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國團隊實現:體內重編程再生T細胞技術突破

中國團隊實現:體內重編程再生T細胞技術突破

北京時間2月13日零點,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王金勇研究組等在免疫學刊物《自然-免疫學》(Nature Immunology)在線發表了T細胞再生研究領域的創新性成果,首次通過體內重編程將B細胞直接轉化為有生理功能的T細胞。

圖片來源:網路

本文轉載自「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該細胞在免疫缺陷鼠和模擬臨床骨髓移植預處理後的野生型小鼠上均能快速重建T免疫系統,產生長期獲得性免疫記憶。該成果為重新認識血液譜系命運改變決定因子提供了新視角,也為尋找新來源T細胞用於細胞免疫治療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

自然發育過程中,造血幹細胞是包括T細胞在內所有血液及免疫細胞的種子細胞,能夠通過分化源源不斷地產生T細胞。迄今,體外誘導造血幹細胞分化再生T細胞技術存在的技術瓶頸是,體外無法成功模擬出T細胞發育的胸腺微環境。這一困難導致體外衍生的T細胞種類受限,而且產生的T細胞沒有經過自體胸腺間質細胞和自體抗原遞呈細胞輔助下的陽性、陰性篩選,產生的T細胞難以發揮正常、有效的生理功能。因此,重編程再生有生理功能的T細胞任重道遠。

王金勇研究組聯合吉林大學、北京大學、軍事醫學科學院、海軍軍醫大學、福建師範大學等多家單位的科研團隊,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志華以及南京模式動物中心教授高翔的材料支持下,繞開體外無法模擬T細胞發育胸腺微環境的技術瓶頸,建立了一種體內大規模功能篩選獲得再生T細胞的技術平台。科研人員從15個候選轉錄因子中篩選鑒定到Hoxb5這一因子。該因子猶如一把鑰匙打開了門一樣,在體內將B細胞重編程為T細胞。這種重編程過程在骨髓經歷兩周後產生類骨髓早期T淋巴祖細胞(BM-ETP),第三周胸腺就明顯出現再生的早期T淋巴祖細胞(Thy-ETP)。從移植後第四周,胸腺就開始大量輸出有功能的T細胞。該方法可以重建胸腺50-80%的免疫輸出功能。科研人員對在體內重編程重建T免疫系統的小鼠進行長達兩年跟蹤觀察,未發現致瘤性安全風險。

體內重編程再生功能性T細胞是再生醫學的重要課題,新方法理論上簡單、高效、經濟,能夠產生大量Naive(原始態)T細胞,抗原刺激後可以產生長期獲得性免疫記憶。這一科學研究為T細胞抗腫瘤療法、艾滋病等T免疫缺陷相關疾病個性化療法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大的臨床轉化意義。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項目、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廣東省重大科技項目、廣州市健康醫療協同創新重大專項等的資助。中科院廣州生物院博士生張夢雲、董勇、胡房曉為該論文的並列第一作者,王金勇為通訊作者。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最熱中國場!2018葯明康德全球論壇火爆召開
Nat Genetics丨繆小平、吳晨合作組首次揭示全反式視黃酸代謝與中國人群食管癌風險相關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