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才是真正的「貴族教育」,康熙帝對後代的家訓實錄!

這才是真正的「貴族教育」,康熙帝對後代的家訓實錄!

康熙一生兢兢業業,修身、齊家、平天下都十分認真,可謂耗盡心血和精力。

他十分珍惜自己的事業,渴望能傳之千秋萬代,自信生命中的每一體會對後人都有益處。今天就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全文3220字丨閱讀共需4分鐘

康熙治國六十年建樹甚多,其創業、守成之功績舉世公認。

康熙曾對諸官說:「朕經常想到祖先託付的重任。對皇子的教育及早抓起,不敢忽視怠慢。天未亮即起來,親自檢查督促課業,東宮太子及諸皇子,排列次序上殿,一一背誦經書,至於日偏西時,還令其習字、習射,復講至於深夜。自春開始,直到歲末,沒有曠日。」

康熙教子的種種做法,法國傳教士白晉以親身見聞,向法國皇帝路易十四作了如實報告。白晉在報告中說:中國皇上以父愛的模範施以皇子教育,令人敬佩。中國的皇上特別注意對皇子們施以道德教育,努力進行與他們身份相稱的各種訓練,教之以經史、詩文、書畫、音樂、幾何、天文、騎射、游泳、火器等等。

教誨督促,嚴格訓飭。康熙身後的兒孫們,多數能文能武,尤其在他之後的兩個傑出帝王:雍正皇帝,功業顯赫,見識超人;乾隆皇帝,儒雅倜儻,自號「十全皇帝」。

正是「康熙盛世」的基礎,奠定了滿清王朝二百多年的業績。所有這些,都是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道德遺澤和他的《庭訓格言》—— 一本珍藏的皇家遺囑讀本的影響。

在此,特摘錄一些以饗讀者:▼

心欲小 而膽欲大

訓曰:凡人於無事之時,常如有事而防範其未然,則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時,卻如無事,以定其慮,則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膽欲大。」遇事當如此處也。

大凡能自任過者,大人居多也

訓曰:凡人孰能無過?但人有過,多不自任為過。朕則不然。於閑言中偶有遺忘而誤怪他人者,必自任其過,而曰:「此朕之誤也。」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為所感動而自覺不安者有之。大凡能自任過者,大人居多也。

歡喜善念吉,動怒惡念凶

訓曰:凡人處世,惟當常尋歡喜。歡喜處自有一番吉祥景象。蓋喜則動善念,怒則動惡念。是故古語云:「人生一善念,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人生一惡念,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此誠至理也夫!

俯仰無愧,防於念起

訓曰:人惟一心,起為念慮。念慮之正與不正,只在頃刻之間。若一念不正,頃刻而知之,即從而正之,自不至離道之遠。《書》曰:「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一念之微,靜以存之,動則察之,必使俯仰無愧,方是實在工夫。是故古人治心,防於念之初生、情之未起,所以用力甚微而收功甚巨也。

修身治性,謹於素日

訓曰:凡人修身治性,皆當謹於素日。朕於六月大暑之時,不用扇,不除冠,此皆平日不自放縱而能者也。

平日誦讀及教子弟,惟以經史為要

訓曰:古聖人所道之言即經,所行之事即史。開卷即有益於身。爾等平日誦讀及教子弟,惟以經史為要。夫吟詩作賦,雖文人之事,然熟讀經史,自然次第能之。幼學斷不可令看小說。小說之事,皆敷演而成,無實在之處,令人觀之,或信為真,而不肖之徒,竟有效法行之者。彼焉知作小說者譬喻、指點之本心哉!是皆訓子之道,爾等其切記之。

四書性理,立命之道

訓曰:凡人養生之道,無過於聖賢所留之經書。惟朕惟訓汝等熟習五經四書性理,誠以其中凡存心養性立命之道,無以不具故也。看此等書,不勝於習各種雜學乎?

