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什麼是國學及國學經典文化?

什麼是國學及國學經典文化?

?

國學,從字面意思上說就是中國的學問,中國之學,中華之學。國學,又稱為「漢學」或「中國學」。中國國學,中國傳統文化,是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化與當代文化中的精化相融的學術精髓。

?

什麼是國學?

國學是一個上世紀二十年代產生的名詞,當時的歷史背景不必多說,學術上的時代主題是西學東漸。此前中國的舊學在現代文明面前一敗塗地,曾國藩繼承明儒傳統,身體力行,通經致用,後來又有張之洞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力圖調和傳統與現實的陰陽關係。後來學術界興起「整理國故」的熱潮,雖然與當時歷史條件看似不協調,實則是有深刻歷史理性的。提出學習西方,「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魏源,當時不但提出學習西方文明,同時又提出要恢復兩漢經學,這看似極為矛盾,其實正是魏源的高人之處,此後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才有了中西交流的合理原則。

當時國人有一種全盤否定國粹的傾向,外國來的就是梅毒也是好的,而新文化運動闖將之一胡適,則在介紹杜威的實踐主義時同時講授中國哲學史。當時的歷史氛圍下,國學概念產生後其意義內涵自然較複雜,包括傳統官方民間各種學問、藝術、技藝等,但在狹義上,國學之範圍不脫經史子集四部,同時四部中又以經學為首。

今人對國學的基本看法只在形式上,乃至覺得用文言文的就是國學,對於樸學之類幾無任何概念。舉例來說,治國學先從經學開始,經,古稱六經或六藝,後世經歷秦火,幾經輾轉,乃最終定為十三經,包括《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周易》以占筮之書,歷秦火而獨存,沒有被焚禁過,六經之中其他經書及六國史書之類都在焚書坑儒中被焚,後在漢初由官方整理尋找,從故秦博士伏生這些人那裡按他們的背誦記述重新補足,與原書多不一致,同時又有魯恭王壞孔子家壁發現壁中書,及後世劉歆於秘府整理出的「古文經」,雖有經學家的今古文之爭,古文家又因偽造部分經書而被詬病,後東漢鄭玄調和今古文,又經王弼、王肅諸人,今古文之爭漸弭,而一代人皆以一代之風氣解經,西漢尚災異,故董仲舒等人講公羊學言災變,京房易學講卦氣;東漢流行讖緯,鄭玄乃兼注緯書;魏晉尚玄,乃有調和儒道之努力,論四本、崇有、貴無以至有將無同之論,說《易》者多采道家之旨。南北朝至隋唐大略沿襲並整理,孔穎達箋注群經,為當時經學南北融合作出貢獻。

國學經典文化:

具體來說,國學包括中國古代的哲學、文學、史學、醫學、數學、倫理學、宗教學、禮俗學、考據學、政治學、經濟學、軍事學以及書畫、音樂、戲劇、星象等(《四庫全書》包含了國學的主要內容,共分經、史、子、集四部)。國學以先秦諸子和儒家哲學為主流,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深遠的影響。它們在發展演變的過程中,形成了法家思想、兵家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和雜家思想等。這些思想,從各個不同的方面論述如何治理國家和社會,如何建立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逐漸形成了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觀念。這種觀念和思想,不僅深刻地影響華人社會,也影響著當今世界。

國學的宗旨,乃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立太平。」

國學的當代價值,是深遠無量的。學習推廣國學,有利於喚起中國人民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有利於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有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有利於提高國民的文化素養、道德素養和精神面貌,有利於中華民族的團結、發展和興盛。

中國古文化,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幸運禮物,也是民族文化經過風雨洗禮後留下來的寶貴薪火。即使人類已經步入電子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新的發明不斷湧現,但是傳統文化依然發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為什麼只有中國生機盎然,永不衰竭?在西方列強瓜分世界時,為什麼許多國家消亡或被吞併了,而中國卻歷經劫難屹立不倒?就是因為中華民族有悠久深邃的傳統文化,有儒道思想和龍的精神,其精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是我們立於不敗之地的根。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豬俠 的精彩文章:

瑰麗北極村漠河之光
中國的四大「國之重器」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TAG:飛豬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