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多少美麗可以重來

有多少美麗可以重來

對老年人的界定總是莫衷一是,姑且從60歲開始算吧。在中國,老年人從來都不是消費市場的主力軍,市場營銷和產品規劃師不怎麼關注老年人,除了那些賣保健品的騙子以外。但是,未來的十年,這一局面或許會發生改變。

在中國人的概念里,整形美容是給愛美的年輕人準備的,十年前這個行當還充滿了爭議。一般來說有爭議的市場都屬於年輕人。然而從現在開始,老年人將日益成為整形美容消費的主力之一,這種趨勢可能在10後達到高峰。

前一陣子,網上曝光個別老年人在公共場所的不文明舉動,是缺德甚至犯法的。有人戲謔地說:不是老人變壞了,是壞人變老了。呵呵,這撥「變老的壞人」指的是文革那幫紅衛兵已經進入了老年,歷史對他們這一代人有所虧欠,他們始終沒能處於消費鏈的頂端。不過在他們之後,有最大批的改革開放的受益者,那幫先富起來的社會精英階層,將陸續進入老年,他們是高消費階層,大約10年後,形成峰值。相伴而生的是,老年高端消費市場會遵循同一個曲線。

衡量一個社會的發達程度,看它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就夠了。醫療美容市場同樣如此,歐美的市場變化情況充分說明了這一點。雖然人種的不同使中國醫美行業具有地域特色,但是發展規律大致一樣,想知道中國醫美行業10年後的樣子,去趟美國看看就能了解個大概齊。

在歐美,中老年人是整形美容市場絕對主力。抗衰老和面部年輕化技術是醫學界的主攻方向,但是這些醫學成果在中國醫美市場並不是特別受歡迎。不久的將來,老年醫美消費浪潮到來的時候,我們準備好了嗎?

老年醫美消費的最大特點是理性,他們絕不會像年輕女孩兒一樣衝動。老年人更看重技術和品牌,他們必須先信任你。當然他們的醫美消費內容和年輕人是不同的。

《人民日報》不是說么,物質幸福時代已經結束,新時代業已來臨。人們現在更關心自己是否開心,老年人不一定非要幫下一代看孩子了,特別是新時代富裕的老年人,他們關注社交和身心健康,喜歡帶點刺激的生活方式,注重精神自由與充實感。凡是影響心情的東西,都可能變成商品,而針對老年人的醫美消費,必將成為「情緒經濟」的重要成員,因此老年醫美消費具有更多心理學的意義。

那些富裕的且受過高等教育的老年人,無不希望自己的晚年不失尊嚴,並且能夠給人乾淨利落的感覺,他們十分討厭老年斑,所以對激光祛除老年斑情有獨鍾,目的絕不是為了漂亮,而是乾淨。有一天,我80多歲的老媽說:我想把手上的老年斑給祛掉,給孩子們弄吃的時候,手上有斑顯得不幹凈。

老年人做醫美的唯一訴求就是年輕化,人顯得年輕,心情便會好,心情好了,可以多活幾年。美國一個研究機構(真假不詳)推出一項研究,以250名在1970——1975年做過整形美容手術的女性為觀察對象,她們接受手術的平均年齡是60.4歲,25年後,其中近60%的人活到了84歲,比全球女性平均壽命74歲延長了10年。這個消息是整形界說做醫美治療能長壽10年的依據。雖然這種對比方法是否科學尚無定論,起碼可以說明適當的整形美容治療對壽命的延長是支持的。

設計適合老年人醫美項目的原則就是以立竿見影的年輕化為標準,雖然是老年人,但是他們沒有耐心等待遠期效果,他們也不求徹底改變,只要改善提升就可以。當他們在美容治療後顯得比同齡人年輕的時候,對情緒的提升和心情的好轉,作用巨大。他們已經明白了一件事:口服保健品對美容沒有任何卵用,前些年忽悠得太過了。

除了老年斑,還有兩個讓人討厭的東西是眼袋和皺紋,現在的整形技術解決這兩個問題只是小菜一碟。面部的整體下垂也是問題,解決之道不下10種。個別肥胖型老年人可能需要腹壁整形這種大手術,但是決定權在醫生手裡。

老年人有更多的時間從事體育鍛煉,在西方,健身房裡大多數是老年人,中國的老年人則喜歡跳廣場舞。他們能自己解決的,會自己處理;自己無能為力的事,才會交給醫生。通常她們會在和醫生成為朋友之後,才會把自己這張老臉託付給他。

圖片來自百度網路

中國最早接受整形美容治療的老年人是文藝工作者。著名演員劉曉慶是代表人物,她總是能開風氣之先,而且特立獨行。

老年人非常在意存在感和價值感,沒人願意過早地退出歷史舞台,出於對生活的熱愛和生命的尊重,精緻的外表往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或許,送自己的長輩去做醫美,是未來兒女盡孝的方式之一。

(聯合麗格 主筆/李濱)

-完-

*本文為原創內容,轉載請標明出處,不得對本內容原意進行曲解、修改。本文發布內容及圖片如涉及知識產權等問題,請相關權利人與本平台賬號聯繫,我將配合採取保護措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願你有創作的渴望,也有失敗的勇氣
年少不聽周杰倫,再聽已然不年少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