曹丕這樣嗎?與其說這樣的王權轉讓是禪讓,還不如說是曹丕逼宮漢獻帝,難道堯舜禹時候的禪讓也是這樣逼宮形式?
其實曹丕距離堯舜禹的時候已經有2000餘年,他所說的話也不過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罷了,之後司馬家以同樣的手段奪取了曹家的王權,也可以說是禪讓了,再如隋文帝楊堅奪取北周的帝位,宋太祖趙匡胤奪取後周的帝位,如此等等,也都是美其名曰禪讓,那麼我們能以同樣的方式衡量堯舜禹時候的繼承製嗎?
不過如果真要說堯舜禹不是心甘情願的禪讓,那必然挑戰我們大多數人的歷史觀,那麼歷史真實的情況到底如何?其實除了從史料記載中來看別無它法,但是周朝之前的歷史靠的又基本上都是傳說,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距離堯舜禹也有2000年時間,誰敢保證2000年後的傳說中的歷史都是真實的?
之所以判定是堯舜禹禪讓制,基本上都是根據《尚書》而說的,然而《尚書》是儒家經典,孔子曾經做過修訂,儒家喜歡宣揚仁德和復古思想,孔子力推古代的禪讓制,其實有宣揚古人德行教化的意願,所以後世人禪讓制觀念的建立也是和儒家學派的宣傳有關係的。
但是即便如此,也有一些不同於《尚書》的聲音,成書於先秦時期的《竹書紀年》和《韓非子》也都講到了堯舜禹的繼承製不是禪讓,而是逼宮,然而他們距離堯舜禹的時候也很遙遠,所以他們的記載也並不足信。
不過今人讀史,都崇尚於學習司馬遷的《史記》,認為其大部分都是客觀公正的記述,司馬遷修史記的時候,當然也會參考《尚書》和《韓非子》,他也認為堯舜禹時期的繼承製是禪讓制。
其實我們或許可以換一個角度,從人性和心理學上去揣度一下,人本質上都有追求利益的心理,當權力能帶來利益的時候,人就想追求權力,如果產生不了什麼利益,那麼人對追求權力也就沒興趣了,這是人的本性,所以要判斷堯舜禹時候的繼承製是不是禪讓,從人的本性方面去分析或許會明朗一些。
政治學上曾講到原始社會有一段公有制時期,然而無論哪種公有制都需要有領導者的管理,除非那個時候的王權和利益沒有關係,不然所謂的禪讓制恐怕難以擺脫逼宮之嫌,這段歷史的迷霧還需要歷史學家們認真研究撥雲見日。
您認為是怎樣的呢朋友?歡迎在下面的評論區發表您的高論,一起交流探討!
※對待功臣最好的帝王,思想家王夫之說非他莫屬,歷代皇帝都敬仰他
※知道演員們的替身主要都替她們做什麼嗎?和你想的不一樣哦!
TAG:拾珠道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