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冪憑什麼說自己是人民藝術女演員?

楊冪憑什麼說自己是人民藝術女演員?

隨著年齡漸長,大冪冪的「官癮」也在增大,演完了「翻譯官」,又找了邪魅狂狷的黃子韜來拍《談判官》。披著新興職業劇的外衣,裝著四流偶像劇的舊酒,楊冪又向我們貢獻了基本靠瞪眼皺眉癟嘴的「冪式表演大法」,形體上含胸駝背,眼神缺少內容和層次,如果關掉了季冠霖的配音,根本不知道女主角陷入了什麼樣的情緒之中。

「她這個人在電影之外的心思太多了。」這是香港導演爾冬陞對范冰冰的評價。事實上,從《我不是潘金蓮》等作品中,還是能看出范冰冰對演技還是有追求的,她有強烈的自我表達的慾望和動力,但到了85後,以楊冪為代表的花旦這裡,乾脆對演技的鑽研一點心思都沒有了,對她們來說:人設比角色重要,賺錢比專業重要,流量比質量重要。她習慣於將自己物化為一個沒有情緒的工作機器,把所有關於人的情感和褶皺都被小心翼翼地掩藏起來。

楊冪從演十餘年,尤其是榮升女主角之後,穩穩地避開了幾乎所有的優質作品,在觀眾的眼中,她是工作狂,是街拍女王,更是爛片女王。從選片到拍攝,楊冪追逐的都是更高的曝光度和片酬,離開了李少紅,陳凱歌,她選擇的合作對象是於正,郭敬明;走出了《紅樓夢》和《神鵰俠侶》的劇組,她在《宮鎖心玉》《小時代》的狗血劇情中流連忘返;晴雯,郭襄演完之後,她把幾乎所有的角色都塑造成了楚楚可憐的面癱小白花。

楊冪曾經說自己要要當人民的女演員,這句話有待商榷。

首先,對於演員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

演員是一種職業,保持專業,是演員最重要的自我修養。

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演員自我修養》里說過:「不能創造那連你自己都不相信的、連你自己都認為是不真實的東西。」

在拍《紅樓夢》的時候,楊冪也因為無法進入狀態而被李少紅導演勒令去睡一個小時。在定《搜索》中王珞丹飾演的楊佳琪一角時,陳凱歌導演也曾經考慮過楊冪,但因為楊冪軋戲所以選擇演員時排除了她。

軋戲,就是一個演員不專業的表現。因為只有義無反顧地全身心投入到角色之中,才可以為自己的角色創造生命。用大白話說,演員這個職業的專業性體現在,可以徹底拋棄自我,沉入戲中的角色,從而把觀眾帶入劇情,讓他們相信這些劇中影像就是真實。無法想像,一個到處軋戲的女演員,可以輕易穿梭在不同的角色之間,怎樣呈現出觀眾眼中的真實,怎樣體現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頗為滑稽的是,軋戲竟然成了勤奮的表現。只要一打開百度,就會發現楊冪「勞模」通稿簡直是鋪天蓋地,面對漫天批評,她把「情緒管理」修鍊到了極致,所謂的情緒管理,其實就是金魚一樣的記憶,快樂,憤怒和委屈等情緒都是即時性的,持續時間不超過幾秒,她甚至都沒有一個很清晰的個人形象,也沒有上一代花旦那種自我敘述的強烈慾望,像一個空心人,能把任何觸及內心的交流都模糊成一套非常熟練的話術,背靠著一種由服飾和妝容組成的精緻虛無主義,讓批評她的人都只是感到一個拳頭打到了空氣里,由不得任何嚴肅的思考

在楊冪的電視劇中,所有命運和人性的衝突都被輕飄飄地隱去了,她拍的職業劇,一味凸顯的都是奢華的工作場景和靚麗的服裝飾品,人物和故事浮在上面,就像面目模糊的人偶,都是削尖了下巴,磨光了顎骨,眼神空洞,面目浮腫,把所有的職業難題,人生難題,矛盾衝突,心酸無奈,算計傾軋都粉飾進了程式化的表演方式當中,像一個毫無情緒和感知力的偶像機器,讓人以為世間委實盡夠光明,誰有不幸,就是自作自受,例如那些機關算計的惡毒女配。這樣的劇作,真的是屬於人民的嗎?

