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為什麼說中國是一切規則的例外
【羅素:為什麼說中國是一切
規則的例外】
中企思智庫:
2月19日,初四,《今日經濟》刊登了《未來,撕裂社會穩定的最主要因素是什麼?》一文,受到了讀者的關注,特別是羅素提出的「在一個生產力超級發達的社會裡,分配比生產更重要」引發共鳴。
為了讓大家更多地了解這位出生在英國的數學家、哲學家,而且有著特殊中國情懷,曾訪問過中國,也在中印1962年爆發戰爭後給周恩來總理寫過信的羅素,今天我們對他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羅素以「哲學家」名世,他的哲學給我們許多啟示,他的思想使我們受益無窮。愛因斯坦說:「閱讀羅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道德的準則:羅素認為,迷信是道德準則的起源。
自由之路:羅素指出,自由永遠是人類生命中象徵美好的花朵。
不幸之源: 羅素告訴我們,不健康的心理,是人類不幸福的一大原因。
幸福之路:幸福這東西不像成熟的果子那樣,僅僅依靠幸運環境的作用便會掉進你的嘴裡。幸福必須是一種努力。
愛情與婚姻:從浪漫的愛情到實在的婚姻生活,有許許多多的問題需要我們面對。愛情與婚姻,需要我們用心靈的甘露去澆灌,用生活的激情去燃燒。
羅素強烈反對壓迫、獨裁和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羅素的一些最好的朋友都成了好戰分子。他嘆道:「作為一個熱愛真理的人,所有交戰方的民族主義宣傳都讓我噁心;作為一個熱愛文明的人,向野蠻主義回歸令我驚恐;作為一個受過父母情感挫折的人,對年輕人的血腥屠殺撕扯我的心房。」
1920年,羅素應邀訪問了中國,並逗留了近一年時間。在他後來的人生經歷中,始終有著對這個東方文明古國不可磨滅的情結。
羅素回憶:「我熱愛中國人民,但顯而易見,他們對軍國主義的反抗必定導致摧毀自身文明中很多有價值的東西。除了被征服或者接受敵方許多邪惡的東西之外,他們似乎沒有其他的選擇。
但中國也教會了我一件事,即不要在眼前的逆境中產生絕望的念頭,而要用長遠的眼光觀察問題。二十年來陰雲日益籠罩著這個世界,就是這種習慣才使我感到這個世界稍可容忍。」
從中國回去以後,羅素便對這個古老的國度及其文化產生了終身的情感與關注。
1922年,他出版了《中國問題》一書,並還發表了大量與中國有關的文章與評論。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他還營救過陳獨秀和七君子,並聯合杜威、愛因斯坦、羅曼·羅蘭強烈譴責日本的侵略罪行。
1951年,他對朝鮮戰爭中的美國總司令麥克阿瑟斥責道:「我們都必須回到鴉片戰爭的年代,在我們屠殺數百萬中國人之後,那些倖存者還要接受我們道德的高尚性,還要將麥克阿瑟作為救世主加以歡迎。」50年代末,羅素還出面要求聯合國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
1962年,中印邊界發生衝突,這也是當時國際最複雜和敏感的問題之一;除了直接的領土問題,它還涉及了西藏問題,美蘇兩大超級大國爭霸問題以及中國本身的國際地位問題等。有的西方學者甚至認為它是亞洲兩大文明之間的衝突問題。
中國贏得了重大軍事勝利,而印度舉國上下陷入恐慌。羅素致電周恩來和他的劍橋校友兼老朋友尼赫魯,敦促雙方儘速停火撤軍,通過外交途徑化解爭端。
羅素對中國有一個著名的論斷——「中國是一切規則的例外。」這是出自羅素《權利論》裡面的一句話。
第一種解釋是,主要是針對中國的政治而言的。眾所周知,擁有幾千年文明的中國很早以前就有了帝王將相的統治制度,在這樣的政治制度之下,中國在幾千年里上演了無數驚心動魄的政治鬥爭,這些鬥爭幾乎沒有規則,西方人更是無法理解,羅素也在其中找不到真諦,就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第二種解釋是,外國的一切規則拿到中國一定不適用。羅素說這話是在當時歷史背景下說的,當時雖然兵荒馬亂但是天朝的道德禮儀等品質還沒有遺失。他說:「我到中國,原本是為了教學。但是,我在這裡待的時間越長,在向中國教學方面就想得越少,而在向他們學習方面就想得越多。
在那些久居中國的歐洲人中間,我發現這樣的態度並不罕見。那些智慧和審美的人,或者那些只享受生活的人,卻能夠在中國找到智慧、美感和人生樂趣,並樂於居住在重視這些的國度中,因為中國在這些方面要勝過煩躁、紛亂的西方。」
責任編輯:艷嬌
微信美編:晨光、紅菊、晨
審 校:艷嬌
※馬云:阿里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有許多女性同事
※誰是傅雷的精神導師?
TAG:中企思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