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屏下指紋識別普及條件尚未成熟 人臉/虹膜識別能否及時補上?

屏下指紋識別普及條件尚未成熟 人臉/虹膜識別能否及時補上?

自智能型手機颳起全熒幕風潮開始,相關手機廠商皆在尋找最合適的生物識別方案與之共存,Samsung於2016下半年推出虹膜識別技術後,Apple於2017年底的iPhone X也以Face ID完全取代Touch ID,導致全市場熱議指紋識別技術是否真會被人臉或虹膜識別技術取代。

屏下指紋識別普及條件尚未成熟 人臉/虹膜識別能否及時補上?

source:Apple

以目前手機市場的生物識別格局來看,雖然Apple陣營的方向已經明確定下,但Android陣營全熒幕手機的生物識別策略卻還存在許多挑戰及變數。

屏下指紋技術要想普及,Samsung為關鍵角色

雖然在2018年剛開始,便看到VIVO與Synaptics合作推出屏下指紋識別手機,讓部分人士認為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在人臉及虹膜識別方案符合讓Android各品牌廠商大幅度採用的條件之前,會能成為市場主流。

事實上,因為目前屏下指紋識別技術與AMOLED面板技術有相當大的相互關係,而Samsung的AMOLED面板在手機市場上佔比超過95%,不難想見屏下指紋識別技術能否普及,Samsung是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近期傳出Samsung要下降其Rigid AMOLED面板產能,因此屏下指紋識別技術要想在2018年普及是有一定難度的。

手機廠商殷殷期盼合適全熒幕手機的生物識別技術

如前所述,以目前面板市況及指紋識別晶元廠商的技術來看,2018年尚難以見到屏下指紋辨技術普及。因此手機廠商依然對人臉及虹膜識別此類技術有相當大的期望,而Samsung旗艦機過往以虹膜識別技術為主打,相信馬上要在MWC 2018發布的Samsung S9依然會以類似的生物識別技術來升級並呈現。

除Samsung及Apple兩大龍頭業者外,以華為為首的中國品牌廠商們,短期內將會只能先維持與2017年類似方案來過渡,待實現人臉識別及虹膜識別的前鏡頭成熟並能提供相對應的價值給使用者時,智能型手機的生物識別格局將會重新分配。

文丨 拓墣產業研究院 陳彥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拓墣產業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Pokemon Go新增AR+功能,能否提升AR效果使用頻率?
28nm製程逐漸走向紅海市場,邊緣運算題材能否為其帶來新機會?

TAG:拓墣產業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