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既要養肝更要養心!
立春已過,雖然雨雪霏霏,春寒更甚於冬季。但時令一到,智者的養生要「法於陰陽,和於術數」,自然要調節生活狀態,以健康的身心迎接春光明媚的三月。
一般認為春季在五行中屬木,肝旺,所以都很注意養肝,比如多吃綠色蔬菜,,少吃酸味的,多吃甘味食物,早睡早起。《黃帝內經》上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隨著氣候節氣等環境狀況改變,人體的五臟六腑的運行狀態也會隨之改變,因此,人的飲食起居也要作出相應的調整,這就是所謂的「天人合一」。在春天,陽氣生髮,萬物生機盎然,肝氣旺盛而升發。可是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是肝氣鬱結,都易損傷肝臟,到夏季就會發生寒性病變。如情志不遂,肝陽上亢,血壓升高,有心腦血管病者還容易發生中風。
養肝重在睡眠。現代人陰陽顛倒的生活習慣對於肝臟的損害尤其嚴重。一般熬了夜的人大多雙目赤紅,這是肝火上升的癥狀。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古人將睡眠稱為「眠食」。曾國藩有「養生之道,莫大於眠食」的名言。研究表明,睡眠是人類自身對腦和整個神經系統的有效調節。在高質量睡眠狀態下,體內會出現一系列有利於生理、生化的變化,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
《黃帝內經》中記載:「人卧血歸於肝」,而在春季應「夜卧早起」。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睡眠時進入肝臟的血流量是站立時的7倍。流經肝臟血流量的增加,有利於增強肝細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並加快蛋白質、氨基酸、糖、脂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代謝,從而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抵禦春季多種傳染病的侵襲。如果該睡時沒睡,肝臟里沒有足夠的血液,時間一長必然引起臟器的病變,女子月經不調,兩鬢早生白髮。
但是僅僅養肝是不夠的。因為人的五臟六腑相生相剋,是一個完美的整體。藏象學認為,沒有哪一個臟腑的病變是單獨出現的,一定是多個器官作用的結果。
按五行與藏象學說的原理,五臟之間相生的雙方,形象地比喻為母子關係。
如肝屬木,腎屬水,水生木,所以腎與肝是母子關係,心屬火,而木又生火,所以肝與心也是母子關係。
五臟之間相互影響的一種現象稱為母子相及,就是母病了,子也不會好,子病了,反過來又影響母。非常生動。
在人體辯症中,可以觀察到,腎對肝的滋養非常重要,腎陰不足,會引起肝陽上亢,易發脾氣。因為肝腎同源。所以要平息肝火,可以從滋養腎陰下手。(不用多說,那個著名的六味地黃丸......)
肝與心的關係非常密切,如果一個人為情志所傷,愛生煩惱愛生氣,肝氣鬱結化火,又引起心火旺,失眠煩躁,舌尖紅赤,口舌生瘡。
我們知道睡眠很重要,但很多人睡不好,常常半夜三四點就醒了,這是肝鬱或肝旺。有些人又是很難入睡,11點鐘以後反而更加興奮,號稱「貓頭鷹」一族,這是心火太旺。
這時有個方法,滋補腎陰,以腎水壓制心火,把牛黃清心丸放在肚臍眼中用膠布貼上,一天一丸,這是引腎水滅心火,稱為「水火既濟」之法,同時可用蓮子芯泡水喝,以瀉心火。
當然,平肝之法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黃帝內經》說:百病皆生於氣。西方的心理學家也發現,人類所有的內源性疾病都是不良情緒引起的。
孔子說: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這就是春季的養生之術:
與知己數人,著美服,散發徐行於郊野。把那首歌改一下:穿過我的黑髮的春天的風,襲上我的衣襟的杏花雨......
忍不住嘆一聲: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讓我們相約在春天的花叢中,相視長笑,莫逆於心!
如斯情景,如斯人,人生至樂,身心康寧!
按一按,掃一掃,身體好!
※簡單養肝法效果好,每天抽出一些時間來做做,肝好身體好!
※冬季養肝秘訣 你了解多少
TAG:養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