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首款國產三代機殲10首飛20年:正因為它才有今天的殲20

首款國產三代機殲10首飛20年:正因為它才有今天的殲20

20年前,也就是1998年3月23日,我國第一款國產三代戰機殲-10原型機成功首飛。被稱為「十號工程」的這型殲擊機早在1984年就立項。從立項到開始生產首架原型機就花了整整10年,而到首飛之時,距離立項已經過去了14年。這樣漫長的時間,足以說明當時我國研發一型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戰鬥機有多麼艱難。

正是因為中國航空軍工與中國空軍在殲-10戰機從立項到列裝部隊之間的20年時間裡,堅韌不拔、攻堅克難,甚至數次出現接近「下馬」的危險後又「起死回生」,才最終造就了在當時堪稱「中國空軍的希望」的戰機。也正是因為有了殲-10戰機項目積累的經驗和人才,才有了今天更加令世界驚艷的國產四代隱身戰機殲-20。

殲10成功首飛後,總師宋文驄(右)和試飛員雷強等人淚流滿面。

殲-10戰機於2004年開始批量裝備中國空軍。在那之前,空軍最好的殲擊機全是引進自俄羅斯的蘇-27和蘇-30。雖然上世紀70年代美蘇等國三代機就開始裝備各自空軍,相比之下殲-10「參軍」的時間晚了差不多30年,不過它對中國空軍的戰鬥力建設起到的作用仍無比巨大。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殲-10戰機裝備部隊後,中國空軍才真實體會到蘇-27戰機原裝「倒卡雷達」有多渣,機械掃描脈衝多普勒雷達(PD)對戰機性能提升有多大。

相比之下,與殲-10差不多同一時間裝備空軍的蘇-27國產化改進型殲-11B戰機,卻由於發動機不給力等緣故,開始了長達數年的「趴窩期」。所以在殲-11B給力起來之前,在蘇-27國產化型號殲-11A接受升級之前,殲-10戰機是中國空軍唯一具備發射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導彈的國產三代機。在那段時間,殲-10與進口的蘇-30MKK一道,是中國空軍可靠的超視距空戰力量。

圖片來自網路,感謝作者。

殲-10不僅僅極大提升了中國空軍的戰鬥力,帶動形成了航空軍工研發緊跟世界先進水平戰機的能力,更培養除了一支水平高、幹勁足的科研隊伍。比如殲-10研究團隊的重要成員、殲-10S雙座型總師楊偉,就在隨後成為國產四代隱身戰機殲-20的總師。而且,通過殲-10項目,科研人員對戰機鴨翼氣動布局的研究也更上一層樓,由此對先進戰機整個氣動外形的設計有了全新理念。殲-20隱身戰機正是憑藉優異的氣動布局,才在發動機推力並不足夠的前提下,硬是實現了超音速巡航。

殲-10自2004年服役後,科研團隊對其的改進升級一直持續,先後推出了殲-10S雙座戰鬥教練型,裝備無源相控陣雷達、換DSI蚌式進氣道的殲-10B三代半初期型號,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應用了部分四代機技術的殲-10C三代半成熟型號。這樣分步快速改進的升級規劃,如今也在殲-20改進過程中發揮著作用。殲-20戰機在列裝空軍不到1年時間裡,就實現換裝國產WS-10B發動機重大改進型號的首飛。

殲-10B戰機參加珠海航展。感謝作者@太湖啥個

而在「國發版」殲-20首飛後不久,殲-10系列又推出最新型號——換裝國產WS-10B發動機和矢量噴管的殲-10D。據稱,殲-10D可能並不會大量裝備部隊,是為了殲-20之後改裝矢量噴管進行技術驗證。殲-10與殲-20這兩款兩代出自同門的戰機,後續改進升級規劃已經有機結合起來,並相互促進。尤其是殲-20這一雙發重型戰機的出現,徹底彌補了此前殲-10單發中型戰機帶來的遺憾。我國自行研製的雙發重型戰機終於在世界先進戰機中有了自己的坐標系。

目前,殲-10C和殲-20生產廠家保持著前者一年約40架,後者一年約10多架的產能,它倆加起來一年可以換裝中國空軍超過1.5個航空兵旅。展望未來10年,殲-20隱身戰機將成為空軍的絕對主力,並使得中國空軍因此進入戰機「質優取勝」的時代。

圖片來自網路,感謝作者。

在國產首型三代戰機成功首飛20年後的今天,我國航空軍工已經全面進入三代半與四代戰機時代,並很可能已啟動五代戰機的研發。一如2004年殲-10裝備部隊,殲-20的研發同年提上日程一樣,2016年年末殲-20試裝空軍,國產五代機工程很可能也同時開始了。由殲-10開始創造的國產先進戰機研發的成功,順利延續到了殲-20身上,也必然會繼續延續到五代機,以及更多先進戰機型號的身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戰刀 的精彩文章:

中俄首次聯手搞一大動作:094核潛艇未來或能遠航北極
《紅海行動》給出最有力證明:為何055大驅終於裝備這款導彈

TAG:百戰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