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生存法則
2018年,總體來說企業的生存狀態會呈現出分化加劇。簡單來說,就是很多傳統公司的日子會更難過。自己提前做出改變永遠是最明智的。提煉出對成長可能有用的一些思考,新年共同進步。
1、稟賦
通用電氣的斯隆說過,商業競爭只有兩個方法:要麼成本領先,要麼與眾不同。這個成本領先,投射到個人身上也就是努力程度和單位時間的效率產出。所以斯隆的這個定律放在個人身上,可以改成:個體競爭有兩個方法:要麼更加努力,要麼發掘與眾不同的稟賦。
想要成為某個領域的領先者,做自己擅長的事、用好自己的稟賦是明智的,尤其當你的年齡在30歲之前。道理很簡單,每個人的稟賦都不同,如果在自己擅長的方面上做到極致,很容易做出成績。同時競爭的人會少得多,容易獲得成功。
財經作家吳曉波就是一個例子,在財經寫作上,他說自己可以排名全國前三。他靠寫作獲取了很多財富,似乎並沒有經歷什麼中年危機。晚上從不工作,喜歡看韓劇,打麻將。在這樣人人都腳步匆匆的時代,這真是讓人羨慕的生活。但是,我們很少去想,他之所以能夠獲取這麼大的成功,基本上是因為他在用自己的稟賦工作。他規律地寫作,保持專業的狀態。
吳老師這樣描述自己創作《激蕩十年·水大魚大》時的狀態,每天九點半坐在書桌前,中午吃一包速食麵,下午四五點鐘從書房出門。起身的時候,雙腳常常因為坐太久而腫起來,甚至穿不進皮鞋。有人問他何苦要這樣,但是吳曉波的回答是,他自己內心的喜悅和成功,就來自於兩隻腫脹到腳穿不進皮鞋的那一刻。這真是幸福。
這一點上,中國的孩子們不佔優勢。因為我們更多強調共性,一起學英語,一起考奧數,父母很少關注和發掘孩子們真正的稟賦。以至於很多人長大了之後也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歡什麼,這是很大的損失。
人工智慧時代,發現自己的稟賦就顯得更加重要了。文明的進展,很大程度上需要創新來推動,創新的產生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想像力,想像力更容易生長在自己的熱愛和擅長的事情上。
2、努力
大多數人不努力的程度,根本輪不上拼天賦。這句話直接戳中了很多人的心。而牛逼人物幾乎無一例外地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比如雷軍被稱作「中關村勞模」。他們重要能力的是持續地保持高強度的工作狀態,而從來不讓自己處於舒適區。很好地管理自己的節奏,長時間穩定地輸出成果。
馮唐和柳青一次聊天,講述他們在做諮詢和投行的時候,每周100小時的高強度工作量,專業訓練的結果是他們認為「牛逼人才能幹牛逼事兒」。劉潤也有類似在微軟的工作經歷。精英之所以能夠跳脫出來,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他們在高壓下對時間的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這種專業的訓練使他們在日後的工作中,能有自己的空間調配出來,獨自思考和安排,從而更進一步的成長。
3、認識趨勢
我們每個人的起點不同,但是時間會證明,每個人獲得成就的大小,往往更取決於他對趨勢的判斷和把握。吳曉波賺了很多錢,是因為他寫書之後每年買一套房,後來還花50萬買了一個島。他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判斷,是對中國經濟和貨幣發展趨勢的判斷。1999年,在吳曉波年花50萬買島的時候,馬雲則用50萬創立了阿里巴巴,後來成長為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他們都是成功的,他們都看到了自己眼裡的趨勢。
我們會講「國運」這個詞,其實就是國家發展的大趨勢。了解這個趨勢看上去與我們沒有直接關係,但這正是精英與普通大眾最大的區別之一。
看到未來,就會更堅定向前的方向,競爭者也就會少。「風物長宜放眼量」,我們大多常常在追熱點,很少人能看到那些不變的東西。找到那些不變的東西,堅持下去,是亞馬遜的貝索斯堅信的真理。
4、自律
自律不是自虐,這兩者很容易混淆。自虐頂多會有短暫的成績,而且工作或者生活的其他方面常常會受到影響。比如我們覺得不得不鍛煉身體了,就連續一周去健身房跑步、瑜伽,之後幾個月又再也不觸碰健身卡。而自律則是把自己的生活、工作方式約束起來,形成一個良性的習慣。這是非常難的事情,卻很有價值。
只有自律才真的能掌控生活,說到底這就是一種時間、精力管理的能力。寫出《浪潮之巔》的吳軍老師,《5分鐘商學院》的劉潤老師,都是這方面的楷模。能夠把時間和精力合理安排,對自己有嚴格的把控,把人做好,事情自然會好。我們不能站在晴天的情緒里,為下雨天的生活下決心。而是要規律地規劃和輸出,保持專業的狀態。這個很難,要一點一點地改,每改進一點,給自己一些正向激勵。最終是改掉一個生活習慣。
5、樂觀積極
悅納自己,是一個人最大的優點之一。這個道理很多時候被忽略了。尊重和讚美自己,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優點。而且要表裡如一,喜歡什麼就說出來,保持對心中美好事物的追求,人更容易有活力。心胸開闊,一時的得失真的不算什麼,生活本來只是一個特別私人的體驗,讓自己更大地融入天地。
