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請不要相信你的眼睛

請不要相信你的眼睛

導讀:說起來很有意思,我們的視網膜其實是一個只能接收二維信息的感受器,但我們卻能感知到三維的空間世界,這離不開大腦強大的整合能力。

作者:西閃,獨立作家,出版有《書卷山城》《思想光譜》《人的展開》等作品。

編者按:本文為《為什麼大衛像的瞳孔竟然是兩個洞》一文續篇,有關文中S.B.先生的介紹請看上篇。

儘管S.B.先生的進展令人欣慰,還是發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有一次S.B.想從四樓病房的窗戶爬出去,他對及時阻止了他的醫生說,他想摸一摸街上那些小小的車輛。這時候醫生們才發現,一個先天盲人獲得的視力與正常人的視力竟有如此大的差距——S.B.無法從看到的汽車大小來推斷他與車之間的距離。用心理學的行話講,S.B.的視力缺少深度知覺(depth perception)。

那麼什麼叫深度知覺呢?深度知覺又稱為距離知覺或立體知覺,指的是個體對同一物體的凹凸和不同物體的遠近的感知。還記得我給大家看的圖片嗎?像凹臉錯覺這一類視錯覺就利用了深度知覺的弱點。

深度知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了它,我們會撞上玻璃,下不了樓梯,甚至像S.B.那樣試圖爬出四樓的窗戶去觸摸街上的車輛。無需心理學家強調我們也懂得,深度知覺是我們最重要的視覺能力。

說起來很有意思,我們的視網膜其實是一個只能接收二維信息的感受器,但我們卻能感知到三維的空間世界,這離不開大腦強大的整合能力。然而S.B.的情況說明,當一個人錯過了發展深度知覺的時期,結果會有多麼糟糕。

S.B.先生出院後,格列高里把他從劍橋接到了倫敦,想讓他多見見世面。然而令格列高里詫異的是,自從進了城,S.B.再也不像醫院裡那麼興奮,情緒低落沒精打采。到了倫敦動物園,他可以正確地叫出很多動物的名稱,因為他以前撫摸過家人養的狗和貓,也聽別人說起過那些和貓狗不一樣的動物,他運用學到的知識和想像力,能夠通過尋找事物的線索來辨識東西。可是如今的視覺帶給他的有時候不是便利,而是干擾。他喜歡明亮純凈的色彩,但筆觸斑駁的油畫讓他心煩意亂,牆上或桌椅上的污漬更令他難以忍受。

抑鬱的情緒一直糾纏著S.B.,一方面恢復視力並不等於失而復得,他知道失明的歲月造成的損失無可彌補。另一方面,他感到這重獲的能力不僅不完備,還壓制了他原本擁有的知覺經驗。過去輕車熟路的感覺誘惑著他,以前他可以一個人穿過熙攘的人群,而現在如果沒人扶著他,他根本不敢過馬路。很多個夜晚,他都不開燈,安靜地坐在黑暗的卧室里。

最大的問題還是知覺深度。就像神經科學家發現的那樣,深度知覺有賴於多種線索。比如雙眼視差,左右眼睛分別看到的世界存在微小的差異,這對知覺深度很有幫助;再比如說運動,無論是自身還是物體的位移,都會給我們的距離判斷帶來各種參考。在人的大腦里,對視覺信號進行整合加工的區域實在太多,以至於在《認知神經科學》中加扎尼加打趣說,生理學家在大腦里發現新的「皮質視覺區」(cortical visual areas)之多之快,超過了兔子繁殖的速度。

不幸的是,可以想見,天生失明的S.B.失去了皮質視覺區發展完備的機會。他以為爬出窗口就可夠著房外的地面,儘管窗檯離地面有十幾米。看見窗外的新月,他卻以為是窗玻璃上的印跡,鏡子中的映像也一直讓他困惑不已。有時候他會去離家不遠的小酒館,一聲不吭地觀看牆上的一面大鏡子,看自己,也看過往的客人,這個習慣從復明延續到他死——事實上僅過了三年,S.B.就鬱鬱而終了。

在這短暫的復明歲月里,S.B.依靠的仍舊是他的聽覺、嗅覺與觸覺。特別是觸覺,對他的觀看有很大幫助。他能看著牆上的掛鐘說出時間,是因為他一直有一塊沒有玻璃罩面的懷錶,他通過觸摸判斷時間。凡是反覆觸摸過的東西,他也能較為準確地推斷它們的大小和距離。手術後的第48天,他就可以畫出一輛公共汽車的側面,那也是他曾觸摸過的,而未曾撫摸過的汽車正面,他畫了一年仍畫不出來。

在倫敦博物館,格列高里給S.B.看一台車床,歷來喜歡工藝的他隔著玻璃看了很久才說靠近他的是一個把手,除此之外他什麼都說不出來。管理員同意他親手去摸一摸車床,他閉上眼睛將手放在把手上,並立刻肯定地說,這是把手。他雙目緊閉把機器摸了個遍,然後退後幾步睜眼仔細打量,興奮地說:「摸到它以後我就能看清了。

可是,很多事物無法直接碰觸。觸覺給予視力幫助,也對S.B.的視野施加了常人難以想像的限制。歸根結底,本來應該協同發展的視覺和觸覺出現了嚴重的不平衡,因而談不上真正的合作。

很早人們都明白在不同的感覺系統存在溝通與合作,唇語就是一個有趣的例證。經過訓練的人可以看的方式,「聽」到他人的言語。

像視錯覺一樣,聯覺(synesthesia)現象也能巧妙地揭示視覺的奧秘。有人能夠在音樂里嘗到苦澀,也有人覺得報紙上的每一個字母都有不同的色彩。有的人更特別,在他的體驗中,單詞「精確的」味道像酸奶,「接受」像煮雞蛋,大多數對話的味道都不錯,只有一個叫「Derek」的人讓他極度難受,因為那個詞的味道有如耳垢。

實驗證明,視力正常的人在運用觸覺分辨物體時,初級視皮質的激活水平顯著下降。但盲人不一樣,他們在完成同樣的任務時,除了軀體感覺皮質激活水平上升,初級視皮質也會隨之上升。可見為了適應不同的生存條件,多感覺整合與知覺重組都是必要的。

在這方面大腦可塑性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我仍然要不厭其煩地提醒,先驗與經驗的區分在這裡沒多大意義,關鍵或許在於兩者間迷人的重疊。

原標題:《感覺的迷人重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閭丘露薇:流感下的眾生
1998,一碗羊肉泡饃帶來的安全感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