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與二狗子
春節假期,我的不洗頭紀錄刷新到了5天,差不多是一個廢人了。期間有個無法推辭的同學婚禮,機智如我選擇了帶著老爹的帽子赴約,洋氣得操作了一波。無論周末或是長假,我每天不是在被窩裡就是裹在我娘的外套里,這種過於不修篇幅的行為,總會被她深深的嫌棄,進而得出「所以到現在還嫁不出去呢」。但所謂家,不就是這份無拘無束的自由么。精緻的穿搭和妝容,偶爾心血來潮時的調味料,正餐的話還是想要過不洗頭/不穿bra/不見人/微信聊的生活啊。
上一次如此長時間呆在家裡,可能還是大四暑假。那時候對愛情熾烈灼熱,對生活一無所知。現在的我可不一樣啦!如今對愛情沒有想法,對生活更是迷茫。:)
在城市和農村中穿梭,三觀被反覆撕扯。鄉鎮的生活,說他單調,卻也煩雜瑣碎;說他清閑,但也勞碌繁忙。從初中便開始住校的我,對故鄉的人情世故其實並沒有太多太深的了解。成年之後,觀察周遭親友的日常,才有了若干的體悟,尤其是那些城市獨居生活的對立面,讓我尤為感嘆。說不清是因為鄉村與城市的差異,還是因為家庭與獨居的對比。
在鄉鎮里,最大的感觸是務實。能感受到一種特別質樸的生活觀念。勤勤懇懇的工作,認認真真的生活。經歷過十幾歲時食不果腹的童年,在二十齣頭緊巴巴得結婚成家,或做點買賣,或忙點作坊,趕上改革開放的浪潮多少能攢點積蓄,三十歲左右開始修建老宅,一邊還債,一邊撫養下一代,人到四十,開始考慮為子女添置新房,做好戰略儲備,舊債剛清,又添新債;到了五十朝上,日子開始有些清閑,催婚催生,等著因為讀書漂泊到城裡的孩子們放假回家。這樣的人生軌跡下,每天都是為四化建設(為家庭小康)作出貢獻的積極向上,充滿著油鹽醬醋的精打細算,但也沒有城市中產的焦慮不安。這軌跡下的大姨小姑,怎麼能接受「沒勇氣結婚」「生不起孩子」之類的惴惴呢?畢竟再苦不及以前,畢竟每天都有奔頭,而生活也未曾徹底打碎他們過。但生活真的會撕碎一個人嗎?還是無病呻吟或是不肯吃苦?我也不得而知了。
但90後們的生活路徑終究是不一樣的,在物質上沒有經歷過不安全的人,或許會在精神上使勁得折騰。我總覺得,大多數人生孩子,也無非是遺傳一些平庸的基因,成為分母支撐起n分之一的概率,為人類文明作出這「轟轟烈烈」的貢獻。但上輩和上上輩在思索生命的意義時,覺得這一輩子,把n個孩子撫養成人,便是極大的成就和圓滿了。個中道理,或許也無所謂對錯優劣吧。
夜深了,我媽剛起來看我還沒睡覺,說是要揍人了,回頭再寫吧。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