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27年北伐期間,張學良寫給張發奎的一封信,讓他們從敵人變知己

1927年北伐期間,張學良寫給張發奎的一封信,讓他們從敵人變知己

國民革命軍的北伐,由南到北,伐的是吳佩孚,是孫傳芳,更是張作霖與張學良父子。

1927年5月,國民政府的「革命軍」與北洋軍閥的「安國軍」於河南駐馬店一帶短兵相接,大戰一觸即發。雙方的統帥分別是31歲的張發奎與26歲的張學良。奉軍的「七十尊重炮」在當時早已享譽世界,在過往戰爭中堪稱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每每讓敵人聞風喪膽。但是此次,張學良卻不敢大肆轟擊張發奎,因為彼時革命軍士氣正盛,他們不怕死、敢獻身,張學良的部隊哪裡炮聲最隆、機槍最密,哪裡就將成為革命軍衝鋒陷陣的目標。信仰是最強大的了力量,士氣是最尖銳的武器,面對國民革命軍的萬丈豪情,安國軍的機槍重炮也失去了威力。

總之,駐馬店一戰,安國軍節節敗退,革命軍乘勝追擊,一直打到了張學良在鄭州的司令部。張學良兵敗退守,但臨走前卻在自己的辦公桌上放了一封親筆信,封面上寫有「留交張發奎將軍」字樣。

1960年代,據張發奎本人回憶,張學良所留信中大意是:英雄識英雄,是好漢。張學良約張發奎抗日戰場上再相見。張發奎見信感慨良多,從此對張學良刮目相看,並立志驅除入侵敵寇。1990年代,張學良也親自證實了此信函的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此事發生在1927年,彼時,不但全面抗戰(1937年)沒有開始,連九一八事變(1931年)也沒有爆發,甚至張作霖也還沒慘死於皇姑屯事件(1928年)。可見,張學良的抗日決心從很早就開始了,也可見兩位將軍對內戰的態度。軍人打仗,特別是打內戰,往往並非出於自願,只是職責所在而已。

只是,張學良不會想到,四年後的九一八事變,他會因不抵抗丟東北而背負千古罵名,更不會想到,西安事變後,他徹底失去了上陣殺敵的機會。但慶幸的是,張發奎卻在抗戰期間屢立奇功,算是為張學良完成了抗日夙願。

1950年代,張發奎曾數次違規探訪幽禁中的張學良,二人把酒言歡,一笑泯恩仇,互道仰慕之情,而這一切都源於幾十年前的那封信。

註:

文/常舞夕

參考文獻:《唐德剛論張學良》、《張學良口述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白兔日記 的精彩文章:

張愛玲原來愛得這麼卑微,死得這麼悲慘,怪不得能寫出那樣的文字
張學良的畢生摯愛:趙四對我最好,但我的最愛在紐約

TAG:小白兔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