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解讀2017年中國古生物學進展:寄自遠古地球的信

解讀2017年中國古生物學進展:寄自遠古地球的信

白堊紀中期巨須隱翅蟲與蘑菇的生態復原圖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寄自遠古地球的十封信

——專家解讀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

全球首次發現的三維立體胚胎化石揭開了神秘的翼龍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生活習性,堪稱腕足動物「大百科」的屬志研究有什麼重要價值,古人類頭骨長啥樣,古老的樹木如何生長……

本報記者 張 曄

近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發現翼龍伊甸園,揭秘翼龍生命史——大量3D翼龍蛋和胚胎首次發現》《中國顯生宙腕足動物屬志》《中國許昌發現的晚更新世古老型人類頭骨化石》等十項研究成果上榜。這十大進展,不僅具有重大科學價值、有助於探究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奧秘,而且推動了公眾對地質歷史時期生命演化歷程的認識。

3D化石穿越億年回到「翼龍伊甸園」

「當時這一地區是一個大型湖泊,雨量充沛,氣候相對溫暖,翼龍就生活在大型湖泊邊緣,以湖中大量的魚類為食,把它們的蛋產在湖岸邊的沙灘中。」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描繪了距今約1.2億年前的早白堊世,新疆哈密戈壁雅丹地區的「翼龍伊甸園」。

汪筱林團隊經過10餘年連續的野外科考,在新疆哈密發現並搶救性採集了恐龍化石標本,其中有215枚翼龍蛋,其中16枚翼龍蛋含有三維立體(3D)的胚胎化石,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3D翼龍胚胎,也是「翼龍研究200年來最令人激動的發現之一」。

「翼龍不是會飛的恐龍,它們兩者關係比較近,有共同的祖先,從距今約2.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幾乎同時在地球上出現,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同時絕滅,在地球上生存了約1.6億年。兩者佔據不同的生態空間,翼龍是飛行動物,空中霸主,以食魚為主,也有少量類群吃昆蟲和植物等。」汪筱林說。

此次發現的天山哈密翼龍,胚胎、幼年、亞成年和成年個體都有很多,而且發現大量的雌雄個體,組成一個白堊紀翼龍伊甸園。根據化石推測,哈密翼龍最大翼展可達3.5—4米左右。

但是,科研人員發現翼龍小時候「會走不會飛」。通過掃描3D胚胎,可以看出它們的後肢發育速度比前肢快,孵化之後只能走不能飛,牙齒還沒有萌出,還不能主動覓食,需要父母照料。

據汪筱林推測,這些翼龍遇到突發的風暴,導致湖邊的、湖底的物質和岸邊濕潤沙子里的翼龍蛋等卷在一起,被快速地搬運、沉積和埋藏。而翼龍骨骼分散但完整,則說明它們是帶著皮肉被埋藏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北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法媒:四海同春!歐洲也進入「中國年」模式!

TAG:河北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