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的食文化與節日》 作者:周書賢 陝西丹鳳

《中國的食文化與節日》 作者:周書賢 陝西丹鳳

【習作文苑】版

中國食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文明古國的中國人在上古時期就發明了釀酒技術,同時學會了飼養家禽家畜,種植各種農作物。並且用收穫的糧食蔬菜及飼養的畜禽創造出許許多多的美味佳肴。

我們中國疆域遼闊,氣候多樣,各地農作物不盡相同,民族又眾多,因此食物種類豐富多彩。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許多外域農作物的不斷引進,使我國人民的食材日益漸豐。直至今天無論什麼樣的食材,烹飪技藝高超的中國人也會衍變出五花八門的美食。

現時代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國家隨之強大,物阜民康,我們的美食也發揮到了極致。除了傳統上的色,香,味之外,有些美食奪目的造型讓人頗為驚嘆。有的拼盤宛如一幅幅來自大師手裡的國畫;有的拼盤又似一張張精美的工筆畫;有的菜肴的刀工精品又像一件件完美的雕塑,真稱得上是神來之作。宴會上無論是國際友人,文人雅士以及親朋好友目睹著精美拼盤圖畫往往不忍下箸。

美食不但滿足了國人的食慾,而且美食也征服了世界各國來華友人的胃口。有許多老外寧願駐足中國吃遍美食,也不願離開中國而歸家。

那麼美食究竟是怎樣演變來的呢?其實它積澱了中國五千年悠久的歷史。美食的高手最早來源於民間,最後傳於宮廷,隨之發揚光大。古人云:「民以食為天」,可見百姓把食看得多麼的重要。所以中國民間的老百姓每一個大大小小的節日竟然都與吃結下了不解之緣。

中國的農曆幾乎每個月每個節氣都與吃有關。就說正月吧!中國人的過年也叫過春節,這是一年中最傳統、最廣泛、最隆重的節日。一進臘月舉國都在為過年採購食材。正月初一早上北方的麵食就是餃子。餃子品種繁多,式樣各異,肉餡菜餡各不相同。北方人吃餃子意為完滿,又為囫全即全家團圓。南方人是魚米之鄉,初一早上吃湯園也寓為團團圓圓。中午是各種菜肴滿席,大家圍席而坐仍以團圓為宗旨。為了滿足口福的盡興,人們把過年訂為五天。到了 正月初五那天是破五日,出遠門的人那天又要吃餃子,意為靈魂永遠想著家,此時全家共享。轉眼之間到了正月初七日,這天是成人節,成人節家家中午都吃燜飯,無論小米、稻米、高粱米就是那種富有粘性的米做成的燜飯,意為粘住靈魂。晚飯要吃拉魂的麵條。可見成人節的吃多麼的重要。光陰荏苒,轉瞬又到了正月十五,正月十五古人稱上元節。上元節除了踩高蹺、耍龍燈、舞獅子外,人們照例離不開吃。美味佳肴少不了,晚上還要吃元宵。元宵即湯園,湯圓的餡最早以糖為主,後來加上芝麻、核桃仁、花生仁、玫瑰花、青紅絲等。湯圓的糯米面是用碾子碾了千萬遍,湯圓吃到口裡細膩而甜滑,口感極好。

正月過了半月的節,轉眼到了二月。二月二日是龍抬頭的日子。我們暫且不論節日龍抬頭的來歷,還談中國人的食。在南方江浙一帶,農曆二月二那天就吃一種「撐腰糕」。也是糯米做成的。庄稼人吃了這種糕,目的祈求一身好筋骨,女人吃了這種糕,目的身材能苗條。當然各地的美食各有不同。我把咱陝西的風俗談一談。二月二是個由頭,當天少不了要各吃一頓好的,關鍵是二月二前一天晚上借著這個節日家家都要炒玉米花,炒黃豆,炒黑豆等。人們一邊炒還一邊說著炒死跳蚤,炒死臭蟲。這個不起眼的二月二百姓仍舊離不開一個「食」字。

農曆三月季春時節,到處是春意盎然,桃紅柳綠之際,這時就有一個傳統節日-清明節。清明節除了野外遊戲,踏青,賞花之外,古人把它稱為「寒食節」。寒食節來源於春秋時期介子推對晉文公重耳有救命之恩,但他不求回報,不計名利隱居綿山,晉文公重賞他逼之出山故而放火而亡。為此定介子推亡日為「寒食節」,以寄託綿綿哀思之情。寒食節顧名思義吃寒食,在寒食節那天普天下禁火吃冷食。我們陝西人在清明節這天有吃涼麵、涼皮、涼粉的習慣。給祖宗掃墓也拿著涼麵獻祭。當然各地習俗均不相同,有的地方吃干餅,糯米餅以及其它餅子。目的只有一個,寒食節那天不必舉火為炊,總之一句話不能動煙火。

