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游擊隊」到「正規軍」 賣灌餅的小夫妻日子越過越紅火

從「游擊隊」到「正規軍」 賣灌餅的小夫妻日子越過越紅火

在店裡賣雞蛋灌餅的宋斌、胡現菊夫妻。 記者寇寧攝

從年收入6000元到月收入過萬元;從整日提心弔膽和城管「躲貓貓」的街邊小攤,到合法合規擁有自己的門店;從兩間加起來不到30平方米的小平房,到有了單獨的工作間……9年來,雖然只是賣雞蛋灌餅,宋斌和胡現菊這對夫妻從零起步、早出晚歸,憑著兩個人的毅力、堅持以及吃苦耐勞的精神,通過自己的雙手贏得了屬於他們的幸福。

決定創業

9年前計劃來太原賣灌餅

1999年,十幾歲的宋斌到廣州一家電子產品加工廠打工,每個月能掙1000多塊錢,希望能給家裡減輕些負擔。「沒什麼文化,又沒有什麼技術,這已經很好了,每個月除了正常開支,還能攢下一點兒寄給父母。」宋斌說,當時覺得很是知足。

2002年,宋斌認識了和自己在一個工廠打工的河南老鄉胡現菊,並於2005年9月喜結連理。婚後第二年,大兒子出生。兩個人加起來的月收入有3000塊錢左右,不多,但也夠一家三口日常開支。

「2008年,媳婦懷上老二後,明顯覺得日子過得緊巴,一下子壓力特別大,兩個人掙的錢根本不夠花。」生活的壓力讓宋斌有了新的想法,「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作為男人,有責任讓他們娘仨過得更好一些,不能說有多富足吧,最起碼應該能吃飽喝足。」當時,眼前的路很明朗,如果繼續留在廣州打工,憑自己的文化水平找不到能掙更多錢的工作,如果自己干點兒什麼,或許還能有一些意外收穫。

宋斌從小生活在河南省信陽市龐灣村,村子裡一大半的人都以賣雞蛋灌餅為生。正當宋斌躊躇不定時,老家一個親戚向他伸出了橄欖枝:「不如來太原,跟著我們一起賣灌餅吧。」就這樣,2009年春節剛過,把妻兒安頓到老家後,宋斌就和弟弟一起來到太原投靠親戚。

看到希望

年收入從6000元到8萬元

跟著親戚學了一個月後,宋斌和弟弟就在省人民醫院對面、職工醫學院門口自立門戶了。出攤第一天,不到4點半兄弟倆就起床了,按照計劃和了20斤面,他們盤算著,周圍有醫院又有學校,每天最少能賣三四百塊錢,20斤面應該夠了。「沒想到,剛賣了不到60塊錢,就被城管沒收了車子。」宋斌苦笑著說,在隨後的一年裡,他們的生意並沒有想像中順利,年底算賬時,總共才掙了6000塊錢,兄弟倆一人分了3000塊錢,弟弟就轉行做工程去了。

這時,二兒子正好也斷奶了,把兩個孩子安頓給父母后,胡現菊決定和老公重新開始。

「媳婦是個較真兒的人,她覺得咱既然要做,就不能為了掙錢而掙錢,灌餅質量上去了,人自然就多了,生意也就好了。」宋斌說,為了讓灌餅做得好吃一些,胡現菊專門又到親戚那裡學習了一個月。「人家生意忙的時候,她也插不上手,趁人家休息時,就在攤子上反覆練習。開始時,劑子的大小、餅子的薄厚都把握不住,半年後,我們試著上秤稱了稱,基本上每個劑子的重量相差都不超過一克。」宋斌說,媳婦鑽研餅子時,他則在和面技巧及醬的配比上下功夫,為了讓鹹度適宜,他反覆品嘗,最終找到了配料的最佳配比,還用木棒自製了和面的鏟子,不至於把手燙傷。

「開始時,一鍋只能做5個餅子,後來熟練了,一鍋最多能做12個。和別家不同的是,我們的餅子煎了之後還要放進爐子烤一烤,把油控干,做出來的灌餅外酥里嫩,再配上自製的醬,香酥可口,買灌餅的客人明顯多了起來。開始時,灌餅裡面夾的就只有生菜,在客人們的建議下,我們又陸續上了火腿、裡脊、培根、蟹棒等,還配上了各種口味的豆漿。」宋斌說,那一年,他們刨去雜七雜八的開支,掙了8萬多元。

逐步圓夢

蓋了房買了車,準備再開一家店

從20斤面都賣不出去,到一上午就要賣50斤面,每天的收入從幾百塊錢到一千多,從2011年開始,靠著這個小小的灌餅攤,宋斌夫妻倆每年的收入都在20萬元左右,家裡跟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開始租房子,兩間加起來都不到30平方米,現在我們租的是兩室一廳,還單獨租了一個70平米的工作間;中間還上了和面機,賣灌餅的車子也更新換代了好幾次;前兩年買了越野車,老家也蓋起了兩層樓的小洋房。」數著自己現在的好日子,宋斌樂開了花。

2016年,正當夫妻倆覺得順風順水的時候,太原市開始全面取締小攤販,於是,他們加入市政府的早餐工程,可依舊不是很穩定。宋斌也嘗試著轉行,開過麵館,可兩個月下來,因為生意不景氣不得不關門。

「餅攤沒法出,麵館又賠錢,索性歇一歇再看看。」宋斌就帶著媳婦回了河南老家,歇了5個月。「在這中間,好多留了電話、微信的老顧客問我們,咋不賣灌餅了,建議我們開個店。本來還想著換個城市從頭開始,也去大連做了考察,可思來想去,還不如就在太原待著呢,畢竟還有那麼多老顧客支持呢。」倆人合計著,就在東崗路盤了一個小店面。

「以前下個雨下個雪就沒法幹了,還要時時刻刻提防城管來查,現在所有的手續都正規了,想干多長時間就干多長時間,而且我們還增加了麻辣拌,又雇了兩個人,還準備再加上雞蛋湯、餛飩啥的,種類再全一點兒。」宋斌說,從去年8月份開店到現在,細細算下來,收入和過去街口擺攤時差不多。現在,他準備再開一個店,「等再穩定一些,就把孩子們也接過來,一家人在一起,幸福不就是這樣嘛!」宋斌說。

奮鬥人語

宋斌:

父母親都是農民出身,自己又沒什麼文化,我們能夠依靠的只有自己。這麼多年,早出晚歸,雖然辛苦,但看著自己的生活一點點變化,心裡是滿足的、踏實的,因為這都是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奮鬥出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河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跨越2000年的親子鑒定 有望揭開陶寺北墓地待解之謎
2017山西環保十大新聞出爐 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列首位

TAG:黃河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