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王朝政治
漢代
歷代王朝官制趨勢:內朝官代外朝官,臨時代替永久
皇帝 秘書叫六尚 (尚書,尚[衣·食·冠·席·浴])
丞相主管行政,下有十三曹,漢代需由御史大夫才能升丞相
太尉 管軍事,與丞相尊,但只問軍事,所以丞相是最高行政長官
御史大夫 管監察副宰相
御史中丞常駐皇宮,御史大夫副手
九卿 歸丞相管轄
漢代一百多郡,郡太守秩【二千石】,地位與九卿平等,九卿調地方郡守不算降級
郡下為縣,一郡十、二十縣 ,大縣長官為縣令,小縣為縣長
郡縣掾屬 為本地人,由長官辟署
刺史 州牧秩六百石 初為監察地方、屬御史丞,後發展為邊疆大員,漢代一共分13個州,每州不超過9郡
郡每年向中央上 「計薄」,分類各類行政,9-10月 「上計「 中央,類似績效
分兩科,甲科為郎·已科為吏。郎官是皇宮裡的侍衛,二千石官子侄入宮為郎官,一定年限出來做官
畢業後補郎補吏,制定地方試用
鄉舉里選 孝廉察舉
規定十五稅一,實際是三十稅一,土地歸農民所有,可自由買賣,形成土地的兼并
人口稅,所有人都得交,導致窮人只能變賣自己為奴隸
漢武帝開始鹽鐵專利
漢代全民皆兵,23歲開始服兵役,三種兵役
中央【南,北軍】做衛兵,國家發差旅費,1年
邊郡做戍卒,自費,三天,一天100錢可免戍
地方,20歲開始 每年秋天一月軍訓【都試】
力役 叫」更卒「,義務,一月/年,可花200錢代替
唐代
中書省【鳳閣】 中書令 三品 起草詔書,」定旨出命「。下有中書侍郎,中書舍人。中書舍人各自擬稿,稱」五花判事「,長官選一送皇帝批「敕」
門下省【鸞台】 門下侍中 三品,審核詔書,反對有「塗歸封駁」之權。下有門下侍郎,門下給事中
尚書省 尚書令 三品 執行機構,不能反對詔書
設置 政事堂 提高效率,中書門下長官參加,尚書左右僕射加 「加中書門下平章事」 可參與,政事堂 的人才叫真宰相
無中書門下大印,詔書才能執行。『不經鳳閣鸞台,何得為敕』說法
無列印的詔書,稱「斜封墨敕」
吏戶禮兵刑工 部
御史台
道 觀察使 節度使
州 類漢郡,刺史
縣 1573個
折衝府,軍事區域,府兵免 租庸調
田賦制度:租庸調。四十稅一,服役20天/年
兩稅制
宋代
【行政】中書省在宮中,單獨取旨,和樞密院【軍事】合稱二府
【財政】戶部司 度支司 鹽鐵司
【用人】考課院 東院文,西院武。剝奪宰相任免官員
【監察】諫垣(諫官辦公地),獨立於宰相 ,不在監管皇帝,而成政府,開始 【清議】之風氣。
路 相當於唐道
州府軍監 相當於唐州府
縣
中央官臨時派遣官員到地方【知某州事】,臨時工
禁軍 中央
廂軍 地方
騎兵要良馬,要高寒之地,長山大谷,適合的地方:甘涼河套一帶,所謂薊北之地。
在遼,西夏手裡,導致宋代無良馬戰力弱
明代
通政院 管奏章
大理院 最高法院
三法司: 刑部,都察院,大理院
大事 由九卿推舉 為【廷議】
內閣 【四殿:中級,建級,文華,武英,二閣:文淵,東閣】學士
內閣【票妮】給皇帝,皇帝【披紅】【硃批】,成諭旨
翰林院 管考試
總督 臨時指派,比如鎮壓倭寇
行省【行中書省】,始於金朝,定於明朝,初用于軍事用途
省 十三布政司: 布政使 管行政【藩司】 觀察使 管司法【臬司】 都指揮使 管軍事 合稱【三司】
巡撫 【撫台: 巡行天下,撫軍安明】巡視軍政民政,略低於總督
州府
縣
胥吏
黃冊 登記戶口 10年一更
魚鱗冊 登記田畝
一條鞭法 簡化稅種
衛(大)所(小)制度
清代
軍機處
上諭:明發上諭,寄信上諭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