端午節也是一個傳統的大節日。傳說春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遭讒不用,農曆五月初五日投汩羅江而亡。隨以舟楫拯救,因此端午競渡成了遺俗。更重要的是老百姓把糯米包成的粽子投以江中可保屈原不被魚蝦而食。後來每年端午節吃粽子就成了習俗。這種習俗傳至魏晉就非常盛行。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經成為端午節的名食。時至今日我國的端午節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粽子有三角形、四方形、枕頭形、小寶塔形,還有雙胞胎形。就口味而言,南北兩地粽子甜咸兩種,北方以甜味為主,南方咸甜葷素兼有,發展到今天南方的許多肉粽也銷售到全國各地。北方人大都用槲葉包粽子,槲葉有一種特殊香味,包的粽子特別好吃。端午節前夕早有賣槲葉的小商販蜂擁市鎮之間。難怪人們都說:「未嘗粽子味,先聞槲葉香」。粽子是端午節的主食。除此之外還要喝雄黃酒,吃綠豆糕,吃油糕等。新婚的女婿拜老丈人少不了粽子綠豆糕和油糕。

八月十五的中秋節也是一個傳統的大節日。中秋節的習俗有拜月、祭月、賞月,更重要的是吃月餅,中秋節前一個月早有月餅上市。月餅可以追溯到唐朝,那時就有賞月吃月餅的習俗。到了明朝就有具體的慶祝活動。用月餅饋贈親朋好友,以示團圓之意。中秋月餅有甜咸兩種;餡料有糖冬瓜、冬茹、紅小豆,綠豆、芝麻、陳皮、冰糖、外加杏仁、核桃仁、花生仁、青紅絲……南方人的月餅是餡料如泥,外包一層面泥,然後嵌在刻著各種花型的木製模子里成型,最後烘烤。這種月餅細膩甜潤。而北方除上述之外,有許多月餅是酥面為主,包的餡配料也各不相同,大多月餅是酥而鬆軟。現如今物質極大豐富,食材的品種繁多,月餅不但更加美味而且色澤多樣,有金黃、雪白、淡綠、淡紫、淡黃等。到了中秋節前一天人們爭相購買月餅,人流如潮,濃濃的節日氣氛勾起出門在外人的歸家團圓之潮。

九月九日重陽節,現在國家把它定為「老人節」。傳統習俗人們登高山、插茱萸,飲菊花酒,還吃重陽糕,寓為吉祥如意。陝西人創製的「老婆餅」、「紅星軟香酥」就是專門為老年人製作的食品。這些食品鬆軟好吃,入口即化,食過後令人難以忘懷,回味無窮。其實這些吃重陽糕的習俗也是由來已久的風俗。傳至今天幾千年的沉澱已經深入到每個中國人的靈魂深處。

農曆的十月一日和十一月的冬至是兩個節氣日。十月一日的習俗是給故去的祖先送上夾衣。冬至這天是隆冬的開始,同樣要給祖先送上棉衣,以為禦寒,雖然是虛無的節日但表達了國人對祖先的思念和哀悼之情。所以這兩天除了形式上的上墳送錢燒紙、送寒衣之外,活著的子孫後代藉此又大吃一頓。南方人吃牛肉湯、湯圓之類,北方人吃餃子,吃餛飩,寓為保護耳朵不受凍傷之意。當然在舊中國的族會裡少不了隆重地祭祀祖先之禮節外,同族兒女們仍要舉行一次大的族會聚餐。

臘月是一年中最末一個月。人們常說:「五豆臘八二十三,過年只剩七八天」。其實這種說法僅僅是展現了小老百姓變著法兒談食物的。臘月初五要煮上有五種豆子的粥改善一下口福;臘月初八又要吃臘八粥,那要比初五的粥更美味。一種有大米熬成放置各種豆子和山藥、薏米仁及紅棗的中藥材的甜粥。還有放著紅白蘿蔔丁、肉丁、豆腐丁、洋芋丁、黃豆的鹹粥。即使平時不吃這樣的粥,臘八那天必須要吃臘八粥。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這天是灶王爺上天彙報的日子。為了糊住灶王爺的嘴,好讓他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所以家家晚上都烙「粘面坨」、「糖瓜粘」。有些地方風俗不一,還有「送行餃子迎風面」的說法。孩童們總祈盼著二十三晚上吃坨坨饃的口福。

除夕將至,出門在外的人們拚命地往回趕。那天中午必將全家團圓,大魚大肉,南北大菜各種美味佳肴擺滿一桌,全家聚集,其樂融融。難怪外國人對我國的春運大潮出奇地驚異。除夕晚上人們習慣守夜吃餃子,又吃元宵,現代人看著電視守著家人幸福無比。

當然還有立春吃春餅;太陽生日吃太陽糕;夏至吃豌豆糕;三伏天吃烙餅;七夕吃巧果;秋社吃社糕;立冬吃糯米糕;除夕吃年糕等……中國的食文化與節日結緣之外,還有聞名全國的粵、川、魯、蘇、浙、閩、湘、徽八大菜系以及各地各類品種繁多的各種小吃枚不勝舉。世界上素有吃在中國一說。我作為中國人深知中國的食文化已經滲透到世界各地。完全征服了整個世界。因為有人的地方遍布著我們中華兒女的食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滿商山 的精彩文章:

《銀杏樹》:作者 周書賢 陝西/丹鳳

TAG:情滿商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