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滸:晁蓋若舉大旗,有多少人會跟他走?

水滸:晁蓋若舉大旗,有多少人會跟他走?

水滸:晁蓋若舉大旗,有多少人會跟他走?

《水滸》中,有兩個天王,一個是晁蓋,另一個是多少跟他也有些關係的大名府兵馬都監李天王李成。書中說李成有萬夫不當之勇,只是未見其人出手,不知高低。這裡只說晁天王。

晁蓋原是鄆城縣東溪村的地主兼保正,為人仗義疏財,好刺槍使棒,打熬氣力。唱詞說他:「威鎮邊陲不可當」,可能是炫耀他的聲名之盛。只是這「威鎮邊陲」四字頗有些費解:因為,從地理角度來看,這鄆城怎麼說也算不上是邊陲。而考察晁蓋的履歷,似乎也並沒有從軍的經歷。因此我以為,這「威鎮」還是改為「威震」妥貼些。對於他的評價,林沖的一番話應該最具權威性:

「今有晁兄仗義疏財,智勇足備。方今天下,人聞其名,無有不伏!」

這裡提到的「智」,顯然有些勉強。因為書中唯一能見到晁蓋之智術的,只是他在解救被雷橫捉拿的劉唐時,讓劉唐詐稱是他的外甥那一段。書中他更多的還是以一付洒脫,豪爽,慷慨大義的長者形象為江湖好漢們所尊重的。因此我覺得這「智」字應改為「義」字。至於那「勇」字,我想應該沒有人會懷疑的,雖然天王在書中真正出手的時候只有三次:邊戰邊退上梁山泊,江洲劫法場,曾頭市。

水滸:晁蓋若舉大旗,有多少人會跟他走?

從曾頭市他一馬當先殺向敵陣時,手裡攥著的是一支槍來看,那應該是他的趁手兵器。看來他除了步戰之外,馬上功夫也十分了得。最能體現晁蓋神勇的,便是他的綽號的來歷:當初西溪村鬧鬼,村民聽信遊方和尚建言,打造了一尊石塔,鎮在溪邊。晁蓋火了,趟過溪去,硬是將那尊石塔,托到東溪來,此後江湖上便稱他為「托塔天王」,——像這種壯舉是很容易在江湖上傳揚開的。設想一下,既是尊鎮鬼石塔,總該有千斤重吧,不然擺在哪裡,多少有點寒磣和滑稽。這樣看來,他的氣力,並不下於武松,魯智深,李逵等人。武松在滄州牢營時,玩耍插天王旗的青石礅,將它擲起來一丈多高,那石礅是五百斤左右。

因此晁天王出手的機會雖然不多,但他的武功,卻不能不讓人側目。

有意思的是,像他這樣一位有財有勢的大男人,卻終生不娶妻室。梁山好漢們似乎大都不近女色,這幾乎成了當時江湖上的一種時尚。像周通,王英這等纏綿於胭脂陣中的貨色,自然在拳腳上不會有什麼出息了。而像宋江,盧俊義,楊雄等人,有了妻室或外室,也都是有名無實,自然要紅杏出牆了

從這點來看,我以為晁蓋還是明智的。在梁山,你要想坐第一把交椅,沒有妻室也是一個關鍵的籌碼,不然頭領們便要懷疑你革命的決心,——這幾乎就像「投名狀」一樣嚴格。試想一下,當大家都在廳堂上暢敘平生本事的時候,你卻「女曰雞鳴,士曰未旦」的,躲在溫柔鄉中,頭領們還不焦躁起來?!不定等你下山寨去征戰的時候,像「小霸王」,「矮腳虎」之流卻乘醉摸入你家的銷金帳,也未可知。這是閑話。

水滸:晁蓋若舉大旗,有多少人會跟他走?

