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年你多大了?一起來學學古人是怎麼稱呼年齡的
原標題:過完年你多大了?一起來學學古人是怎麼稱呼年齡的
過完年又長一歲?
家裡人總按虛歲算?
現在人們說年齡
都是很直接的1歲、18歲、40歲……
簡單明了,卻貌似少了一點「韻味」
今天,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古人對年齡的稱謂
有些稱謂現在還能聽到
但有些已經很少有人知道
看看您是在哪個階段?
幼 年
初度:小兒初生之時。「皇覽揆余於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離騷》)
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3日。「三朝洗兒,曰湯餅之會;周歲試周,曰睟盤之期。」(《幼學瓊林》)
赤子、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指2—3歲的兒童。「嬰兒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兒笑也。」
始齔(chèn):男孩8歲,女孩7歲。根據生理狀況,男孩8歲、女孩7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
垂髫(tiáo):古時兒童不束髮,頭髮下垂,因以「垂髫」指兒童。「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桃花源記》)
總角:古時少兒男未冠,女未笄時的髮型。頭髮梳成兩個髮髻,如頭頂兩角。後代稱兒童時代。
黃口:本指雛鳥的嘴,借指兒童。古代戶役制度稱小孩為黃,隋代以不滿三歲的幼兒為黃,唐代以剛生的嬰兒為黃。後來,10歲以下兒童皆泛稱為「黃口」。
幼學:指初入學的學童。「人生十年曰幼學。」(《禮記》)
少 年
金釵之年:指女子12歲。
豆蔻年華:指女子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歲,也稱「舞勺之年」。勺,一種樂舞,古未成童者習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學習勺舞。「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射御。」(《禮記》)
及笄(jī):指女子15歲。古代女子滿15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
志學之年:指15歲。「吾十有五而志於學。」(《論語》)
青 年
束髮:15歲時束髮為髻,成童;20歲時行冠禮,成年。因此用束髮指代成童的年齡,即15至20歲。
舞象之年:指男子15至20歲。「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射御。」(《禮記》)
二八:指16歲。
破瓜之年: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以紀年,謂16歲,詩文中多用於女子。
碧玉年華:女子16歲。「桂影淺拂梁家熏,瓜字初分碧玉年。」(《醉後贈馮姬》)
加冠:指男子20歲。古時男子20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弱冠:古人20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
桃李年華:指女子20歲。
花信年華:指女子24歲,也泛指女子正處在年輕貌美之時。
而立之年:指30歲。「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論語》)
始室:指30歲。「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禮記》)
中 年
不惑:指40歲。「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論語》)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指50歲。「五十而知天命。」(《論語》)
老 年
耳順、耳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
耆:古稱60歲的人為「耆」。「六十曰耆。」(《禮記》)
下壽:古人以60為下壽,指60歲以上。「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莊子》)(一說60歲為下壽,一說80歲為下壽。)
從心之年:指70歲。「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曲江》)
懸車之年:指70歲。古人一般至七十歲辭官家居,廢車不用。
杖圍之年:指70歲。
耋: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
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中壽:指80歲以上。「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莊子》)
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
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白」,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上壽:100歲為上壽。「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莊子》)
期頤:指百歲高壽。期是期待,頤是供養,意謂百歲老人飲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別人供養或照顧。「百年曰期,頤。」(《禮記》)
茶壽:指108歲。因「茶」字的草字頭即雙「十」,相加即「二十」,中間的「人」分開即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八」。中底部連在一起構成「八十八」,再加上字頭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故名。
雙稀:140歲。古稀指70歲,因此雙稀是70歲的兩倍,140歲。
END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說說古詩中的松柏
※你家小年是過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
TAG:嶽麓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