知書明理 貴在貫通

訓曰:讀書以明理為要。理既明則中心有主,而是非邪正自判矣。遇有疑難事,但據理直行,則失俱無可愧。《書》云:「學於古訓乃有獲。」凡聖賢經書,一言一事俱有至理,讀書時便宜留心體會,此可以為我法,此可以為我戒。久久貫通,則事至物來,隨感即應,而不特思索矣。

敬畏之心不可不存

訓曰:人生於世,無論老少,雖一時一刻不可不存敬畏之心。故孔子曰:「君子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我等平日凡事能敬畏於長上,則不罪於朋儕,則不召過,且於養身亦大有益。嘗見高年有壽者,平日俱極敬慎,即於飲食,亦不敢過度。平日居處尚且如是,遇事可知其慎重也。

食宜淡薄,於身有益

訓曰:朕每歲巡行臨幸處,居人各進本地所產菜蔬,嘗喜食之。高年人飲食宜淡薄,每兼菜蔬食之,則少病,於身有益。所以農夫身體強壯,至老猶健者,皆此故也。

酒傷身心,能飲不飲

訓曰:朕自幼不喜飲酒,然能飲而不飲,平日膳後或遇年節筵宴之日,止小杯一杯。人有點酒不聞者,是天性不能飲也。如朕之能飲而不飲,始為誠不飲者。大抵嗜酒則心志為其所亂而昏昧,或至疾病,實非有益於人之物。故夏先君以旨酒為深戒也。

心志專一,即是養生

訓曰:人果專心於一藝一技,則心不外馳,於身有益。朕所及明季人與我國之耆舊善於書法者,俱壽考而身強健。復有能畫漢人或造器物匠役,其巧絕於人者,皆壽至七八十,身體強健,畫作如常。由是觀之,凡人之心志有所專,即是養身之道。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訓曰:《虞書》云:「宥過無大。」孔子云:「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凡人孰能無過,若過而能改,即自新遷善之機,故人以改過為貴。其實,能改過者,無論所犯事之大小,皆不當罪之也。

嘉言善行,在於經書

訓曰:《易》雲:「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夫多識前言往行要在讀書。天人之蘊奧在《易》,帝王之政事在《書》,性情之理在《詩》,節文之祥在《禮》,聖人之褒貶在《春秋》,至於傳記子史皆所以羽翼。聖經記載往績,展卷誦讀,則日聞所未聞,智識精明,涵養深厚,故謂之畜德,非徒博聞強記,誇多鬥靡已也。學者各隨分量所及,審其先後而致功焉。其蕪穢不經之書、淺陋之文,非徒無益反有損,勿令入目,以誤聰明可也。

因書以知理則理有實用

訓曰:聖賢之書所載皆天地古今萬事萬物之理,能因書以知理,則理有實用。由一理之微,可以包六合之大;由一日之近,可以盡千古之遠。世之讀書者生乎百世之後,而欲知百世之前;處乎一室之間,而欲悉天下之理,非書曷以致之!書之在天下,五經而下,若傳若史,諸子百家,上而天,下而地,中而人與物,固無一事之不具,亦無一理之不該。學者誠即事而求之,則可以通三才,而兼備乎萬事萬物之理矣。雖然書不貴多而貴精,學必由博而致約,果能精而約之,以貫其多與博,合其大而極於無餘,會其全而備於有用。聖賢之道豈外是哉?

清心寡欲,少忘少病

訓曰:朕自幼所讀之書,所辦之事,至今不忘。今雖年邁,記性仍然,此皆素日心內清明之所致也。人能清心寡欲,不惟少忘,且病亦鮮也。

以身作則 而後求人

訓曰:凡人有訓人治人之職者,必身先之可也。《大學》有云:「君子有諸己而後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特為身先而言也。

不學則已 學則必精

訓曰:凡人讀書或學藝,每自謂不能者,乃自誤其身也。《中庸》有云:「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實為學最有益之言也。

不忍舍處 方得書味

訓曰:朱子云:「讀書須讀到不忍舍處,方是得書真味。若讀之數過,略曉其義即厭之,欲別求書者,則是於此一卷書猶未得趣也。」此言極是。朕自幼亦嘗發憤讀書看書,當其讀某一經之時,固講論而切記之。年來翻閱其中,復有宜詳解者。朱子斯言,凡讀書者皆宜知之。

前車之覆 後車之鑒

訓曰:勸戒之詞,古今名論、亹亹書記中,無處不有。其殷勤痛切,反覆叮嚀,要之,欲人聽信遵行而已。夫千百年以下之人,與千百年以上之人,何所關切而諄諄訓誡若此,蓋欲一句名言提醒千百年以下之人,使知前車之覆,而為後車之戒也。後學讀聖賢書,看古人如此血誠教人念頭,豈可草草略過?是故朕常教人看古人書,須念作者苦心,甚勿負前人接引後學之至意也。

本文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康熙教子庭訓格言》唐漢譯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這老外關鍵時刻發聲,玄燁成了康熙皇帝,可他最後卻差點被凌遲!
清朝一考生,因試卷沒做完急的大哭,皇帝:別哭,朕欽點你為狀元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