和軋戲的勤奮如影隨形的,是「抄襲的陰影」。《宮鎖心玉》抄了《流星花園》,《親愛的翻譯官》抄了日劇《最後的朋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抄了《桃花債》……一部片子涉嫌抄襲,別人會認為你是選片不嚴,而次次都涉嫌抄襲作品,是不是也反映出毫無判斷標準,唯利是圖的本質

無獨有偶,前不久,自媒體大號「六神磊磊讀金庸」炮轟「周沖的影響聲色」,暴露了自媒體生態中的「洗稿」頑疾,讓六神怒不可遏的是,周衝到處去竊取別人的創意,內容,段子,最後沾沾自喜地佔為己有,還把讀者當傻子,宣稱「得屌絲者得天下」……

但事實是,周沖這樣的洗稿大號還會繼續存在下去,六神的攻擊甚至給她增加了額外的流量。原創者殫精竭慮,費時良久的原創內容,一個小時內就能被洗稿者改頭換面,據為己有,正如財新傳媒主編王爍評論所選宣稱的,「在中國從事內容生產,侵權是一門可持續的生意,而原創則變成一種難以持續的努力。」

不得不承認,楊冪確實非常努力,她用「忙碌」和「工具理性」所帶來的效率和實用性封閉了自己。對於流量明星來說,熱搜就是一切,熱度就是生命,這本來就是互聯網時代過度營銷炒出來的虛火,只要有錢,就可以和各大新聞客戶端達成「戰略合作」,不斷地發通稿,炒緋聞,炒熱度;再通過買粉,買水軍在微博,微信各個平台不斷地賣人設,帶節奏,引導輿論。

不尊重原創,不職業,不專業,其實就是助長了侵權之惡,洗稿之惡,軋戲之惡,讓許多年輕人失去了本該有的清醒踏實和對職業的敬畏。國民閨女關曉彤直言自己的偶像就是楊冪,從選片的水準到演技都在向自己的學姐靠攏,於是今年在熒幕上我們收穫了令人髮指的《極光之戀》和於正出品的《鳳求凰》,另外,頻繁買熱搜,艷壓通稿的手法,更是和自己前輩如出一轍。

不少人認為,楊冪的《談判官》,關曉彤小姐的《極光之戀》,乃至《孤芳不自賞》這樣的摳圖神劇,怎麼會有人去看呢?但是我們不要忽略了,電視劇,尤其是芒果台為首的黃金檔大片,仍然是不少中國家庭重要的休閑娛樂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霸屏國劇質量江河日下,毫不尊重觀眾智商和下一代成長,讓年輕人不假思索地浸泡在這些文化垃圾所創造的話題之中,才是流量營銷的可怕之處。

觀眾大腦的帶寬是有限的,如果流量明星佔據了所有的影視資源,那麼很多好演員將無出頭之日;如果流量明星主導了大眾傳媒的話題,那麼一切公共話語都註定要以膚淺瑣碎的娛樂化方式出現,所有政治,宗教,新聞,商業和體育都會成為娛樂的附庸;如果肥皂劇和真人秀成為收視的主要範圍,如果孩子們的偶像都會是千篇一律的帶貨女王,這隻會引發巨大的智力災難。

波茲曼在《娛樂至死》里指出:雖然媒介指導著我們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它的這種介入卻往往不為人所注意。去年,新華網製作了一張圖,根據該圖,揭露出不少95後心中的理想職業是成為「網紅」。具體的數字可待商榷,但是我們不得不注意到在為數不少的年輕人心中,速成的,泡沫般的成功已經埋下了種子,成了更加「正確」的人生選擇。

魯迅先生的話仍在耳畔:中國人的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而自以為正路。在這路上,就證明著國民性的怯弱,懶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滿足著,即一天一天的墮落著,但卻又覺得日見其光榮。

流量的幻光不過曇花一現,金錢名利也不過是過眼雲煙,無法讓人獲得踩在地上的踏實感,許亞軍老師幾十年前也是風靡大陸的少女心收割機,連風華絕代的何晴老師都不能倖免,但是幾十年後,讓許亞軍重回大眾視野的,並不是當年的那些八卦,而是祁同偉的銀幕形象,多少人在他的身上,看到了寒門子弟的掙扎和不易,看到了擊穿階層固化的艱難,而這些社會的缺陷和真實,正是我們的流量明星要拚命粉飾掉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青子衿熊彼特 的精彩文章:

TAG:青青子衿熊彼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