但是,那個要命的「義」字,卻將晁蓋拖入了死亡之途。很多人都是為了一種信仰或準則活著的,他們把這種信仰或準則看作是規範遊戲規則的出發點,因此,他們經常可以犧牲生命去維護它。晁蓋便是這樣的人。前面說過的,他是個仗義疏財的人,就是因了他要維護「仗義」這一遊戲規則,他把自己捲入了一場對他來說實際上是可有可無的劫取生辰綱的彌天公案,從而改變了他的命運。

顯而易見,天王既是個疏財之人,自然不會將錢財看覷在眼裡(儘管仗義疏財也不免有放長線釣大魚的嫌疑)。當然,他打劫這筆不義之財,也不是為了所謂的「劫富濟貧」。——歷史上真正履行這句冠冕堂皇口號的,實際上並沒有幾個人。

後來白勝和三阮分了應得的一份回去了,而留在東溪村的晁蓋,吳用,公孫勝三人,在事發後逃向梁山泊時,還挑著六,七擔金銀財寶。這裡順便說一下,像阮小七那句「若是有識得我們的,水裡水裡去,火里火里去的」豪言壯語的前提,其實也就是「能夠受用得一日」的遊戲人生,醉生夢死的平民意識。

因此,天王之所以願意冒著身家性命去趁這趟渾水,純粹是出於一種基於「義」字準則的遊戲心理。人家既然冒死給你送來一套富貴(這可以看出「濟貧」之虛妄了),你倘若不受理,便要吃天下好漢的恥笑(儘管這套富貴連八字還沒一撇)。於是晁蓋喝彩一聲「壯哉!」,便欣然笑納了。在接下來的策劃和行動中,他成了這個搶劫團伙實際上的領袖。

天王在坐上梁山泊第一把交椅後,其形象有點像如今的以色列,德國,印度等國的總統,形同虛設,被架空了。他的過於坦率的「義」性與薄弱的領導能力,致使善於看風使舵的吳用最後決定轉而投向宋江,搭成宋吳配襠。

天王僅有的兩次率軍下山,也都是出於義字。前者是為了上法場解救宋江,後者則是討伐曾頭市,因為曾頭市不但蔑視了梁山好漢群體,也公開不將他個人放在眼裡。他可能也早已窺透宋江對他聲望構成的強大威脅,因此曾頭市的挑戰,實際上正好觸及到他的這根敏感的神經。

於是一向神定氣閑的天王怒氣干天,斷然拒絕了眾頭領的規勸,——這些規勸中,不乏虛情假意,決意下山。

悲劇在天王挑選將領時,便宿命般地開始了。大家來看看下山頭領的名單,就可以瞧出端倪了:林沖、呼延灼、徐寧、穆弘、劉唐、張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楊雄、石秀、孫立、黃信、杜遷、宋萬、燕順、鄧飛、歐鵬、楊林、白勝

這些頭領中,真正會傾力幫上天王一把的,只有林沖,劉唐,阮氏三雄。呼延灼是投了宋江的,楊雄,石秀當初上山時,差點被晁蓋砍了頭。

當年劫取生辰綱的八個人組,只有吳用和公孫勝莫名其妙地退到了一邊。這是讓人相當寒心的一件事!我想,天王在斷氣前,定然是不會原諒他這兩位最初的親密戰友的!

而他的陣亡,恰巧也在反面給宋江增色不少:看看,還是宋某厲害吧?!

這個世界不是屬於率真的正氣的,強者也未必便是才能出眾的人。世界的陰暗面,跟它的正面一樣,同樣構成了這個世界的合理性

因此,天王在臨終前留下的那最後一句話:「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便也顯得氣若遊絲了!

他認定的遊戲規則,未必適用於另一種遊戲規則!

詩曰:「威鎮邊陲不可當,梁山寨主是天王。最憐率爾圖曾市,遽使英雄一命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碼農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探討:古代大盛世為何不能持久
中國歷史怪現象:南方打不過北方?

TAG:碼農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