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嘩與躁動的年代,理想時代已像夜空中划過的一片流星似的結束了
唯願與你 / 在這個喧囂的時代 / 與思者同行
(編者註:公號標題為編者所加)
時代的餘響
文王斌
我非常有興趣地讀完了《流放者歸來》中三十年代的這撥美國文學青年闖蕩巴黎的經歷,當轉向他們結束了巴黎的朝聖之旅,又開始紛紛返回美國按部就班地進入主流社會時,我已經變得極不耐煩了,只好硬著頭皮快速翻看,可仍沒見再度吸引我的東西,所以決定放棄。
再揀起了《伊甸園之門》。它是美國60年代文化運動的。
美國文化運動在風起雲湧的60年代是迷人的,且為人類留下了許多對抗文化反主流的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女權、民權、黑人運動、嬉皮士、頹廢派、跨掉的一代在那個年代像群星般地閃爍在美利堅的大地上。彼時的青年一代,精神的訴求遠高於物質的屈從。
那是一個理想主義的年代。作為一個喧嘩與躁動的年代,它像夜空中划過的一片流星似的結束了,衣衫襤褸的嬉皮搖身一變成了斯文體面的雅皮,女權在更大的程度上成了一種身份政治的高調炫耀,頹廢則更象更是一種隨心所欲的行為藝術,其目的乃似嘩眾取寵地渴望一舉成名;所有的一切都在變味,所有一切都在發生本質性的改變,這個世界正在無可救藥地走向精神的衰落,惟見那個滿口謊言、吐沫星子亂飛的川特勒,在扯著大嘴發出一陣陣刺耳的咆哮。
2018/1/15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公開資料,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王斌,資深電影人、作家、文學編劇。無涯人文頻道專欄作者。1991—2005年,作為文學策劃和編劇,與張藝謀風雨同舟地走過了15年的人生旅途。2006年,王斌告別電影界,回歸文學。2006年至今,王斌已創作《遇》《六六年》等長篇小說、隨筆集,以及長篇紀實文學《活著?張藝謀》。 近日,王斌推出新小說《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歡迎閱讀。
聽王斌講電影、文學、藝術,是一種享受
歡迎喜馬拉雅FM用戶掃碼支付,下載欣賞
蘋果用戶讚賞專用二維碼
TAG:思者王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