仔細想來,生活里真正能夠成就的,除了藝術創作可能需要經歷內心的悲苦之外,在其他領域獲得成功的,都是積極樂觀的人。這個世界是向著太陽的方向的,所以,內心要陽光、豁達、樂觀、積極。
有時甚至需要一種盲目的樂觀。想像革命者遇到巨大困境的時候,總有領袖能泰山崩於前而不行於色,愈挫愈勇,永遠相信行動,永遠樂觀看待未來。我們的工作、生活其實不比革命簡單,也同樣需要樂觀。創業者尤其如此。
生活可以有多重選擇,我們可以安貧樂道,也可以喜歡財富,但是要記得:
認可和讚美自己,悅納自己;
認可和讚美他人,未來沒有什麼事情是一個人可以做成的;
天地很大,每個人也僅僅只是一段孤獨的帶著某種體驗的旅程,心胸需要大一些。
6、快速行動
扎克伯格為了滿足哈佛大學學生內部使用花名冊的需求,建立了Facebook。於是,在完美和快速行動之間,小扎永遠選擇後者。
一旦有了某種想法,快速投入行動當中。行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最佳解藥,同時會緩解焦慮。如果這種拖延的習慣很難改,當有想法之後,可以先嘗試快速開頭,不一定要做完。未來是一個變化越來越快的時代,有些事不快速做,等到完美的結果呈現出來,已經沒有意義了。切記。
7、延遲滿足
在80後創業精英張一鳴看來,一生碌碌無為的人,大多是沒有「延遲滿足感」。
簡單來說,延遲滿足,就是指為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延遲滿足感,會讓你一直往前看,而不是滿足於當下,滿足於已有的成績。延遲滿足感,會讓你不用天天想著春播秋收,而是先把最優的目標推得很遠很遠。延遲滿足感,會讓你有更高的目標,定更高的標準,也許你前兩年變化得慢,但十年後再看,肯定會非常不一樣。你的延遲滿足感程度更高,你就會耐心更好,標準更高,目標更大,做事更從容專註,不計較眼前的利益,不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對一時的成功看得淡,對短暫的失敗不恐懼。這都是這位優秀同代人的觀點。
簡單來說,一個朋友說要給孩子買個禮物,他的朋友勸他給孩子買一盆植物而非養一隻貓或者狗。因為貓和狗會給出及時反饋,讓孩子最快地感受到撫慰,但是如果買一盆花,孩子就需要澆水、等待,過很長時間才能看到開花。但是,那時候孩子會很喜悅,會懂得幸福感需要等待。
很多人努力賺錢告訴別人說他自己這麼努力工作,就是為了享受購物、旅行,言語中帶著犒勞自己的榮耀感。這沒有錯,但是這個表現就是沒有懂得延遲滿足的意義。通俗一點說就是不懂忍耐,不能自我控制。這類人的成功也往往只是脈衝式的,很難尺寸地積累,走出更大的成績來。生活里常常使用低級的應激反應來應對。
「風物長宜放眼量「。對於漫長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來說,不只貪戀一時,更懂得計劃、共同進步,這樣生活、事業也才會不斷成長,經營得有聲有色。
8、底層思考
精英們都會有獨特的思維方式。周其仁先生曾分享過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話,那是一位以色列人,從小母親告訴他,要往難走的地方去,那樣才更容易成功。
清華的錢穎一問伊隆馬斯克,「光靠讀書就可以成為一個火箭科學家?「馬斯克說,是的。馬斯克所使用的「第一性原理」,總結來說就是不橫向跟他人的結論做比較,而是自己回到本原去思考,從而得出自己的判斷。
其實這種底層思考的方法,就是自我深刻地定位現在和面向未來。人云亦云,終究找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也不能有更高的效率。
9、勇氣
我認識一位成功的企業家,1995年網景上市的時候,他曾經拿著合伙人寫的軟體直接去找比爾·蓋茨。後來微軟一個副總裁問他:「你們人也不多,能做什麼?「這位企業家說:「在互聯網時代,都是小公司吃掉大公司,快魚戰勝大魚,網景不就是這樣對付你們嗎?「那位副總裁聽了很震驚,要拉他去見蓋茨,沒找到,就領著他到微軟的地下停車場,特意參觀了一下蓋茨的停車位。萬達的王健林也說,「富貴險中求」,其實就是需要勇氣。
我們不一定會做那麼大事業,但是工作、生活里有時候也需要勇氣。一旦有機會了,要快速衝上去。我們常常會後悔自己沒做什麼,而不太會後悔自己做了什麼。
10、擔當
承擔委屈是一個人成熟非常重要的標誌。我們的目標不是讓自己舒適,而是把事情做成。而一個人很難做成事,就需要借用他人的力量一起完成。要懂得人性,懂得分享,懂取捨的哲學。
世界是複雜的,除非你想認為它是一個簡單的世界。負責的極限就是那些政治家面對的選擇,他們所做出的選擇對人性的撕扯,絕對不是簡單的對錯可以描述的。如果想有大的目標,就需要同樣的擔當,承受更大的委屈。
精英們都是孤獨的,其實人人生來都是。
正如安藤忠雄所說的,你要加倍使出全部的力量往前沖,不要回頭。如此一來,你將可以看到原本看不到的東西。
TAG:馬雲峰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