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以節慶活動彰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以節慶活動彰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編者按】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開幕,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報告共分十三個部分,其中第七部分「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明確提出,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特別推出「走進新時代 文化新傳承」系列評論,從「堅定文化自信」「繼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重視傳播手段,講好中國故事」「推動文藝創新」「加強文藝隊伍建設」等不同角度,對黨的十九大報告進行相關解讀,以饗讀者。

作者:楊琳

節慶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之一,是一個民族從民間到官方、從傳統到現代歷史鏈條中的文化載體,節慶所形成的文化年輪反映著一個民族的起伏興衰,記錄著一個民族的文化歷程,是世界範圍內最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節慶活動深深植根於民族血脈,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的顯現節點,也是最具典型性的表現時空。節慶活動的內涵非常豐富,它既包括物質層面上的慶典、祭祀儀式、衣食住行民俗等等,更重要的則是蘊涵於一定的地理區域,表現為多數人共同信仰的精神內容形式;不僅僅是一種民間自我傳承的文化事項,還是一個民族表達情感、展現精神風貌和世界觀的一種行為方式。正因為如此,節慶的旗幟上一定會最醒目地鐫刻著「優秀傳統文化」幾個大字,而重要的節慶活動也成為繼承和彰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春節無疑是中國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節慶,春節的節慶民俗是在民族漫長的發展歷史中形成的,與民間生活密切相關的衣食住行、禮儀、信仰、風尚、娛樂等民間風俗習慣的總和,是經過約定俗成併流行、傳承的傳統文化模式和文化的積澱。

春節是以民俗為符號的文化表現體。任何一種文化現象,都是經由相應的表現體構成的。春節以特定的時間節點的概念將民俗這種意識形態存在的東西具體化、凝固化,進而形成民族代表性的文化表現體。這些表現體以各式各樣民俗元素的象徵符號呈現,而透過這些紛紜複雜的民俗活動,不僅可以管窺社會文化生成與發展的源流與底蘊,對一個民族文化之根進行深刻的挖掘,更可以激發一個民族的文化記憶、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春節是永恆的鄉愁。對於中國人來說,無論身在何方,只要臨近春節就會情不自禁地想念家,想念故鄉。無論回家的路多麼漫長甚或艱辛,都會想方設法踏上歸家的征途。這就是鄉愁,是永不磨滅的鄉愁。為此,可謂世界上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動」的春運,也就賦予了更深的涵義:為出外打拚的人們,為奔波勞頓的人們,為漂泊異鄉的遊子找到歸家的路,讓浸潤於異彩紛呈的不同文化中的人們找到所維繫的根。

春節是民俗與鄉愁所共同編織的幸福感。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已然成為社會發展的目標之所在,以春節團圓為特定的時空所凝聚的傳統文化與美麗鄉愁的交匯,在人們忙碌了一載並準備迎接春天到來的時候恰恰成為一種最集中的呈現。可以說,春節的種種傳統,無論大江南北,概莫能外。

如,貼春聯,大到西安古城、南京古城城門的對聯,小到家家戶戶,甚至農家小院兒的廚房、茅廁、豬舍、雞籠……

「春臨古帝都,日暖三秦,春光耀彩;夢逐新時代,龍騰八水,夢想飛歌。」西安永寧門春節對聯以傳統對聯的形式彰顯出古都人民迎接春天、逐夢新時代的美好嚮往;「五穀豐登菽殿後,六畜興旺我為先,橫批:小康在望。」農家豬舍對聯則以不乏幽默的對聯形式,表達了鄉親們勤勞奔小康的喜悅與幸福。

再如,陝北地區春節貼窗花的傳統,一張紅紙、一把剪刀,在「剪花娘子」的手中,剪出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的新農村,剪出了「移風易俗,百花齊放」的新風尚,也剪出了「孝敬父母、鄰里和睦」的好家風……老傳統與新風尚,大時代與小家庭,好收成與新希望都匯聚在紅紅的窗花之中在春節這一特定的節慶中集中地展示出來。

當然,隨著人們生活越來越現代化,也有人感覺到現在的「年味兒似乎淡了」,其實,節慶形式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趨勢一樣,必然呈現出各種各樣的變化,但是,作為其內核的傳統文化也必然會在這種變化之中得到升華。

(作者楊琳系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陝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晚報 的精彩文章:

男子暈倒,等不來急救車打不到車,選擇報警還真對了
上海科技館2018狗年生肖特展

TAG:新民晚報 |